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漸豐富。同時,由於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國內外收藏熱的興起,玩石、賞石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以它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特點,為更多的人們所接受,為廣大的朋友所喜愛,成為大眾藝術。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石頭與人類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從原始人的石斧、石鐮到現代人的高樓大廈;從家裡的壓菜石到門外的“泰山石敢當"。中國人自古就有愛石賞石的習慣。譬如,唐代白居易酷愛太湖石,"待之如親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宋代有米芾拜石的故事,稱其愛石為“石兄"。無獨有偶,北京故宮的御花園內現在還陳展著一塊圖案為“米芾拜石”的奇石,此石可能是明清時期貢入內庭的,由此可知,皇帝也是愛好奇石的。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米芾拜石

明清時期各種奇石的譜錄更是層出不窮,最著名的便是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該書圖文並茂,摹畫了從南唐開始見諸史籍圖譜的一百多種名石奇峰,還收錄了歷代許多有關奇石的詩文。清代鄭板橋喜賞醜石,提出了“瘦、漏、皺、透”的審美標準,後人沿用不悖。凡此種種,歷代很多詩人畫家都留下了賞石愛石的逸聞趣事。其實這些美談佳話都涵蓋著深厚的文化基因,它在中華大地有著深厚的基礎。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從皇帝的深宮御園到一般人家的茅舍草屋,有奇石在庭院裝點;從達官貴人的官宅廳堂到文人隱士的書齋畫室,有雅石在案几陳設。人們喜愛奇石,是因為它有著濃郁的地方色彩,充滿著泥土氣息;質樸天然,不矯揉造作;平凡普通,不炫耀自己的優點,從中看到或找到了一種與自己的生活、追求相符合的東西,使自己的精神、情感有某種寄託。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目前奇石收藏熱火朝天,在當今收藏界中是規模最為廣泛的一種群眾性收藏活動,由於它無須大的投資,只需下點功夫,花點時間,到山谷河灘就有可能採集到自己心怡的石頭,又鍛鍊了身體又撿到了寶貝,那種快樂是無法比擬的。在愛石人的眼睛裡,石頭都是鮮活的,有著恆久不息的生命。時空的變換,風雨的洗禮成就了石頭的靈魂。想象著它們淡然地立在那裡,看雲捲雲舒,看世間百態,那一刻我們倒成了它們眼中的過客,憑藉著緣分,駐足在它面前。人與石頭的緣分,想必也是要經過萬千年的等待吧,等待某一天冥冥註定般的相遇,而後在難捨棄,這種緣分愛石人都曾擁有。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奇石藝術,擁有眾多的愛好者,更因為它不同於其他藝術,任何階層的人,不同職業的人,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工人農民;無論是社會名流,還是普通百姓,任何人都可以玩賞、收藏。從古代的大詩人蘇東坡、大畫家米芾到當代的著名美術史家常任俠,美術家王朝聞和紅學專家馮其庸等都是愛石成癖,以石為友。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以及大眾中的愛好者,那就更多了。面對奇石,不論是俗人還是雅士都能從中感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地都有不同特點、不同類型的石料、石種。像我國著名的南京雨花石、湖北宜昌石、以及黃河石、戈空壁瑪瑙等,它們形狀各異,特點不同,因收藏者象所處的地理條件不同,機會不同,使收藏者所得司到的石頭種類也不同。另外,因為每個人的藝術憑修養不同,在對作品做藝術處理的手法不同,使,作品的意境、質量有高低之分。還有人用錢購買收藏,有人動手尋找欣賞,有人玩的程度深一些,有人剛剛起步。

專家的藝術or大眾的藝術?奇石藝術之人與石頭的緣分

總之,任何職業、任何地區、任何方法、任不何程度,都不影響人們對奇石的熱愛,所以說,奇石藝術不光是專家的藝術,同時也是大眾的藝術。喜愛奇石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感悟,也可將自己藏品分享在下方,我們暢聊文化,趣談奇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