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号房事件与0202年了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吗

N号房事件与0202年了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吗

关于韩国N号房事件在前几天冲上了微博和知乎的热榜头条。我想,如果不是现在全球疫情当务之急的原因,此事件的社会影响程度将会更深更广。


该件事牵涉的不仅仅是“博士”赵主彬和他的几个同谋,更是有“N号房”中的26万会员。


韩国官方似乎还要公布这26万会员身份,这样一来的话,全国上下似乎瞬间就要遍布“帮凶”,不得不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像这样一个牵涉人员如此之多的社会性犯罪事件出来,社交媒体的的评论主流声音也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控诉法律不够严苛,犯罪成本太低。二是痛诉人性冷漠,教育缺失。


今天就这两方面粗浅的谈一谈个人看法。

01.严刑峻法

还是那句玩笑话,“微博判案,死刑起步”。如果这个案件让全体微博人来当陪审团投票刑罚,那赵主彬和他的同谋必定是死罪难逃,估计还不解恨,如果可以的话恨不得加上古代刑罚“五马分尸”或者“凌迟处死”。事实上最后的审判结果估计很难让普通民众觉得解恨。


大众有一个普遍观念,认为严刑才能减少犯罪,社会才会更加趋于安定,所以一出此类事件就会抨击法律定的不够严。

那施以严刑峻法社会就能变得更好吗?

古代秦施以严刑峻法,二世亡。

假如现在把抢劫也定为死罪,那抢劫是死,杀人也是死,抢劫犯在抢劫之后不如直接再杀人,反正犯罪成本没有增加,还减少了目击证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我们以前在学陈胜吴广起义时,陈胜就提出过,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反正横竖都是死了,那不如就博一博,再大的罪也不怕了。这样的结果恐怕更加让社会人心惶惶了。

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到过:“刑罚对于犯罪的威慑不在于其残酷性,而在于其及时性和必定性”。

其实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古代喜欢用严刑峻法,80年代我国也曾经“严打”过一阵,最终停止了这种一刀切的严打追其缘由还是因为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想要得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必定是要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取得平衡。


法律的不断完善也是想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

很多罪犯根本就是“法盲”,完全不知道自己犯的罪有多大,甚至不少罪犯的的犯罪行为是带有随机性,偶然性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想要通过法律单单这么一个系统来调整好人类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02.教育

既然严刑峻法不能够施行那用教育来减少犯罪总是可以的吧。

首先要给予肯定,通过教育来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确实是可以有效减少犯罪,但效果也是有限的,当然这里指的教育是目前狭义上的“传统学校教育”。

我看了下韩国警方移送“博士”赵主彬给检方时的视频,在警署外接受媒体采访时赵说了一句话:“感谢让我停止恶魔般的生活。”表情镇定自若,语气沉着,嘴上说着悔过但实际上内心好像并没有什么波澜。


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沉默的羔羊》,里面的主角汉尼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映像。后来我因为这个角色去查找过一些关于犯罪心理的研究。里面的一个犯罪心理研究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实验大概讲的是科学家给一些极端犯罪人员和普通犯罪人员,还有普通人接上脑电图,然后依次给他们看不同的单词,这些单词分为中性单词和能引起人情绪变化的单词。例如,“桌子”,“椅子”,“跑步”这类中性单词,还有例如“屠杀”,“血腥”这一类会引起带有情感色彩的单词。


实验的结果是,普通人在看到情感色彩的单词时脑电图变化明显,情绪浮动,但很多极端罪犯在面对情绪单词和中性单词时几乎同样的毫无波动。实验结果似乎证明人类中存在一小部分人是毫无“同理心”的。


这些年一旦有重大恶性案件出来,就会有一句话响彻,“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存在一些“天生犯罪人”。


我在前两年有次听某政法大学教授法制史讲座时,她曾提到过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学说。犯罪学家龙勃罗梭认为世上存在这样一类犯罪人,其在生理,心理或者体质上就具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特质或因素,而这些人就是天生的罪犯。


也就是说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刑罚,什么样的教育都无法改变他们的犯罪之心。


当然现在来看他的学说或许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确实也不能全盘否定。假如真的是这样,严法与教育均不可遏制这类犯罪,还能怎么办?

03.个人英雄主义

像这次“N号房”事件注册会员26万,难道真的这26万人都是丧心病狂的恶魔吗。我认为应该不至于,当然,我并不是要为这26万人袒护,做错了事情当然是要受到惩罚的。

我想说的是这26万人中估计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那个犯罪“帮凶”,仅仅觉得只是付费观看了一个视频而已,能犯什么错。

倘若这26万人中有一个“良心发现”的举报网站,那是不是可以早点结束这场恶梦。可是事实上是整整一年,受害女性多达74名才被曝光。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当鞭子没有落到自己身上时,你感受不到疼痛,你不会觉得这些受害女性中有一天会轮到自己的家人。

如果真的不能阻止这种犯罪事件再次发生,那么当此类事件再发生时,有没有一个人可以充当那个“英雄”去解救这些受害者。不用你去以身赴险,去闯龙潭虎穴只需要轻轻的拨打一个举报电话。


或许在屏幕前,这26万人没有一个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拯救所有的受难者,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现在这个时代强调的更多是“集体主义”,甚至常常贬低“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了跟随大流,不当出头鸟,觉得跟着集体走总是吃不了亏的。甚至在生活中,不知是受到过多的“集体主义”教育还是怎么着,充当个人英雄的人反而被认为很傻。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我们不需要去做电影里那个完美无缺的英雄,只需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敢为正义冒头的人即是“英雄”。


更要强调一点的是,针对此类犯罪,光光靠女性的反抗与呐喊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全体男性不能够主动加入这场抗争,而去选择当一个旁观者的话那此类事件还将无穷无尽。但我深信“个人英雄主义”情节最初是烙印在绝大多数“小男孩”心里的,这种基因是深深刻在y染色体上的。


生活确实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你愿意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唤醒自己的“英雄”基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