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3月26号,有人发微博说了说殡仪馆领骨灰盒的事情,比如下面这个: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这个微博很快删了,但已有转发,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为逝者哀悼和悲伤的文。这些微博和文章下的一些评论让我感到有点毁三观: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我有点吃惊,难道为逝者悲伤和哀悼是不能说出来的?你公开表达你的悲伤和哀悼,就会被说成是吸引眼球,是想拿逝者来吸粉发财,吃人血馒头?什么时候,悲伤和哀悼都必须悄悄地进行了?你必须“善良”,把悲伤留给自己,不要影响别人的心情。——这些话,看了挺冷。

照这逻辑,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在吃人血馒头吗?难道这个世界只许看见欢声笑语,你悲伤想哭,是不能让人听见看见的?“善良的人都是把悲伤留给自己”,这种话,善良吗?

吃人血馒头我也反对,但对逝者的悲伤和哀悼是人之常情,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也是人之常情,不是吃人血馒头,要不然,中国历史上多少诗词歌赋,文学作品,都是人血馒头了。

真正吃人血馒头的人是下面这种: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你悲伤就悲伤,发出来干什么?”表达悲伤就是吃人血馒头吗?

这种假冒李医生写遗言,欺骗读者的才是在吃人血馒头。

李医生病危时,多少人彻夜难眠,在朋友圈、微博为他祈福,他离开后,大家发文悼念,为李医生送行,并要求查明真相,给李医生一个说法,这都是自然流露的人性人情,不是吃人血馒头。

我们反对用缺乏事实依据的臆想、渲染,甚至是假消息来吸引眼球,收割流量,但基于事实基础的感情和看法不是吃人血馒头。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对伤逝的人,对逝者亲属,对普通人,有疏导和安慰的正面作用。国家举行全国哀悼和国家公祭等活动,这不仅表示前事不忘,也是对人们的安抚和情绪疏导,尊重逝者,尊重人们的悲伤,能帮助疗愈,让大家早日擦干眼泪,团结一致,继续前行。

有人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振奋精神,要宣传主旋律。没错,我们是需要把握正面的宣传导向,宣传主旋律和温和地对待人们的悲伤和哀悼并不是对立的,我们的主旋律也没那么脆弱,正视并善待悲伤,更彰显主旋律的伟大。但用上述这些人血馒头的言论维护主旋律,反而制造对立和割裂,这种弘扬主旋律的方式,是低级红高级黑。

还有人认为老把这种悲伤表达出来,就象不停地揭伤疤,让有创伤的人怎么开始新生活?我反对揭伤疤,汶川地震时,过多的记者反复采访同一个人,同一批人,让他们一遍遍地复述地震经历,这不只是揭伤疤,更有违伦理,但表达悲伤和哀悼不能和揭伤疤简单划等号,它也可能是疗愈的一部分,是看见和关心的一种方式,不能一刀切。

每个人有自己疗愈的节奏和方式,有些快,有些慢,有些人愿意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看到,有些人则需要倾述,需要被关注,希望尊重这种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清明,全国哀悼逝者。时间会慢慢冲淡悲伤,但人们纾解悲伤不可能步调一致,如果清明过后,你发现有人还在悲伤中走不出来,发现有人还在对外表达悲伤,希望不要急于扣帽子,不要说“善良的人都是把悲伤留给自己,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别人的心情”,也不要嫌他们祥林嫂,因为,他有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呼救,你可以不看不管,但也不要撒盐。

至于那些真正的吃人血馒头的,象紫陌芳菲,二更食堂这种,必须发现一个,声讨一个,绝不姑息。

转一个心理医生的建议:

如果你遇到为失去亲人而悲痛的人,

你不要说:“忘掉伤痛吧。”“不要痛苦了,要坚强起来。”“伤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你应该振作,否则对不起给你帮助的人。”“你还想念死去的亲人吗?你怎么想?”

你可以说:“你们真的很努力,我们看到了。”“你们真的很不容易。”“如果难过的话,就哭出来吧,坚强的人也会哭。”“我知道你的心很痛,我相信你在努力。”

你可以这样做:给他(她)一个拥抱。延长和他(她)握手的时间,并真诚地看着他(她)。静静地听他(她)倾诉,不说话并不代表你缺乏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