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情人”,不用說作者的年代,就算放在人類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也是敏感的禁區。理解了《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為什麼這本書被禁封了好多年?不過人們對越禁止的事情,越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這部名著經久不衰的原因。

每部小說的誕生都融入了作者愛與恨強烈的情感在裡面,所以想讀懂一部作品,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環境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這樣會更好的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

作者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的父親是一個愛酗酒的礦工,母親是個有著很好教養的小學老師。酒後的父親有著旺盛的精力折騰母親,導致越窮越生,五個孩子的大家庭由於父親收入的不穩定,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勞倫斯是家裡最小的兒子,生活在社會的最底端,他抬眼看到的只有骯髒、機械、森林和荒野。所以他反對人的自然活力日益枯竭的現代文明,主張人迴歸事物的自然狀態,追求人性的本真。

自然環境之美與機器大時代的噪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本來是以極端寫實著名的勞倫斯,在這一本書裡,更把他的技巧用盡了,描寫結合的場面,一層深似一層,一次細過一次,非但動作、對話,寫得無微不至。

而且在極粗的地方,恰恰和極細的心理描寫能夠連接得起來,到哪都是使人佩服的,是他用字句的巧妙。所有的俗字,所有的男女身上各部分的名詞,他都寫了進去,但能使讀者不覺得猥褻,不感到他是在故意挑撥劣情。

——郁達夫

恰如郁達夫先生評價的那樣,勞倫斯用細膩的筆法,在整本小說中大量描寫了小樹林的靜謐、優美、詳合,新生命小雞的可愛,表達作者追求自然的至真至美,也表達了對女主人公康妮的憐愛。

康妮背靠著一棵小松樹坐下,任松樹在背後,以一種奇異的、有彈性的、有序的、向上的生命力,搖動不休。她望著那些野水仙花,在陽光下,在一抹噴薄而出的陽光下,變成金黃色,連她的手和膝蓋都溫暖起來。


她甚至還聞見了幽微的花香。接著,因為如此沉靜又孤單,她覺得,彷彿沉進了自己的命運之流。她曾被一條繩索捆綁著,被顛簸搖盪著,彷彿一艘被繫泊的船。而現在,她是一艘不繫之舟,可以自在遨遊了。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這段環境描寫表達了康妮沉醉在大自然帶給自己的美好,此時的心情是放鬆的。同時也寫出了她內心的彷徨,克利福拿金錢和事業為藉口,本沒有才華的他,卻在滿口空洞的談著小說,用精神捆綁著安妮的婚姻。

夫妻間他連洗澡都不讓安妮靠近,怕安妮發現他本身的無能,在沒有愛的滋潤的婚姻中,康妮自然選擇逃離。

康妮、梅勒斯、克利福三角戀情下一目瞭然的階層分化

康妮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性格活潑、有著鮮活生命力的超現代女性的代表。勞倫斯用同情且憐愛的筆法,寫出了可愛的姑娘被克利福所代表的貴族階層禁錮得要窒息,每天在孤獨與鬱悶,靈與肉、黑暗與光明的世界中彷徨。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她聽得見礦坑裡篩子機的轢轢聲,起重機的噴氣聲。載重車換軌時的響聲,和火車頭粗啞的汽笛聲。


風從那邊吹來的時候——這是常事——屋裡便充滿了腐土經焚燒後的硫磺臭味。甚至無風的時候,空氣裡也帶著一種地窖下的什麼惡味。甚至在毛黃花上,也鋪著一層煤灰,好象是惡天降下的黑甘露。

她雖陪伴在身體即將死亡的克利福旁邊,從對機器的噪音的描寫,反映出了自己極其厭惡的感覺,心裡卻在想著樹林裡另一個男人帶給她的所有美好。她慢慢地從對克利福的遵從,到後來的一點點找回了自我,再到遇到梅勒斯的放飛自我。

這是作者勞倫斯想謳歌的那樣,誰都不是神,正常人應該固有的七情六慾,慢慢地迴歸事物本身的狀態,還原人性的本真,這才是小說筆下想表達的做一個有血有肉真正的人。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梅勒斯一個遊走在上層階層外,心靈手巧、幽默、有著人格魅力的退伍軍人代表,更是作者勞倫斯自身影子的映射。作者筆法之細膩,從第一次看康妮的表情,其實是在探究康妮的婚姻是否幸福,男人敏銳的洞察力一目瞭然。

這男人站著,抬起了帽子,露出他濃密、近於金色的頭髮。他直直地注視康妮的眼睛,眼神不加躲閃,無所畏懼,又不帶感情,似乎他想看清她是個怎樣的人。

勞倫斯寄予梅勒斯所有男人正常、健康,過正常男女生活的一切美好的詮釋。從他見到康妮第一次在小樹林裡流下的一滴清淚,喚醒了男性本身對女性的憐愛。

況且是兩個被 禁錮好久的年輕人,一瞬間得到了天然的釋放,一切都是不加修飾的水到渠成,那種感覺才是作者想要的世間的美好。

讀者從中明白,男女之間關係就是兩條河並行,時有交匯,隨後又會分流,自行其徑,而且,這兩條河是以男性為主導的。沒有男人的河,女人的河也就會乾涸。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克利福是大工業機器時代的鮮明的代表,勞倫斯把自己對這種破壞自然的感情融入其中。一個貴族的小夥子由於戰爭,僥倖存活,卻變成了雙腿癱瘓,不能過夫妻生活的人。

先自己寫小說,再請人到家裡談論精神生活的重要;但他又極其自卑,不讓康妮給他洗澡,是因為不想讓康妮看到他性功能不行的一面,卻用思維在束縛著康妮對婚姻的堅守。

為了維護貴族階層的社會地位,想要撮合康妮跟同一個階層的任何一個男子有著一個他需要的孩子,來繼承 他的產業 。所以在家裡經常招來同一階層的年輕貴族,製造著機會,並美其名曰的說和誰生不重要,標榜著誰養的孩子就是誰的思想。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小說用反諷的手法,揭穿了上層社會的虛偽,世人都看出了克利福的殘疾,難道世人會看不出孩子不是他的,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了。

不過和張藝謀拍的電影《菊豆》中某小鎮地主楊金山每晚都在折磨菊豆,菊豆和他的侄子楊天青生個兒子,被楊金山認做兒子,故事情節有些相似,看來藝術情懷是不分國界的。

解禁後,成為不朽的名著,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上流行

勞倫斯對我們這一代人意味著很特殊的東西,他是使我們覺醒成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的眼中我們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些東西:他的經驗和我們經歷密切相關

——羅斯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之所以被鑑定為經典名著,連中國的三位知名作家郁達夫、邵洵美、林語堂都對本書給予很高的評定,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01 表達對當時機器時代的文明進行了有力的反抗

借康妮的感悟,寫出了當時對大機器時代的假文明進行了抨擊。作者用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對煤礦帶來的工業文明的厭惡,這正是他生活工作的縮影。

同時也影射著康妮這麼有朝氣的姑娘將會把青春埋葬在克利福這塊殘破的軀體中直到乾癟。如康妮回家赤身照著鏡子時的心理描寫,這樣的禁錮帶來的結果是可怕的。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她肉體本該流暢圓潤的曲線,現在卻平板起來,而且有些生硬了。彷彿這身體欠缺陽光與溫暖,有些蒼白,顯出灰暗.....她的身體日漸凋零,變得無味黯淡,行屍走肉。

這令她覺得無限沮喪,毫無希望。她老了,27歲便老了。啊,精神生活!她忽然覺得自己狂烈地憎恨精神生活!這精神生活,就是個騙局!

她在本我和超我中不斷地鬥爭,現實中的掙扎,讓她選擇尊重人性的本真。在勞倫斯看來,現代工業文明不僅毀壞了環境,而且扼殺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所以,他最終讓康妮選擇了迴歸自然,從文章中大量描寫和梅勒斯結合之美,寓意是迴歸本性,以改變英國的現實!

對這一文明進行反抗的另一代表就是梅勒斯了。他受過良好的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卻喜歡說著當地的方言土話,寓意是向上層階層無聲的反抗,並不與之為伍的決心。

與康妮的完美結合是正常男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各盡所需,同時也在用行動,向上層社會進行無聲的宣戰

02迴歸事物自然狀態,追求完美的兩性愛情

最喜歡康妮和梅勒斯兩人相處的愛情了。最初康妮無意進入小樹林中的小屋,打擾到了想與世隔絕,甘願當個守林人在孤寂的世界過一生的清道夫。

最初領地被冒犯,也許梅勒斯是帶有敵意的,故意說著康妮聽不懂的土語,處處語言和眼神上的挑釁,不但沒有給康妮帶來厭惡,反而是多了一分新鮮,讓讀者也有耳目一新感覺。

他伸手把小雞交給了康妮,“多麼可(愛ài)!多麼無忌憚”她溫柔地說。”那守獵人,蹲在她的旁邊,也在欣賞著她手裡的那隻無畏懼的小雞、忽然地,他看見一滴眼淚落在她腕上......

當看到康妮的一滴清淚落在手上,兩個身體、情感都被禁錮好久的正常的年輕人,帶著對彼此的渴求,還原人性的本真,兩個人的結合是迴歸事物本來狀態,再自然不過的情感昇華了。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身受傳統教育的我,對此沒有苛責,這才是人性的本真。康妮與梅勒斯幸福的結合,作者的心情應該是歡暢的,所以用大量細膩的筆法描寫了兩人幸福結合的過程,作者之用心、描寫之用情不僅體現作者文學功底之厚重,同時也是作者心底的渴盼。

最喜歡康妮經過愛的溫情細雨的滋潤,幸福得如少女般奔跑在雨中的林中小路上,釋放了女性特有的天性,畫面之唯美,人性之純真躍然紙上:

他安靜的手指,將一些勿忘我放在她腿間的毛從中.

“看,”他說,“那才是勿忘我花應該放的地方。”她低頭看著:乳白色的小花,盛開在她下身的毛從中。

“這看起來不挺美的?”她說。

“就跟生命一樣美麗。”他說。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迴歸自然,謳歌人性的本真

03認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卻不太建議少男少女看

少男少女的世界觀在逐漸形成的階段,他們應該全心全意的以學業為主,不要把心過多的放在情愛方面。最美的愛情觀應該是兩情相悅帶來的彼此欣賞,再到戀愛與婚姻,這是中國人期待中的愛情模式。

而小說中,康妮與梅勒斯在特定的環境下,作者討厭機器時代的文明,崇尚自然的純真,在特定的地點美麗的樹林小屋,本身增添了幾分神秘,讓人有幾分的些許的嚮往,這些對於情竇初開的孩子不太適合,也會影響到他們正常的戀愛觀。

結語:

如讀者所願,康妮與梅勒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作者對貴族階層的挑戰,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於觸犯了某階層的利益,所以成了禁書,封了好多年。但名著就是名著,細細品讀,才會領悟出作者用情之深,才會感悟出此書的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