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持家的道光皇帝,一個補丁花費白銀三千兩,節約or浪費?

歷史,並不是掩上的書卷,而是標示前路的指針。

如果無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以史為鑑,有所變革和改動,那麼,社會就很難上升,歷史就容易循環。

歷史,和所有的事務一樣,既有它的大脈絡,也有它的小細節。弄不清小細節,就看不清歷史的真實;抓不住大脈絡,就找不見未來的方向。

這裡,說一說清宣宗道光皇帝。

勤儉持家的道光皇帝,一個補丁花費白銀三千兩,節約or浪費?

關於道光皇帝的詳細史料,可以看正史、讀實錄。此處不贅。

話從道光帝的節儉說起。道光帝躬行節儉,在天下人之先,希望自己能帶領一朝的風氣。在他即位之初,他就頒佈了諭旨。諭旨中提出,首先要戒除的就是聲色之娛,戒除對錢財、私利的貪妄;凡是一切遊戲、觀賞、玩樂、嗜好等等物事,只要是稍有涉及奢侈靡費,全都禁絕而不使用。這一切,也是天下人所共同看到的。

據說,道光帝非常崇尚節儉,而且一直宣揚節儉的美德。

道光帝平常所穿的衣物,材料都是湖縐。

湖縐呢,是浙江湖州出產的一種絲織品。這種絲織品,在練染之後,表面會起明顯的皺紋,所以,稱之為湖縐。

因為道光帝簡樸節約,他的一條褲子,穿了很久都不捨得換新的。道光帝的褲子穿久了,褲腿的膝蓋處就磨破了一塊。侍候的人要給皇帝換一條新的褲子,道光帝堅決不肯,說是:

這條褲子還好好的,就膝蓋破了那麼一點點,縫補一下,還是可以穿的。

而且,他一直堅持,不願意做新的。

當然了,皇帝不能穿了褲腿膝蓋破掉的褲子到處走、不能這樣破破爛爛地去上朝、去見滿朝的臣工吧。於是,就按照皇帝的旨意,命令內務府負責對褲子進行縫補。

內務府得了差使,馬上執行皇命,對道光帝的褲子進行了縫補。縫補之後,內務府向內廷報賬,縫補費用開價紋銀三千兩。

勤儉持家的道光皇帝,一個補丁花費白銀三千兩,節約or浪費?

道光帝看到賬單,大怒:這不是糊弄朕嗎?

縫補褲腿膝蓋處一個小小的破洞,竟然報賬三千兩銀子,這不是拿朕當傻瓜嗎?

大怒之後,道光帝嚴厲詰責內務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內務府負責縫補褲子的主管回答道:

“皇上所穿的褲子,不是普通的湖縐,而是屬於有花的湖縐。為了縫補妥帖,為了花樣、花色能夠和皇上褲子一致,為了縫補得天衣無縫。內務府執行縫補的差役,在縫補過程中,找了很多湖縐,很少有可以和皇上褲子膝蓋磨破處的花頭恰好匹配、彌合無痕的,前前後後,一共剪了幾百匹的湖縐,才把這個差使辦好。所以,花三千兩銀子,還是節約著來的!”

這樣的回答,一般人聽了,都會覺得合乎情理。想來,皇帝也會無話可說吧。

至於這個事情怎麼處理,沒有詳細的資料,也就無從得知了。

勤儉持家的道光皇帝,一個補丁花費白銀三千兩,節約or浪費?

由此事件,可以簡單看出,其實:

一來,標榜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一回事;

二來,上面的宣傳是一回事,下面的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來,上面無論如何制定規則,下面都會想出對策;

四來,最重要的是,上面要抓大事、明世情,才不至於闇昧;下面才不會絞盡腦汁想法子應付、或者做表面文章、或者搞形式主義;

五來,一切的問題,最終都是體制和制度的問題。

清宣宗道光皇帝縫補褲腿的事情,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由此推想,當時的其他事情的狀況如何,大概也就可想而知了。

話說到這裡,再延伸一下。

清德宗光緒帝時,有一次,光緒帝在書房與其師傅翁文恭(翁同龢)閒談。閒談之間,光緒帝問師傅道:

“師傅每天早上起來,進內廷的侍候,吃的是什麼點心啊?”

翁文恭回答道:

“每天早上吃三個果子(即雞蛋包)。”

光緒帝接著說道:

“師傅每天早上的點心,要花費九兩銀子啊!”

光緒帝之所以這麼說,大概是因為御膳房報賬時,一個雞蛋報價三兩銀子。

簡單查閱資料,據有人推算,說是清光緒帝時期,一兩銀子可以買750個雞蛋。此可作參考,不知道這個結果準不準確。

話說,那個時候,內廷基本上都是由孝欽太后(慈禧)掌管的。孝欽太后是生長在寒門的,民間的瑣事,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就這樣,內務府都敢矇蔽,也是賊膽包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