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戴进《春山积翠图》局部

明代的绘画体现出积极变革的态势,民间出现了多个绘画流派,以浙派和吴派最为著名。浙派的代表人物为浙江钱塘人戴进,本是民间画家,后来被宣宗召人宫延,其技艺超过很多宫延画家,也因此受到炉忌和陷害。他的山水画继承了南宋苍劲的风格,又兼收各家之长,有自己的妙处。戴进所绘《春山积翠图》采用了南宋院体的构图手法,画面简洁,笔法轻快,通过对隐士携琴的描绘抒发了自己不得志的抑郁心情和超逸的追求。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风雨归舟图》

另一幅《风雨归舟图》则用劲爽的笔墨表现出狂风暴雨的气势,酣畅淋漓。近景部分有一叶扁舟,两位乘客在大雨中神情自若,船工也姿态潇洒,体现出人物逍遥洒脱的心态。戴进山水画中往往加入人物,有着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戴进的作品既有工匠画的精工,又有文人画的韵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戴进之后的另一位浙派代表人物为吴伟,他原本是湖北武昌人,年幼时流落到江苏常熟被人收养。他的风格更加放纵豪逸,画艺精进,被人称赞为“小仙”。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江山渔乐图》局部

成化年间应召入宫,得到宪宗宠信。吴伟的山水画通常篇幅较大,水墨浓重,但他也可以画细致的人物白描,秀雅精致。其所作《江山渔乐图》采用了全景式构图,画面开阔,气势磅礴,笔墨奔放,纵横潇洒,体现出自然的雄浑和画家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明代中叶,吴门画派逐渐崛起,简称“吴派”。吴派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在创作上反对院体和浙派。吴派的代表人物为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他们都生长在苏州,精通诗文书画,被合称为“明代四大家”。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落花诗意图》

沈周成长在诗画世家,曾祖父善画山水,祖父辈均长于绘画,他从小便在家中学习绘画,取法诸家之长。由于家境富裕,沈周从未出仕为官,而是终日沉醉在山水书画之中,过着悠闲自如的生活。他的作品在温润恬静的情调之中表现出阔达疏朗的心心境,存世作品有《春山欲雨图》《落花诗意图》《庐山高图》等。文征明,字征伸,号衡山,早年师从沈周,后来自成一家,成为吴门画派又一领袖人物。文征明早年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数次落第,后来潜心于书画创作,不再求仕进。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文征明画作

文征明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在继承沈周简朴浮厚风格的基础上,广泛学习了宋元诸名家。他的山水画有细致和粗率两种风格,前者以《江南春》为代表,后者则以《古木寒泉》为代表,主要描绘吴中山水,展现画家雅趣。此外,文征明还擅长画兰、竹等花卉和历史人物。唐寅,字伯虎,别号桃花应主,被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参加科举考试时被牵连进科考舞弊案,被放黯浙江为吏,从此不再求取功名而寄情文墨,生活放荡不耦。唐寅注重钻研前代名家的绘画技艺,既有院体风格,又超越前人形成吴门特色。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唐寅的仕女画

唐寅的仕女画很精妙,有的线条工细、设色妍丽,也有的笔墨较为粗放。其花鸟画活泼洒脱,极富生趣。此外他在书法和诗歌方面也颇有造诣,因此声名远播。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出生于太仓后来长期居住在苏州。他长期客居在收藏家项元汴处,临摹前代名家作品,属于职业画家之列。明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文人画家的创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因此产生了以临擎复制古画为生的职业画工,仇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仇英画作局部

仇英画技高超,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除了复制描擎之外,也有所独创。他的绘画风格出自民间,又受到文人画的熏陶,因此雅俗共赏。他在中年之后的创作将宋人的精雅与元人的超逸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优雅飘逸的画风,受到许多文人画家的称赞。清代绘画继承了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文人画为画坛的主流,较为著名的画派有“四僧”“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四僧”与当时画坛上的正统派相对立,代表了革新派的画风,指的是清朝初年弘仁、朱耷、髡残、石涛四位僧人。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朱耷画中的鱼

他们四人都是明代遗民,清初出家为僧以表达对清廷的不满。他们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从对大自然的描绘中寻求人生真谛。他们采用新的手法突破了旧有形式,风格上推陈出新,打破传统,为清初画坛带来清新的面貌。“四僧”中最著名的画家为“八大山人”朱耷,他是明宗室后裔,清朝建立之后归隐山中,剃度为僧,号“八大山人”。他坚决不向清王朝屈服,常借助书画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他的山水画笔墨干枯、凄凉满目、画面冷寂,但又有着雄健浑厚的气概,体现出画家孤高悲愤的心境。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其花鸟画的成就更加突出,意象奇绝、构图精巧、形神鲜活,在简明的造型之上又含有很深的寓意,对后世画家有很大影响。清代中期,社会经济繁荣,“扬州八怪”为这一时期画坛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清新脱俗,打破了当时流行的雅致明艳的正统画风,因此被当时的人称为“怪”。扬州八怪并没有定指,许多扬州画派的画家都可算在内,其中最出名的是郑燮。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郑板桥兰花

郑燮,字克柔,号郑板桥,乾隆时期的进士,曾到山东出任县令,为官正直,在触犯豪绅利益被罢职之后回扬州卖画为生。郑板桥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被人称为“狂”“怪”。他主张学习古法但不能拘泥于此,认为绘画重在创造。郑板桥擅长画竹子,所绘《兰竹图》构图严谨、布局讲究,在继承古人手法之上又加以变化;《墨竹图》中只有寥寥几棵,但意蕴深远;《竹石图》画在悬崖边兀立的竹子,奋力向上,体现了画家高洁的精神品格。

绘画艺术文化,尚俗的明清画坛,绘画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郑板桥

清代晚期,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宫廷画和文人画日益衰微,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成为新的绘画中心。绘画在技巧、风格、题材方面都发生了变革,以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任随为“海派画家”的代表人物,字伯年,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肖像画,有深厚的民间绘画基础,青年时期又学习了传统技法,后来吸收了西洋画的各种新鲜手段。他的人物画手法新额生动,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十分逼真。其花鸟画数量众多,善于捕捉花鸟瞬间的姿态,画面赋予动感,技法上中西结合,画风清丽明快。山水画也气象万千,构图精妙。任伯年在传统绘画上的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