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文/王馨蘋)環境工程是我國大力推廣的工程,顧名思義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汙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與發展環境工程相矛盾的一個因素是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源引起的,而能源又是很多產業發展的基礎。化解能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對經濟還是社會,都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餘傳林總經理認為,在我國環境工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問題,要想發展好這項產業,必須在能源與環境工程改造中注入節能環保的思想,促進節能減排,脫硫脫硝思想的普及。

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變廢為寶,促進能源與環境相得益彰

能源工程的領域很寬,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化工產業,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能源的使用量不斷加大,再加上很多企業人意識不足,單純追求利益化發展,採取了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方法。由此種種引起的環境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國民的正常生活。

環境問題被廣泛呼籲,節能減排的思想已經被國民越來越重視。但是當前實現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過多的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液被不斷排放,汙染了環境也使能源浪費。如果能有效利用廢棄物,那麼既能降低汙染,同時也是一種節約資源的表現。

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在我國,尤其是東北地區,工業基地眾多,高汙染高能耗的企業比比皆是,例如農藥行業,發電行業等等,它們的生產負價值高,負面影響大,能源與環境工程行業恰恰就是要解決這一看起來矛盾的滯留問題。例如貼近我們生活的“草甘膦等農藥行業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液的焚燒與熱能利用”減少了大氣的汙染,“固體廢棄物的焚燒與熱能利用”做到了節能減排,還有焚燒爐、餘熱爐與脫硫脫硝除塵等產品和技術的應用,把原本會對環境產生威脅的物質變廢為寶。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互利互助,相輔相成才能使工業發展穩步地提升。

內外共進,推動節能減排順利發展

在大政策的背景下,脫硫脫硝、汙水排放、整頓大氣汙染減少PM2.5的產生一直是國民關注的重點。但這些環境工程在進行中受到的阻礙因素也有很多,行業內的很多詬病沒有解決。這其中除了硬性的技術問題之外,與企業人也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企業人專業化程度不夠,使得環保問題解決起來時間漫長。完善的環境管理技術才能更好地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另外,行業的發展也需要外部環境和政策的支持,環境保護部門制定行政、法律、經濟等政策協調社會發展與能源環境保護工程的關係,才能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時,又不對環境造成汙染,維持生態平衡。

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諫言:

能源與環境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的,而不是相互對立,以犧牲一方面來發展另一方面,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清楚。過去的經濟結構中,能源是推動生產力的要素,人們更多著眼於此,環境問題被一再忽略。但在當今的情況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重點關注的方向。我們可以預見到,如果不加以改善環境,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製約。當然,平衡能源和環境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這需要完善的制度、產業結構、法律法規等等條件去配合。

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訪大連科林能源總經理餘傳林

來源丨協商議政在基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