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見過嗎?清熱解暑,和胃消積,可作酸味調料和清涼飲料


酸角,見過嗎?清熱解暑,和胃消積,可作酸味調料和清涼飲料

酸角

來源產地

為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實。

春季採摘,除去種子,曬乾

多為栽培,或野生於雜樹林、河邊、田地旁。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等地。

別名酸餃、酸梅、曼姆、通血香。

酸角,見過嗎?清熱解暑,和胃消積,可作酸味調料和清涼飲料


原形態

喬木,高達25米。葉為偶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10-20餘對;小葉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3-2.8釐米,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偏斜,無毛;托葉小,早落。總狀花序頂生,花序梗與花梗被黃綠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狀長圓形,具色澤,常早落。花萼管窄陀螺形,長約7毫米。簷部4裂,裂片覆瓦狀排列,披針狀長圓形,長約1.2釐米,花後反折;花瓣僅後方3片發育,黃色或有紫紅色條紋,倒卵形,邊緣波狀,與萼片近等長,後方2片退化呈鱗片狀,藏於雄蕊管基部;能育雄蕊3枚,中部以下合生成上彎的管或鞘,長1.2-1.5釐米,近革部被柔毛,花絲分離部分長約7毫米,花葯揹著,橢圓形,長約2.5毫米;退化雄蕊刺毛狀,著生於雄蕊管頂部;子房圓柱形,被毛,具柄,柄與萼管貼生,胚珠多數,花柱延長,柱頭頭狀。莢果圓柱狀長圓形,腫脹,長5-14釐米,常不規則縊縮,棕褐色,不開裂,外果皮薄,脆殼質,中果皮厚,肉質,內果皮膜質,種子間有隔膜。種子3-14,斜長方形或斜卵圓形,壓扁,褐色,有光澤,子葉厚,肉質,胚基生,直立。

酸角,見過嗎?清熱解暑,和胃消積,可作酸味調料和清涼飲料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酸,涼。

清熱解暑,消食化積。用於中暑,食慾不振,小兒疳積,妊娠嘔吐,便秘。

《中藥大辭典》

甘酸,涼。

清暑熱,化積滯。治暑熱食慾不振,妊娠嘔吐,小兒疳積。

《中華本草》

甘酸;涼。清熱解暑;和胃消積。主中暑;食慾不振;小兒疳積;妊娠嘔吐;便秘

【歸經】

心;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熬膏。

【運用】

預防中暑,飲食不振,妊娠嘔吐,便秘,小兒疳積: 酸角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酸角,見過嗎?清熱解暑,和胃消積,可作酸味調料和清涼飲料


民間用本品作酸味調料和製作清涼飲料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