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海街"的景与情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前言:2018年7月,与朋友们相约游玩日本东京一带。无论是出于对电影《海街日记》的喜爱,还是在前期旅游攻略时对镰仓的向往,我们终于还是顶着酷暑高温,赶着镰仓海上花火的排期,乘着复古电车来到了心向往之的"海街"。

长镜头下的海街与朴实活泼的古城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开篇,二女儿佳乃沿着海街走回老宅,长镜头下的海街静谧而美好。初见镰仓,映入眼帘的也便是这样的美好。跟随导航软件,我们乘坐电车由江之岛站下车,开始感受“海街”的故事。烈日下海鸟在海边休憩、盘旋,悠哉地过着它们的生活。穿过隧道,海风咸咸得充满着夏天的专属味道。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正如影片中的海街一般,走在镰仓的海边步道,并未见过多游客,看到的更多是朴实古城中真真切切生活的人们。身边骑行而过的小伙子身材健硕、皮肤黝黑,一看便知他带着这岛上的"基因",那便是活力。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是枝裕和曾在著作中回忆拍摄《海街日记》的构思,担心影片中"三场"法事会让"生死"抢走重点,于是有意安排了人物特有的生命状态,来丰盈影片的情境和主题。其实,不止是人物的状态,影片数次流畅又饱满的海街长镜头,也同样起到了烘托祥和、安逸、朴实又有活力的古城形象。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沿着海边一直走着,偶然瞥见海上冲浪的少年,看到渔民在整理早上捕获的战利品,眼前仿佛已经浮现了四女儿小玲和伙伴们在海边骑行、打闹的场面。

紫阳花的意象与现实中的感动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

《海街日记》讲述着四姐妹琐碎又美好的日常,影片通过一年四季的时间更迭分别叙述海街与四姐妹的生活变化。夏天,海街举行了两场法事,即姐妹外婆的周年祭和海猫食堂店主的葬礼。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大女儿幸与母亲去为外婆扫墓的叙事镜头下,有那么几簇紫阳花在努力绽放。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影片中"紫阳花"不仅代表夏天而存在,在我看来,更带有一份意象,即象征着生命之昂扬与顽强。尤其是紫阳花出现在与法事有关的镜头中,更代表着影片向人们传递的关于生命继承的精神鼓励。幸与母亲放下多年积怨,走在下雨中的街巷下,路过被小雨击打后的紫阳花。时间就这么慢慢流逝,紫阳花每到花期如期绽放,静静看着路过的人群和海街的故事。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现实中,镰仓的江之岛也是紫阳花赏花胜地,7月花季最盛。庆幸的是,迟来的我们看到了镰仓小径上、小店门前还未隐退的紫阳花。见到紫阳花的时候,我们其实是颇为惊讶的,明显可以看出花瓣颇有凋零之势,但它们却在盛暑中美好地向阳绽放。蓬勃的朝气似乎在鼓励远道而来的我们"看,我还在努力等待着你们呢"。

海街味道与镰仓味蕾记忆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影片中,父亲当年与情人相恋,随后离家生下了小女儿玲。其他三个女儿与外婆在镰仓老屋相依为命生活。父亲虽然离开了镰仓,但是"镰仓"味道却被他带到了他乡。父亲去世后,姐姐们把同父异母的小玲带回一起生活,第一次品尝镰仓特有的沙丁鱼刺身时,勾起了小玲对父亲的回忆。父亲虽然离开,但是沙丁鱼味道成为了这一家人的亲情记忆,联结着姐姐与玲、玲与父亲以及父亲与所有女儿。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酷暑下,我们一路攀爬山路,来到了可以面海的一家餐厅。海岛风味自然是少不了刺身的。餐厅中食材新鲜、价格公道,清酒蛤蜊、银鱼盖饭都十分鲜美。作为一个平时几乎拒绝鱼鲜的我来说,半生半熟的刺身盖饭绝对是一大挑战,也许是就地取材的原因吧,混搭酱油后的美味完全征服了味蕾挑剔的我。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餐厅不算大,游客也不算多,很多周末来这里度假的日本人来此消遣。这时,餐厅中一位年长的厨师来到前厅,与某一桌即将离开的顾客攀谈。虽不懂日语,不过从他们的交流中大致能感受到对话主题,顾客对菜品十分满意,当面对主厨表示赞许,主厨也十分谦虚,频频鞠躬回礼。主厨气质十分儒雅,身上穿的白色厨师服也很洁净,头发上几缕青丝似乎彰显了他料理的功力,脸上因笑容而带起的皱纹又流露出一种"匠人"自信。我猜,这家店也许是主厨,或者从主厨的父辈开始一直经营至今的吧,就像影片中海猫食堂一般,那份油炸竹荚鱼在小岛上陪伴着姐妹及诸多顾客一同成长。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江之岛

我们的邻桌,是一对情侣,女生穿着红色长裙,来到餐厅的阳台,背对海景在男友的镜头下妩媚动人、俏皮可爱。他们在用英语交流,也许亚洲面孔的他们一方来自本地,一方来自中国或者韩国、新加坡之类。总之,他们和谐养眼的画面在酷暑下仿佛带来了几缕清爽,让我觉得几丝舒畅。

浪漫的海街花火与特殊回忆的花火大会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

每年的暑期,日本都会在大地举办大规模的花火大会,镰仓的尤为特别,海上的扇形烟花是她独有的特色。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于是,我们在影片中,能够看到小女儿玲和伙伴们乘坐小船在海上欣赏花火。影片中,玲与朋友分别回到家中,姐姐们换好了传统浴衣,手持烟花棒,等待玲在家中举办一场属于她们的花火仪式。那绽放的烟花与她们脸上的笑容,成为了影片经典的片段,镜头中满屏的欢愉和美好,让姐妹的亲情更加升华,也让我们不觉会心一笑。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

从江之岛到镰仓花火大会的参观地点,还需要乘坐一小段电车。临近傍晚,大家都涌向江之岛车站前往官方观赏区。很多当地的学生们,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身着传统浴衣在车站排队,他们看起来像玲一般的年纪,14、15岁的样子,尽管天气闷热,他们却不急不躁,满脸笑容地聊天嬉戏,这也许是他们每年暑假十分期待的保留项目吧。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当然,除了学生们,还有很多当地家庭、外国游客都乘坐古老的电车不约而同前往目的地。那天实在太热,租借穿戴浴衣也很复杂,于是我和朋友便没有体验这样的观赏装束。来到花火官方地点,已是黄昏时分,找到沙滩一角静待夜幕完全降临。可天公着实不作美,一团乌云端正地浮在半空,恰好位于花火绽放的最佳高度。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游客的我们难免有些遗憾,加之些许黏黏的海风,想着晚上还要从小城回到东京市区,心里不免升起了一点急躁。但是,这样的急躁情绪居然被当地人乐观的态度扼杀在了酝酿初期。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

海上的花火形态各异,有经典扇形、有卡通肖像等等,HelloKitty形状的烟花在乌云背后只能看到半只耳朵。每当出现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会发出遗憾的笑声,但却不是失望的笑声。反而每种花火都是如何在乌云后呈现,成为了大家更加期待的看点。如果,侥幸能够观赏到一只烟花全貌,那么大家可要集体鼓掌欢呼庆祝一下。就这样,我们的心情也被当时的热闹景象影响着有了好转。一天旅途的疲惫,就这样在戏剧性的花火大会海滩上得到了舒缓。省却了端着相机捕捉花火的麻烦,因为无论怎么拍都不会拍到满意的花火全貌,索性就欣赏这特殊又特别的镰仓花火吧。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观赏完毕,大概是夜晚10点左右。我们跟着大队伍返回电车站台。古老的电车一时无法承载这么多返程旅客,于是他们增加班次、延长运营时间,列车员耐心地引导大家有序上车。返回东京市区的途中,可谓十分狼狈。我们在等候数班列车后,终于挤上了电车,几乎是人挨人的状态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古老的电车中冷气俨然形同虚设,即便如此乐观的人们还是耐心地等待着列车到站,静候身旁的乘客下车。我身后一对情侣,用日语交流着他们的日常,语速如常,听不出什么不耐烦的语气。无论是不尽如人意的花火,还是拥挤的电车车厢,小城的人们没有埋怨天气也没有抱怨拥挤,就这么平和地像度过每一天一样,轻松又坦然地相伴于归途,静候这一天谢幕。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

这样的景象,让我联想到很多是枝裕和影片中传递出的那份悠闲平静,无论是《海街日记》还是《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人们那种在平静中交流琐事的状态,不单纯是影视演绎,其实现实中,在这座朴素的小城里,就是这么日复一日上演着、进行着。

结语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镰仓高桥前

日本旅途归来已有2年,可能是自由行的原因,我对旅途中的某些记忆极为深刻。此行后,我对于镰仓的印象不再仅有《灌篮高手》的镰仓高桥前片段,还有关于《海街日记》的另一番观影体验。关于《海街日记》的影评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叙述,此文就不再赘述。本想将这些旅途掠影糅合在上一篇文章中,但是又觉破坏文章结构,于是便忍痛舍弃。如今,将这些旅途感悟单独成文,也算完整了观影感受。

《海街日记》巡礼:亲临镰仓,感受

《海街日记》

亲临镰仓后,我便更能感受《海街日记》所讲述的安静又温情的海街故事。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亲情故事,这更是时空背景下整个海街小城的叙事诗。美好镜头背后,传递着小城人们认真、积极、平静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注:本文镰仓、江之岛图片均为自己拍摄,版权所有。如需使用,请联系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