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董卓,你如何做個周公一樣的人?

愛你陳寶不要離開我


讓董卓做周公。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白居易一首詩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下士時。

若是當時身便死,

一生真偽有誰知。

這是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之三》

董卓是個壞人嗎?答案肯定是的。

雖然董卓比起周公是遠遠比不過的,

其實董卓有個別地方是有周公之影。

提起董卓,我們應該先從董卓立漢獻帝談起

董卓立漢獻帝,這個無謀之舉,我實在表示難以理解,既然大權在握,則當生息養民,盡力拉攏朝中重臣,尤其是應該聯絡地方豪強,這個時候急於建立威信,反而將中立者推到了敵人一方。

從現在情況看來,現在的漢少帝很怯懦,而陳留王卻顯得很有能力,並且當初漢靈帝臨死前要立的也是漢獻帝劉協,只不過何進為了打壓董太后而立了自己妹妹的兒子。所以廢少帝立獻帝貌似也可行。理論上董卓立個弱的皇帝才對,皇帝弱才能符合當權者的心願,他卻要立能幹的漢獻帝,他可能並不想篡漢。

董卓是權力慾很集中的大臣,不過有權的大臣並不完全等於十分壞的奸臣,歷史上的周公、孔明也集大權於一身,尹伊、霍光也曾有廢立皇帝的事情,後世把他們統稱為千古大忠臣。從這點看董卓似乎也也沒那麼奸。

蔡邕的命運,是面鏡子,反映出董卓的為人,不管是說董卓沽名釣譽也好,還是什麼其他的也好,面對一個老學者他沒有一絲絲不敬,還強行提拔他,你想想一個人不停的威脅你的事,竟然是要提升你的官職。綜觀蔡邕的一生,他反對宦官,吃盡了苦頭,後來又因為同情董卓,被王允逼死在牢裡。在董卓當政的時代,施展了才華。

董卓要立獻帝的時候,袁紹手握著劍,跟董卓大吵大鬧,吵完了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是董卓呢,不僅沒有追殺他,反而封他做渤海太守。什麼四世三公,連皇帝都敢廢了的人不會在乎那點虛有其表的勢力。從這一點看,董卓還是有一點點跟曹操那種梟雄的氣質。

三國演義中的董卓

看演義,董卓這人有些憨厚之處。他看見呂布鳳儀亭戲貂禪,先是怒不可遏,但回頭聽了李儒的話,又想把貂禪讓給呂布。這一點來看,董卓還是很大度的。只不過後來貂禪說寧死也要跟著他,於是和呂布翻臉。

董卓最後還是改變了原來的想法,在感情上還是很尊重貂禪的自願。雖然是小說,那時如果真有這種想法,董卓算有點良心。看連環計那一段,董卓雖然壞,其實王允也很卑鄙。王允其實也是披著忠誠的外衣想要替代董卓掌握權利。

被無限妖魔化的董卓

董卓這個壞蛋死後,一直在被無限妖魔化,曹操掌權之後,為了證明自己當年反叛朝廷的合法性,必須把董卓妖魔化。劉備也一樣,而且把曹操比作董卓。孫權的父親孫堅也是反董卓的先鋒,當然在這場戰爭中也得到了不少好處。還有袁紹、袁術、呂布,他們利益不同,但對董卓的態度是異口同聲的妖魔化。

董卓剛死就開始被不斷在醜化(當然董卓槽點也很多)以至於幾千年也沒人去洗。歷史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後來三國的曹丕、孫權都稱了帝,和董卓相比,說實話感覺其實也像董卓一樣是漢賊。

總結

我們不能否認董卓是個大壞蛋,但當時董卓是個新興軍閥,在那個世族主宰的時代,董卓的野心不是當皇帝,而是加入世族階層。他立劉協的意思是劉協聰慧,長大後念他有恩,封他世族。同時他對待大世族的人尤其客氣,比如袁家蔡家王家,但是這些大世族卻看不起他,董卓熱臉貼冷屁股。後來各大家族起兵殺他,說是勤王,實際上是想渾水摸魚。所以董卓實際上是個壞人中悲劇人物,他有能力有追求,他妥協忍讓想讓這些世族接受他。但是沒辦法,在那個時代,你沒出身就相當於什麼都沒有,那些世族他們不看能力。

我並不是說洗白董卓,我也覺得他是個十足的大壞蛋。只是細細分析的話,從當時的時代侷限性考慮覺得也有一些個別的無奈之舉。


心有明叔一點通


說實話,做不到!亂世幾乎不可能做到周公、伊尹這樣的角色。董卓本無掌握東漢政權的機會,西涼太守,駐兵於遠離京都的荒涼之地。得益於大將軍何進召他進京討伐十常侍張讓等人。抓住這次機會董卓掌控了東漢的政權。董卓是個外來者,想以廢帝迎新君來立威,這自然要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更是給自己標上了奸賊的身份,在當時的環境中就算董卓有周公輔政的能力也做不到周公的功績,畢竟天下已經大亂,諸侯紛爭,歷史上的名臣沒有一個能夠拯救那時候的東漢政權,已經腐朽到一擊即碎的地步。董卓的選擇是個必然,他只不過是早於曹操等人扮演著漢末的權臣角色。所以說,想做到周公一樣的人,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