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我们初中时发生的,“李老师,我调监控时发现你们班有个同学拿了我们商店的收音机,你看怎么办?”当商店人员

发现时,查找了学生记录,发现是我们班的学生,于是找上了我们班主任。

当班主人看到监控里的画面时“这个学生是我们班的特困生,出现这种行为我很抱歉,你们可以试着拿回来,但是不要让他受到伤害,因为孩子也有自尊…”然后商店人员听取了我们老师的意见来到了教室。

“同学你能出来一下吗?你刚才好像多拿了一样东西忘了付钱…”然后商店人员把同学叫了出去,在一个角落里,“同学你刚才多拿了一样东西,如果你想买就把钱付了吧,如果不想要了,就还给我们吧!”然后同学转身进了教室,捣鼓了好久,恋恋不舍的拿出了耳机还给了商店人员。

就班主任一个,小小的举动,同学没有被其他人发现他偷了东西,没有了那些所谓的嘲笑和讥讽,让同学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最后,班主任把同学叫到了办公室,认命他为学习委员,让他把所有经历放在学习上,等以后有了出息什么都有了,至于还说了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但是从哪以后我的同学他努力学习,每次都是班上第一名,高中过后没再见过面,他不在本地,我们也只是偶尔电话联系。直到去年同学婚礼上,碰见了他,他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其实现实生活中,都会有孩子因为想要什么,他就直接拿了,这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有不经允许私自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爸爸妈妈们可以坐视不管。只是,我们应该首先追根溯源寻找原因,然后再寻求解决之道。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一、这是一种不良好的习惯,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容易犯这种错误呢?

1.六岁以下的孩子属于边界感不清

孩子在六岁一下,不知道什么为边界感,一心只想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占为己有。

那么这时就需要靠父母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家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乱碰,不能随便翻爸爸妈妈的东西,在想找什么或者想要什么的时候,得提前告知父母。

在学校让孩子不能拿同学东西,告诉孩子,不经过同学同意,放在自己兜里就是偷拿,6岁以上的孩子,要看看家里给的零花钱是不是足够,孩子的合理物质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除了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零花钱,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2.求父母的关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孩子,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就用“偷拿别人东西”这种方式来让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到了此时,父母一般都会很重视这件事,父母的关注度越高,孩子越满意,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父母应该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伴一下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让孩子用极端的方式来“求关注”。

3.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零花钱。

如果家境实在困难,虽说苦大人也不能苦孩子,太困难的有国家补助,特困生是所有免费,那么家长可以适当听听孩子想要什么,对于孩子有利的东西,可以给予满足。

并且可以适当给少许零花钱,因为很多特困生就算有钱也不一定得花,他们都知道钱来之不易,可是当他们特别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却没有钱,就用自己的方法去得到了。


二、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用一个故事来作答吧。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在民间盛为流传,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

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看来,这对阻止别人报警的父母,就是步了故事中那位母亲的后尘。

1.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感觉一定是愤怒,接下来可能有打有骂有罚。\\n\\n然而如果家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来处理这件事,很有可能会把孩子推向反方向。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去指责孩子,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甚至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说谎。

在孩子的思想里是没有“偷窃”的概念,越强烈的管教方式,反而会让他觉得伤自尊伤面子,“偷”的心理需求将会变得更强烈,从而使孩子变本加厉的“偷”。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说出原因,知道了想法以后再去解决问题就会简单很多。

2.切忌拿羞辱当教育

当孩子出现私自拿东西的行为,有部分家长会用打骂方式的来让孩子长记性。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最适合的方法,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小伙伴,妈妈打她骂她,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别说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意中有了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即使孩子真的有意偷窃,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大发雷霆之前,也一定先理性思考孩子的现实情况,是什么事情使得孩子在产生需求和遇到困难时不来向爸爸妈妈求助,而是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

3.如果做了,就主动归还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除了教育孩子,分清对错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承认错误,主动归还物品,向“受害者”道歉。

我知道这个很难,可能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但是一旦我们帮助孩子做到这点,那不止是教孩子明辨是非,还会让孩子更有责任感,遇到问题不逃避。对于那些因为缺乏关爱而去偷东西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与更多的关爱。

虽然我们工作很忙,但是每天抽出1个小时2个小时陪孩子,大部分家长其实都能做到这半个1个小时里,或者是陪他玩,或者是关心孩子一天的生活都可以,当孩子感受到自己得到足够的关爱后,就不会再去偷拿了。

4.发现孩子偷东西,金钱教育刻不容缓

有人可能觉得,孩子不应该谈钱,太早接触金钱会让孩子变得势利,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失去孩子的纯真。

《富爸爸,穷爸爸》书里有一句话:钱不是万恶之源。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理财规划能力,知道赚钱的不易,是孩子将来生活的必备技能。当孩子出现偷偷拿钱的行为,也正说明了孩子的金钱观到了必须该培养的时候。

或许你可以教孩子开始记账,他的零花钱都用哪里来,还剩多少,可以给他办一张卡,现在不是刚出生的都可以办卡了吗?逢年过节不要没收他的红包,给他存在卡里,大笔数额让他存定期。小额让他零花。让他知道他有钱,但是钱来之不易。

“孩子家境不好你没错,但是不能偷”老师的做法成就孩子一生

三、总结

其实最就是想告诉爸妈,发现孩子偷偷拿钱,需要冷静!如果责骂可以决定孩子的行为,那每一个孩子行为都不会有差错。可现实偏偏不是这样。这些时候,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你把他成长的节奏控制住。

如果我们班主任让商店人员直接到班上,不顾同学的自尊,直接要回收音机,那么也没有他的今天,说不定他一辈子都会被人指指点点。不加重孩子的羞愧感,让他处于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状态更有利于接受道理和改正。孩子偷东西,父母第一时间的处理方式影响他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