众人感恩何炅"雪中送炭":跨越阶层与职级的求助能否不再是奢求

本周《快乐大本营》的结尾设置了一个温暖的环节,《舞蹈风暴》的选手录了一段感恩何老师的视频,并用舞者的礼仪表达了自己的谢意,感谢何老师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暖心鼓励。

众人感恩何炅

虽然何老师不会跳舞,但是永远站在选手的立场上,给他们讲授舞台表演经验,和他们探讨舞蹈的魅力。何老师用轻松的话语,暖心的笑容化解了选手们紧张与焦虑的心理。

众人感恩何炅

何老师在娱乐圈一直都是温暖的象征,他对新人的照顾与帮助也都是人尽皆知的。有人说他是高情商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品行修养极佳的好好先生。而我到觉得他是一个引路人,引领我们这些底层群众有勇气跨越阶层与职级去求助“金字塔顶端的人”。

01

上周因为自己工作方式的问题,越级和领导沟通了一些工作事宜,直接惹怒了上级领导,并且也让直属领导处在了尴尬难堪的境地。当时的我焦虑、无助,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解决。

我尝试着去和直属领导沟通,但最终还是因为情绪的崩溃,演变成了一场哭诉,没有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法。

恰逢大领导找到我们团队谈话,一句“理解我们的压力与焦虑”,让我瞬间泪崩。我知道领导在安抚我们的情绪,缓解我们的压力,避免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

但也许是内心焦虑无助到崩溃,也许是冲动耿直的性格在作祟,我直接在团队谈话后,单独找了大领导私聊。这在我的朋友看来简直是职场大忌。然而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这么做了。

众人感恩何炅

更让我的朋友觉得我愚蠢至极的是,我表达了从我入职以来的所有困惑,甚至包括对直属领导管理的评判。这在他们眼中可能和“打小报告”并无两样。

然而我得到的是耐心的聆听,得到的是肯定与理解,得到的是对自我的剖析,得到的是改进的方法与建议。这是一次冲动的谈话,却也是一次有价值与意义的谈话。

在公司职级划分的如此清晰的现代社会,越级去汇报工作,寻求帮助,一直被视为大忌。明确区分工作与生活,区分同事、领导与朋友的身份,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直被教导的职场生存法则。

所以当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压力、委屈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先自己忍受,然后达到无法承受之时,去和朋友吐槽抱怨。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最终还是化作一行行泪咽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位愿意聆听员工的困惑,愿意帮助员工缓解压力与焦虑,愿意为员工指点迷津的领导。可以勇敢一点,跨越职级的鸿沟、也跨越心里的鸿沟,去寻求帮助。

02

职场中我们是基层员工,而在社会里我们是底层群众,严苛的阶层把我们人分为了三六九等,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与底层挣扎生存的普通百姓,中间可能隔着万丈深渊。

于是“阶层”这个词在人们心里深深扎根,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上层人士,敬而远之甚至敌对与仇视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态度。

当我们深陷阶层的囚牢,焦虑、迷茫、困惑倍感压力时,当我们周遭同一个阶层里无人可以为自己指点迷津时,我们是否还在凝望深渊另一头的那群人,却迟迟不敢跨出一步。

《快乐大本营》这期节目里除了这些选手们,还有演员彭昱畅也表达了对何老师的感谢,他说自己还是新人的时候,在上湖南卫视的节目时,何老师就对自己很包容还有照顾。

众人感恩何炅

录制《向往的生活》是彭彭与何老师的第一次合作,在那次合作之后,他如果遇到什么困惑,有什么心里过不去的地方,就会一个电话给何老师打过去,寻求帮助,何老师也都会一一耐心解答。

在娱乐圈里何老师一直是处于顶级的位置,即便彭彭和他合作过一个节目,他们两个的地位依然悬殊。在何老师如此繁忙的工作下,除非是至交好友,否则都不敢随时打电话去叨扰。

但是彭彭这个单纯直接的大男孩,就这么勇敢的去寻求这个和他隔着重重阶层、地位崇高的前辈的帮助。何老师是温暖无私的,但彭彭亦是无畏的。没有彭彭勇敢的跨出这一步,他永远都不会不知道收获的是什么样的结果。

诚然,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自私势力的,他们不会无偿帮助与他们无利益瓜葛的人,甚至是歧视与排挤。但这不能成为人们放弃向更高层级人求助的理由。

因为地位更高,经验越丰富的人,他的见识会更广、阅历会更多,看问题的角度与层次会不一样,更容易抓住我们问题的根源与痛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意见。

所以阶层的壁垒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向上求助的借口。

03

那么当我们勇敢的找寻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去寻求帮助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客观陈述问题,不要无端宣泄个人情绪

当我们吐露深埋内心已久的困惑与焦虑时,很容易情绪失控,会夹带着对相关联人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很容易演变成一场控诉与吐槽。

所以我们不妨可以先给自己要说的话拟一个稿子,尤其要注重开场白,开场叙述的理智冷静客观,可以把这场谈话引导向一个平静的局面。

而谈话的重点一定要落在自己具体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而不要一直强调自己感受,比如“焦虑、烦躁、迷茫”,却不说为什么。那对方只能一直安抚你的情绪,却无从解答。

摆正身份,语言表述得当

我们在谈话时,一定要时刻谨记对方的身份,他一定是比我们高一个层级的人,而不是我们的朋友、家人,我们表述的语气和语言一定要得当。

《令人心动的offer》这部职场综艺里,实习生李晨有一次和带教律师谈话,直接说:“我太紧张了,我觉得我自己不行,我到底适不适合做律师呀?”这样的口吻完全像是在和朋友抱怨撒娇。

众人感恩何炅

这样的表述会让对方不知所措,因为你们的关系还没有亲密到朋友这个阶段,身份的模糊会抹杀掉对话的本质内容,影响到谈话的效果。

寻求建议,而非具体做法

要求别人把所有事情一步一步的教给你,这是一种学生思维。成熟聪明的人,要学会去找到解题的方向,而非具体做法。

在我与大领导谈话中,几次询问了“在面对xxx情况下,我应该这么做对吗?”领导说“我既不能说这么做对,又不能说这么做不对,这个要看你自己的灵活掌握。”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我问了一个愚蠢幼稚的问题,只有学生才会问老师“我这么做对吗?”成年人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可以解百题的思路。然后自己去根据实际情况去领悟这个思路的具体运用。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会被教授各种各样的生存法则,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招惹、不去相信那些职级、地位、阶层高于我们的人,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这些都被深深的灌输在我们思想里。

但是我想说:诚然黑暗依然存在,但是哪怕有一丝微光在向你招手,请勇敢前行,去解答的困惑,拥抱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