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 這是賞仕的第四篇文章 -

正文共2101個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有些老師只讓孩子練單擊速度,能(每分鐘)1300下,但這孩子將來不能打鼓,只能去包子鋪剁餡兒。”

臺下的人都笑了。

臺上演講的大高個兒是李紅育。從他樸素的衣著和不太打理的中長髮來看,你會覺得他更像一名音樂老師,而他創建的九拍教育科技集團(下稱“九拍”)已經覆蓋全國512座城市,建立了880個九拍加盟校區,有6000多名教師和20餘萬名在學學員。他表示,今年年底將在洛杉磯建立美國九拍總部,準備進軍北美和歐洲音樂教育市場。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在2003年締造九拍這個龐大的音樂教育機構之前,他當了十七年的“職業鼓手”。

1986年,只有十七歲的李紅育看到電線杆上貼著爵士鼓招生廣告,覺得新鮮就立馬報了名。到那兒一看,房間裡只有一個老師,一套鼓和幾十個學生。“一套鼓輪流使。一個人練的時候,其他學生都看著。”他說。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少年時期的李紅育

學了三個月,李紅育就被老師介紹去舞會上伴奏,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可是做了兩年多“職業鼓手”之後,他才知道“世界上還有種東西叫鼓譜”,於是他又去跟著音樂學院的老師學習樂理。

因為想做鼓手,李紅育跟他的父親展開了持續的冷戰。八十年代末,整個中國社會都在飢渴地學習先進文明,即便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城市,父母們仍然認為樂手是一個不光彩的職業。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青年李紅育

有一次,有人來邀請李紅育去演出,結果那是他父親工作的單位。李紅育還是去了,演出稱得上圓滿,但父親並沒對他說什麼誇讚的話。

就這麼過了沒多久,李紅育忽然發現自己家裡多了一套全新的架子鼓。在此之前,李紅育用來練習的鼓是他自己動手用各種材料做的,而這套新鼓雖然不是標準的爵士鼓,但比自己做的好太多了。

“得接上電源,燈泡一亮,獸皮烤起來繃緊後,才能打出聲音。”李紅育至今還記得這套鼓的每個細節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當時天津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100塊,這套鼓要300塊。李紅育說,那是他收到的最難忘的禮物,父親也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他的認可。

八十年代末也是中國搖滾走向巔峰的開始,崔健、唐朝和黑豹樂隊橫空出世,他們歌頌反抗與自由,咒罵壓迫與欺騙,李紅育註定成為了搖滾樂的信徒。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崔健與李紅育在九拍校區

此後,李紅育組建過多支搖滾樂隊,他夢想著自己的樂隊能成為下一個唐朝或黑豹。為此,他多次改名——“紅”改成了“鴻”、“洪”,“育”改成了“昱”、“煜”。然而,樂隊的成績始終沒能達到他的預期,樂隊成員的變動從來沒停過,這逐漸讓他感到疲憊。“每一次,都跟失戀一樣。”他說。

直到2003年,他沮喪的生活到頭了。李紅育在一家商場看到幾個孩子在用架子鼓演奏《我愛北京天安門》,與二十多年前的他無異。當時,爵士鼓在中國普遍被用來服務於民樂、古典樂和京劇,搖滾樂和其它現代音樂還沒排上號,甚至沒多少人聽過。

李紅育彷彿看到了自己當年練鼓走過的彎路,他想,如果我是老師,肯定不教他們這些東西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這一年的七月,他跟朋友借了兩萬塊,買了幾套鼓,創立了九拍。九拍,出自唐朝樂隊專輯中的一首歌曲,其中的歌詞寫道:我要走進飄渺的月亮,感受那精神與未來的生機

九拍教育早期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堅持集體課教學,這跟李紅育早期上“大課”的經歷有關。他相信集體課可以讓孩子們多互動,並且避免孩子被老師一直盯著產生壓力。另一個特點就是李紅育用的是自己編寫的教材。這套教材是他用打鼓軟件一個音符接一個音符敲出來的,寫了差不多四年。2008年,這套六集十八冊的《九拍爵士鼓系統教程》出版了,此後十年內這套教材在國內被廣泛使用。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雙跳滾奏這個技術,我學鼓的時候要五年才能打好,現在其他機構可能需要兩三年,在九拍1-2個月就能達到。”李紅育說。

為中國鼓手界所熟知的安雨是李紅育一手教出來的,如今他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讀研究生;而他另一位學生韓秉宸則在四年前陸續接到了德國漢堡音樂學院、漢諾威音樂學院及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鹿特丹音樂學院的入學邀請。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安雨(左) 與 韓秉宸(右)

九拍的學員們亦被崔健所青睞。2014年,九拍的小鼓手們助陣了崔健的《藍色骨頭》首映歌會,時隔一年後在演唱會上與其同臺演出。今年六月,崔健在參觀九拍總部時說:“九拍這些初中生的演奏水平很高,已經可以在我的樂隊做鼓手了。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令人意外的是,在九拍,還有一些殘障孩子。李紅育最初認為這些孩子更適合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但他很快意識到他們在打鼓方面的天賦並不比普通小朋友差,有的過了沒多久就可以參加集體課,還有的在學習半年後就可以完成許多大師的曲子。“但他還是會叫錯老師的名字。”李紅育說。

自2015年起,九拍開始投資研發線上的教學模式。他們今年推出了“九拍雲智學系統”,包含“九拍智學一體機”、“九拍陪你練APP”和“九拍校區CRM系統”。作為一個音樂教育從業者,李紅育在這方面需要更多專業資源的支持,為此他不得不在國內外各地奔波。“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沒有休假。我希望把九拍做的更好。”他說。

他借了兩萬塊創立九拍打擊樂教室,現在有20萬在學學員

可能因為自己是天津人,李紅育自比郭德綱,將九拍比作德雲社。正如後者與相聲的關係,他也覺得是自己和九拍引領了中國現代打擊樂教育行業的發展。

回憶這些年,李紅育不得不佩服父親給他起的名字——不做音樂教育,就紅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