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今天我要分享的照片是一片文化牆上的浮雕,它不是武俠小說,也不是情感小說那樣總有一根線牽引著你的神經,或喜或悲,它說的是一個城市的故事,可能不像看小說那樣津津有味,但不會說話的浮雕卻記載了這個城市的繁榮與展。一張圖,讀懂了一段歷史,也讀懂了一個城市的文化。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作者現場拍攝

浮雕的主題叫《動力株洲》,名字很符合於這幅畫,畫面裡描述的是大家在熱火朝天,修火車路,鋪鐵軌的畫面,裡面有段文字,說的非常有力量:

當蒸汽機車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鏗鏘而來,

少年株洲,一片嶄新的土地。

當創業者踏上振興民族工業的漫漫征途,

少年株洲,到處揮汗如雨。

在這裡,血總是熱的!

於是,金屬絢麗,

機器奔騰,鋼鐵飛翔……

六十年滄海桑田,

六十年光榮與夢想,

動力株洲,

綻放出科學發展的中國力量!

從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蒸汽機車時代來臨時,給株洲這座城市帶來的發展,帶來的繁榮。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為作者現場拍攝

株洲是湖南第一個通火車的地區

二十世紀初,株洲是湖南第一個通火車的地區,1903年,為將萍鄉的焦煤運到湖北的漢口,醴萍鐵路開建,1905年竣工,1906年這條鐵路延伸到了現在的株洲北站,這也是湖南境內,第一次響起了轟隆隆的鐵軌聲,在後的三四十年代,國民政府有計劃在此建設”魯爾工業區”(德國的三大工業區之一),新中國成立,株洲全國成為重點的15大工業基地之一,工業的興起,也帶動了鐵路的發展,民國時期,株洲僅有十一兵工廠、田心機廠兩條廠礦專用線,後來株治、株硬、洗煤廠,株化、株鋼等都接軌了專線,到1990年,株洲有54條、長145公里、連接32家大中型企業的鐵路專線。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為作者現場拍攝,圖中記錄了株洲鐵路與工業的發展史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為作者現場拍攝

北鄭州南株洲

像天龍八部裡的北慕容南喬峰一樣,在全國的鐵路網中,株洲和河南的鄭州一樣,都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在全國發揮著重大作用,南北大動脈京廣線,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個東西南北縱橫的十字形樞紐,那時,很多火車不一定經常省會長沙,但必定要經過株洲,可見當年的株洲在全國的鐵路網中,佔有多重要的位置。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為作者現場拍攝

今天的株洲——

隨著城市發展,以往的工業重鎮株洲也進行了城市升級,清水塘老工業區的全面整改更新,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而高鐵的發展,株洲的高鐵線路雖然只佔了京廣高速鐵路,似乎株洲的輝煌正在慢慢變成過去,但是株洲產業升級後,春天已經來臨,火車拖來的城市全國有很多,但是形成了千億軌道交通產業的就只有株洲。

1958年,中國第一臺幹線電力機車下線 ,以毛澤東故里“韶山”冠名,1998年,研製成160公里/小時高速列車,株機廠累計生產韶山系列機車2000臺,佔全國電力機車的80%以上。累積數十年的積累、裂變,株洲軌道交通產業在2010年迎來了爆發,世界首列儲能式輕軌列車誕生,中低速磁浮列車受到世界矚目,各種高端制貨車、運輸高效能的神器亮相,2011年至2015年,中車株洲實現260多項自主創新成果,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2015年,株洲擁有了全國首個產值過千億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一張圖讀懂這個城市的文化——株洲

圖片為作者現場拍攝

今天的株洲,已不再是當初的十字框架了,鐵路線多如蛛網,鐵路與實業在株洲的相遇,讓株洲在全球的舞臺上一定會越走越遠,在長株潭一體化的規劃藍圖下,株洲一定會迎來一個不一樣的春天,讓我們一起期待株洲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