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條件寫作 # 陪伴——用行動和心與對方在一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家人之間相處的時間變得異常的長。原來很多人都說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陪伴家裡,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剛好給我們機會!

一個回老家過年的年輕白領對我說:目前還沒有接到公司復工的通知,所以像往常一樣,早上起床後,就和父母一起吃早飯,吃完後回到自己的房間刷手機追劇,父母也在自己的房間看電視。到了中午又一起吃午飯,然後又回到各自房間各幹各的,然後又是吃晚飯、回房間、睡覺當然和父母的交流也是有的,在飯桌上大家一起看新聞,聊聊疫情的現狀等等!

#我,無條件寫作 # 陪伴——用行動和心與對方在一起

這樣的陪伴在以往是正常的,但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又感覺哪裡有些不對!

答案就是陪伴的姿勢不對!你有沒有想過和父母一起看電視、增加和孩子互動,有沒有想過讓家人更瞭解你一些,包括你的工作,你的付出,你的目標……

很多人說,父母和我看電視劇的不一樣、孩子我天天都在輔導作業、我的工作說了他們也不懂,更別心讓他們理解我的付出和目標了!

有一個故事是說一個人不愛他的妻子了,於是向情感顧問諮詢應該怎麼辦?諮詢師說:“那就去愛她吧!”

那人很疑惑說:“我就是不愛她了呀?”

諮詢師仍然答覆他:“是的,那就去愛她!愛是一個動詞,它包括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去溝通對方的目的……”

不僅愛是一個動詞,陪伴也是——要用行動和心去和對方在一起!


#我,無條件寫作 # 陪伴——用行動和心與對方在一起

這段時間在家宅,坐都坐累了,起來走動不外乎也就是在陽臺峰、浴室大瀑布、臥室山、廚房美食街這幾個點,最遠的距離就是一週一次的超市採購之旅!

於是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健身,前幾天都是我一個人對著電視運動,沒想到有一天我爸也開始和我一起伸伸手,轉轉腰,拉拉腿!

我能明顯感覺到老爸剛開始的放不開,於是我在自己運動的同時會輕輕地加上「左邊、右邊、伸手、蹲」這樣的提示語,到了後面就變得順暢多了!

後來有一次我在跳有氧操時,我爸又出來了,考慮到他沒法承受這種運動的負荷,於是我換成了八段錦!在更換的那幾秒鐘,我爸還以為他剛出來就不跳了,沒想到我是想給他換一個更適合的運動而已!

後來我爸還主動說在網上買一副乒乓球,在小區內,我們兩人一週打一次(因為三人就算聚集),換種方式和健身操、八段錦交替運動!

就算是幾個簡單的動作,也是開啟陪伴的開始!

#我,無條件寫作 # 陪伴——用行動和心與對方在一起

輔導孩子算陪伴嗎?當然!只不過它是靜態形式。平時我們的靜態已經夠多了,陪伴的動詞效果你可能還沒有體會到!

這兩天孩子們停學不停課,都在家裡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家裡學肯定要比在學校輕易,因為這全靠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老師的管理!但那麼小的孩子誰又能做得到呢?

聽我的好友說,今天下午才訓了上一年級的女兒,就因為學不到十分鐘,一會兒要看動畫片,一會兒要上廁所!

這個時候還沒有復工的家長,或在家辦公的家長不妨先試著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學習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心態空杯,把自己也當成一年級的學生,大人孩子一起聽課,完整聽完45分鐘的課。

這首先可以保證孩子學滿45分鐘,二是家長參與到學習中對課後輔導有很好的作用,三是有時候孩子懂得會比你還多,家長反過來請教孩子也是一種增強表達的方式,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你和孩子的互動就是一種動態的陪伴!

#我,無條件寫作 # 陪伴——用行動和心與對方在一起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上面的陪伴方式也許不一定適合你,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和孩子、適合你們家庭的動態陪伴形式。

如果明天我們都還需在家裡辦公、陪孩子,不如從現在起為他們做點動態的陪伴,你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