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初看这个标题,似乎很有标题党的嫌疑,然而作为民间文化研究,这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翻开中外民间故事,“偷看洗澡”并非个案,相反贯穿着中西方文学进程。

不管是中国的牛郎,还是希腊神话的阿克特翁,中西方文学出乎意料的默契,都有大量经典“偷看洗澡”桥段。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这种“低俗”的热衷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进步而冷落,相反几千年来,不断被后代文人复制粘贴,创作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就连电子游戏《仙剑奇侠传》也没能免俗,留下了“既不回头,何必不忘。若是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这一感人泪下的桥段。

为什么大家对“偷窥”文化津津乐道,是道德的扭曲还是人性的泯灭呢?

首先在学术上,这一种故事被称为“天鹅处女型故事”( Swan Maiden Tale)。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有了英文护体,即便是低级庸俗的话题也瞬间变成严肃的学术研究,变得高大上起来(文化人当流氓不说脏话)。

这是一个让所有神话学、人类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不管中国还是欧洲,甚至一衣带水的东瀛,都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村真次氏,专注于研究这种文化现象,收集了全世界同型故事五十篇,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

按照他的分析,至少在亚洲,最为保守的中国人反而率先开启了这扇神秘的大门。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早在晋代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牛郎织女》也是这样的桥段,看美女洗澡,得成良缘。

纵观中西方的传说故事,天鹅处女型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一、女子野外洗澡,把“法衣”放在岸上。

二、男子盗窃了衣服。

三、女子同伴离去,女子不得不委身于男子。

四、日久生情,两人生有若干儿女。

五、女子发现“法衣”,升天离去。

六、男女天各一方,悔恨一生。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这是比较普遍的故事结构,且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即便每个故事并不完全具备每个特征,但特征一、二却是必然的前提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叫做“天鹅处女型故事”( Swan Maiden Tale)的关键所在。

以经典的《牛郎织女》为例,为进一步丰富剧情,故事又添加了兄弟亲情的内容。

从前有弟兄两人。弟弟心肠忠厚,哥哥却很奸猾。弟弟因常赶牛的缘故,被人叫做牛郎。弟兄分家,弟弟只得了一辆破车和一只老牛。

一天,老牛对主人说,某处河里有许多仙女在洗澡。倘他能取得她们中间任何人的衣服,便可以得她做妻子。

第二天牛郎跟了老牛出发,果然看见了许多正在洗澡的仙女。他抱了一堆衣服就走。结果便带回了个仙女做妻室。她就是织女。

织女和牛郎生下一对男女。然而当牛郎丧失警惕,说出仙衣藏匿的位置之后,织女果断取回衣服乘云而去。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后悔莫及的牛郎挑着儿女,穿上牛衣(这是老牛死时所嘱咐的),急赶上去。

王母从中作梗,用玉簪划成一道天河,把他们两人分开。牛郎托了燕子去说合,不意被误传了日期,所以后来永远只能一年一会。

这个故事,就是中国最典型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具有了之前说的七个要素。且与现实中的银河,七月七等传统要素结合,历经千年至今脍炙人口,津津乐道。

然而……

大家真的是被两人的悲惨遭遇感动记住这个故事的吗,当然不是,人们最感兴趣的是牛郎的惊鸿一瞥!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这种奇特的心理癖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以窥探他人隐私满足个人好奇欲望以及……等需求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真相真的如此吗?

回到问题的期初,整个故事关键环节在于洗澡,不管是仙女还是妖女,不管是池塘还是海洋。其中的含义都值得回味。

在民间习俗中,不管东西方,结婚前,女子都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洗浴,寓意从此开启崭新的人生。故事中的之所以充斥大量“偷看洗澡”,则同样暗示男女婚姻,既有献贞的含义,又有净化的寓意。

综上所述,所有的“偷看洗澡”的桥段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的缩影,寓意美好的婚姻首先从彼此的坦诚相见开始。

从“偷看洗澡”到Swan Maiden Tale,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