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一直以來中醫學術界尤其是研究傳承仲景學說、傷寒學派相關教授過分強調治病過程中的“方證對應”,認為只有運用掌握《傷寒論》“方證對應”的理論才是掌握了中醫的最正統的精髓所在,才掌握了中醫的特效方藥,有意無意的貶低“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這一中醫的靈魂和主導思想。他們認為那都是把中醫複雜化,盲目化,療效不確定化,有失中醫的本來面目。他們尤其認為,把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作為中醫的特色與核心思想放在首位,與方症對應理論相比,前者是回大向小。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他們打算為中醫的理論觀點重新排座次。無視傷寒:病、脈、證、治的各個分支角度分析與綜合辨證思想。過分強調、拔高、作為中醫傷寒論應用基礎的“方證對應”與套用“傷寒方藥”的治病用藥思路。過分突出中醫一家經典,而無視中醫綜合各家經典與學說,有意或無意的割裂和肢解整體中醫學科。老梁認為這是不可取,而且是很危險的。

因此,老梁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談一談針對個別教授言論的一些客觀見解。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首先老梁要聲明:老梁十分贊成學中醫四大經典,用中醫四大經典,尤其是張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但是老梁聲明並不貶低《黃帝內經》與《溫病條辨》的中醫地位,並且贊成把四大經典綜合起來,系統學習,整體掌握,融會各家各流派學說。多維度、多尺度綜合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科學工具,運用於人類與疾病的鬥爭當中去。

當然,老梁並不否認處於中醫學派與流派自身角度出發,會有意或者無意的產生一些偏激言論,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中醫流派和學派的存在,就會有流派學派的爭議,正所謂百家方能爭鳴,一家只能獨大。整體看與中醫學的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作為中醫後學者的原因,容易被個別傷寒派教授言論所矇蔽或誤導,不利於他們中醫的綜合全面學習,不利於中醫學習的整體提高。正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這也是老梁之所以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每一位醫學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特效病案以及特效方!仲景的書是他自己的或是傳承的經驗和成果的無私貢獻,通過2000年中醫臨床檢驗,能夠充分證明其校驗性及其價值,並被後人稱之為中醫四大經典,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對此老梁不再贅述。學中醫,我們應當條件的,全心全意的學習和掌握其中的精髓。

然而不可否認,任學術都有其歷史侷限性;另外從時空角度來講,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人類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宇宙空間氣候變化都有所不同,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然老梁也不懷疑古方治今病。但是老梁需要強調的是病種隨著時代的發展是越來越多了,疾病譜是無限擴大化的。

在東漢末年那個時代,仲景的傷寒論的理論和方藥使用是主要治療傷寒極其併發症的,序言裡也有寫到,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內容是以所謂六經辨證為主線,是其特色!當然中醫有“異病同治”的特點和哲學思維,所以傷寒論被廣泛運用於各科!都有效!但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用傷寒論的“方證對應”那一套去治,所以發展到了金元時期,又有了金元四大家的出現,以及明清溫病派的產生!他們在領床上彌補了,或者說是發展了傷寒論的不足,為人類的生命健康和繁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都是有史為證的。所以任何理論和學說的出現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都有其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性和必然性。無疑,中醫各家學說的發展也是應於此。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吃水不忘打井人,張仲景是挖井的,確實後世醫家都能喝到水。但是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在變化,所以作為治病找特效方藥,一定先考慮用現成的活水源頭的特效方藥,比如傷寒“經方”,孫思邈“經方”,因為誰也不傻,四大經典能解決的,現成的武器能解決的,沒人願意去重新制造武器,去耗時耗力!所以國人一貫對盜仙草,偷秘方,祖傳絕技這類事,情有獨鍾。因為人總是有惰性的,這是人類的通病。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任何科學技術都有其侷限性,所以中醫理論一直在發展,比如被貶低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這一中醫核心特點,確實屬於中醫的邏輯思維,都是為解決病痛尋找哲學思維與思辨方法而被後人總結、發明產生的!老梁認為,從張仲景《傷寒論》的病、脈、症、治各個角度上去研究、突破理論的藩籬,從各個角度發展中醫理論並不是後世醫家的錯誤與盲目,而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和必然,並且是應當被鼓勵的傳承與創新。

歷史證明無論任何學科,沒有任何一個人、一本書、一套理論思維模式、一套特效藥、能解決人類所有問題!我們能做到的,也是唯一的,就是做好繼承、發展、創新,通過這去達到我們的濟世救人目的!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老梁一貫認為,學古人的目的是為了學會古人而有所超越和創新!學方劑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方劑,而不是照抄方劑,照貓畫虎!學理論是為了發展理論,當然目的是為了治好病,治療沒見過的,書上沒有記載的病!不是為了做中醫的“啃老族”!

其實學習任何科學專業都是這樣,學平面設計、學編程、學習製造原子彈、最終目的不是學會了只要原來的舊的物件,而是適應未來,通過掌握的理論和工具,去創造更多的東西!

當年我們有了原子彈後,在理論上只知道“氫彈”和“裂變”兩個概念時,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發揮創造力,設計製造成功了“氫彈”!這是事實吧?所以張仲景等任何一位醫學家出書的目的首先是讓大家在對與疾病的鬥爭上,對已有成功經驗的總結有一個認識和掌握,來作為基礎工具。去與疾病作鬥爭中,戰勝疾病,挽救生命;其次是守正創新、啟發思維、發展進取!絕對不是隻學得了照貓畫虎,走書法的“描紅”路線,不思進取、整天原地踏步的強調“方證對應”照方抓藥這一基礎本領!更不能用這套理論去妄自尊大,貶低中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妄想去重新為中醫理論排座次,搞中醫理論流派的一家獨大。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老梁認為,在強調個性化治療與精準治療的今天,古今現成的特效方藥應該被掌握,並且熟練的應用與臨床,尤其是四大經典的掌握更是必須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任何問題都是隨著客觀變化而變化的,這就充分體現出中醫的靈活性!更離不開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它是中醫的靈魂,只有秉持此思想才能在與疾病的治療鬥爭中,以不變而應萬變,立與不敗之地!

有歷代中醫理論思想以方藥技術及其用藥技巧的這些有力武器,武裝出一個2000年的中醫學!不應當是被割裂的,這樣與傳承與創新不利,不利於中醫學整體繼承與發展。這也是老梁反對個別教授為了發展其理論思想的一家獨大而任意妄言的原因。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具體臨床應用當中,我們都知道有手槍能解決了的問題,就不用大炮;用中醫保守療法能解決的問題,就不用西醫開刀……很簡單的道理!同樣有現成的古方和理論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哪有棄之不用的道理呢?

當然,遇到傷寒論解決不了的問題,還不承認,死鑽牛角尖,以此來否定漢朝以後的各家學說,就成了掩耳盜鈴,庸人自擾了,我想也不是仲景樂於看到的,絕對不是仲景刊行出書的初衷!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學傷寒、用傷寒,但是不要迷信傷寒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