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

今天考了央視新版紀錄片《中國通史》。下面就我的觀感給大家做個分享。

這部長達一百集的紀錄片用比較概括的筆觸將中國歷史回顧了一遍。這是一種大歷史觀的呈現。給人一種宏大的觀感。但是裡面又不乏細節的描述,通過資料的展示,學者的採訪等等內容,來一步步述說歷史,有理有據。同時,作為一部一百集的歷史紀錄片,又不能將中國歷史盡說一遍。因此本片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中國歷史走向影響深遠的若干歷史片段上。包括: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學說等等。一個個片段各自獨立成集,又彼此相互聯繫。構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中國大歷史,氣勢恢宏又令人有所思考,感悟,反省。

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

今天看了一集《甲午戰爭》,一集看下來。讓我的思緒亂飛,不免又想寫點東西了。甲午海戰留給世人的思考是許久的,啟示也是久遠的。以至於到今天,我們的歷史課本對其還在大書特書。中學的歷史課本說甲午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關於黃海海戰書中給出了一個比較概括的描述,列舉了海戰後中日戰損比。可是書中對甲午戰敗的細節給的不多。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歷史教學帶來了挑戰。我知道的是,在歷史老師教授甲午戰爭一課時對黃海海戰中國失敗原因探究有以下概括:一,指揮不當,說中國的戰法是什麼雁形橫列隊,這給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完成合圍提供了條件。二,海軍軍費不足,慈禧竟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導致海軍武器的更新換代受到影響。三、根本原因還在於落後的封建體制。四,有部分將領臨陣脫逃。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這種概括其實很難讓人能夠真正理解黃海海戰的。因為裡面的有些解釋,本省就是錯的。下面,我來一一給予解釋。首先,海軍軍費不足。除了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外不,還有就是光緒大婚也花了錢。但是最釜底抽薪的一個原因其實是在1891的時候清政府以政府的名義做出暫停購買添置海軍設備的決定。這個決定導致海軍裝備的更新換代大受影響。在1891年後北洋海軍居然沒有在購進一艘軍艦,火炮也沒有更新,甚至連炮彈都已經吃緊。而1890年代正是海軍大變革的時代。欲哭無淚啊。“在黃海海戰中裝備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比較(150mm口徑以上),中日之比42:43,日本佔優;裝備的速射炮數量比較(120mm口徑以上),中日之比0:97,日本戰壓倒性優勢。由於我們的這個決定,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就是我們的速射炮跟日本是0比97。北洋水師普遍裝備的是克虜伯150mm後膛炮和210mm後膛炮,射速為1發/分鐘,“定遠”和“鎮遠”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鐘才1發。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為8~10發/分鐘。火力之猛,可想而知。”據英國《海軍年鑑》的統計,黃海海戰日艦炮火超過北洋艦隊6倍,日艦的勝利,應“歸功於速射炮”。這丈怎麼打!?

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

其次,黃海海戰也不是中國海軍戰法有問題,中國北洋艦隊本來的設想就是通過雁形橫列陣來沖垮日本聯合艦隊,分而殲滅之。但是無奈的是中國的軍艦因為沒有更新,維護不好,艦船速度跟不上日本軍艦。結果導致反被對手前後夾擊。一個艦隊如果艦船航速不行,機動性不行,再如何先進的戰法也很難實現啊。日本聯合艦隊的“吉野”航速每小時22.5海里,航速19和18海里者還各有兩艘。北洋水師的“定遠”和“鎮遠”航速都只有14.5海里,“致遠”、“靖遠”兩艦最快,也不過18海里。這丈怎麼打!?

最後,說黃海海戰中有部分將領臨陣脫逃,這個實際上也有待商榷。當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比建大,戰力明顯不及對手的時候,為了保存實力,實行撤退,也只能是無奈之舉吧。正如紀錄片中所講的那樣:清政府建立了一支海軍,卻並不懂得如何維護它,更不懂的如何使用它。還有,就是當時的清政府在體制上已經走向了沒落和腐朽。對日本的海軍建設缺少了解,也沒有意識去了解。日本人舉全國之力建設海軍,甚至為此專門發行了海軍國債。我們又做了什麼?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清王朝顯然沒有做到。這丈怎麼打!?

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

最後的最後,還要說說日本艦隊的艦艇噸位問題。在很多時候我們老是講說,我方在黃海海戰中主力艦艇噸位要遠遠大於日本的吉野號,事實不假。但是我們除了定遠和鎮遠兩艘艦噸位在7千噸級別外,其它的艦艇可都在3千噸以下啊。而反觀日本聯合艦隊艦艇雖然沒有7千噸的艦艇,但是他們有5艘艦艇在4千噸以上,4艘艦艇在3千噸以上。黃海海戰參戰主力艦艇北洋水師12艘,日本聯合艦隊12艘,雙方數量相同。但是北洋水師參戰艦艇噸位合計32,396,日本聯合艦隊參戰艦艇噸位合計40,849。很明顯,從噸位看,黃海海戰中日本艦船總噸位佔優。因此在總體實力上北洋海軍可以說是全面落後!這丈怎麼打!?

教科書上看不到的——黃海海戰

總而言之,對黃海海戰理解認識如果從細節處著眼,不難發現失敗是必然的。站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則是一個還處於古代社會形態下的中國和一個已經近代化西方化了的日本在東亞競爭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黃海海戰所帶來的結果其實是雙方發展成果的必然呈現。甲午一役帶來的是中國人對清政府信任度的降低,清政府威信的下降;等到它清醒過來,要實行一些改變,發現時代已經不再給它留有時間和空間了。退出歷史舞臺則成為其必然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