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年輕時他的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


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年輕時他的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


學生時代的毛澤東曾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他和同窗好友蕭子升利用學校假期,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乞討旅行”。兩個人隨身不帶分文,只有一把傘和一個放著簡單生活用品的包袱。

別人感到不理解,他們解釋說,這麼做就是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分文不帶的情況下,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難。

在這一個月時間裡,他們果真經歷了各種難堪的困難和尷尬:過河坐船,擺渡的船伕見他們拿不出船費,罵他們是活強盜,聲稱要給他們好看;討飯,主人家或者不給,或者給的只是生米;討到的飯以冷飯居多,而且有時討三四家方得一飽……

沿途的這些困難,兩人都以極其主動的姿態一一克服了。他們甚至還創造了只有文人才能想得出和做得到的一種乞討辦法,即給商店店主或其它需要的人書寫對聯,用以換取生活費用。


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年輕時他的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


今天的人們視毛澤東為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那時的他一手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連蕭子升都說他的字“非常惡劣”,而且“從來不設法把字寫得好一點”,“遠看就像亂草堆在一起一樣”。毛澤東不接受這種意見,他開玩笑地對蕭子升說:“你在一個小方格之中能寫下兩個小字,我寫兩個字則需要三個小方格。”

“用字換錢”時,毛澤東和蕭子升分別坐在兩張桌子前,開始每張桌子周圍都圍著很多人,但不到一會,觀眾便都轉移到蕭子升那邊去了,轉眼之間,觀看毛澤東寫字的人竟都走光了。遇到類似的情形,毛澤東從不為意,既不氣餒也不感到難堪。

“你們真是兩個怪物,你們做的事情真是奇哉怪也!”這是一般人聽說毛澤東的乞討旅行故事後,最常見的評價和感慨。他們並不知道,在毛澤東心目中,這種人生經歷和經驗遠比上學讀書更重要。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人讀的書多,自然視角會開闊,見識會廣博,但如果光讀書,不到現實生活中去磨練,那他永遠無法與書中的思想產生共鳴,也難以真正吃透書中的精華,這就叫“讀死書”。作為一個行動派,毛澤東討厭“讀死書”,他成天想著的都是如何才能把書讀活。


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年輕時他的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


大革命前,毛澤東和蕭子升、蔡和森等人共同發起了“新民學社”。 “新民學社”的重要成員後來都選擇了去法國勤工儉學,唯毛澤東留在了國內,其原因之一就是他認為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沒必要再到國外去讀書,不如利用那段寶貴的時間,加緊鍛鍊自己的政治活動和組織能力,並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去闖出一番事業。

毛澤東和蕭子升初識時,蕭子升就知道他說話慢,“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個富於說話天才的人”。可是到了大革命中後期,蕭子升卻發現這位昔日同窗具有“驚人的說服力,很少有人能不受他說話的影響”,蕭子升甚至說毛澤東“可以催眠他的聽眾”。

一個聲音既低,語速又慢,曾被認為毫無演說才能的人,居然已經能夠“催眠聽眾”,其背後的用心、毅力以及所需付出的努力,又有幾人知?


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有趣的是,年輕時他的字卻並不被多數人認同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