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 寶 甄 網 /

寶甄網是國內領先的垂直藝術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

我們專注於徵集和遴選當代全球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

公開、透明、低價地提供給消費者

寶甄網嚴格按照當代藝術大師的成長足跡溯源

經專業團隊層層篩選高潛質藝術家

未來的藝術大師必將從中誕生。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張天一

1987年生於河北,

2007年—2011年就讀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

2012年—2015年就讀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

2015年7月榮獲全國昌新藝術獎學金銀獎,

2016年榮獲“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桃花源系列》|60.0x70.0cm|絹本工筆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是一件絹本國畫作品,畫面描繪的是兩位身著白紗的側臉女子。畫家採用傳統工筆的表現手法,精細的完成這幅作品。作者構圖非常大膽,大量的留白和人物的繁瑣五五平分,陰陽平衡極具中國美學思想,紅的的眼罩精緻描繪讓畫面耳目一新。作品描摹精細,線條層次豐富。真實的展現出女子的情緒和美麗,極具藝術魅力。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落晚芳菲》|70.0x140.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李炯

1983年生於安徽淮北,2006年本科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

2017年碩士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定居北京,畫家,藝術鑑藏學者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雁棲》|98.0x33.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件紙本設色的水墨畫可謂是唯美的範本,清而不寒,超以象外。花葉取沒骨之法,又積染、點染,畫面豐富和諧統一。整副畫面重於內蘊與氣質之表達,細膩的筆觸、清雅的畫風,彷彿將觀者領入仙境,如夢如幻。作者立足傳統技法之中,卻努力尋求形外之意,繪弦外之音,使畫面得空外之響,無言而會心。靜觀畫面,靜心感受作者筆下自然而出的卓然靜氣。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雙棲圖》|98.0x33.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戴順智

1952年,北京人。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

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國畫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牧童》|42.0x42.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今觀畫家近作,還是細筆勾描,還是皴擦渲染,還有畫家的從容與自在。在這之外,又平添了濃郁的當代感和形式意味。這次,戴先生用色彩鋪陳,或色墨渾融,人物、水牛仍用勾描皴點,整體氛圍,用“如夢如幻”四字形容,最是妥帖。色之作用,既在形式之新穎,也含表現意趣。不拘於現實場景描述,引人入夢境一般,甚是美妙。在虛實之間,構築起一個詩意的空間。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冬去春來圖》|55.0x55.0cm|紙本水墨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易國棟

1981出身於四川成都

2004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2010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現為長沙師範學院教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生生不息—凸》|60.0x10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一次偶然的體檢,易國棟發現自己與常人不一樣,心臟在常人的另一邊,其他器官也是!醫學上稱為“鏡面人”,百萬分之一的幾率,這麼小的幾率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許這是上帝的特意安排,讓自己的生命“如此不同”!從這之後他開始創作與生命題材相關的作品:《生生不息》。作品放下所學包袱更多遵循內心,去感知生命的意義,感受生命的可貴與不凡。尋找自然中的讓人感懷的生命、尋找平凡生命的不平凡意義。易國棟以書法性的線條去思考和寫意,形成了物象與物象之間的無礙串聯、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彼此勾連以及迅捷與舒緩之間的節奏轉化;以油彩的塗抹去造型去抒情,形成了塊面與塊面之間的層次迭加、光影與光影之間的掩映間隔以及情感與情感之間的相互傳遞。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生生不息—凹》|60.0x10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陳魚

生於山東東明

畢業於山東菏澤市師範學院,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清揚》|90.0x7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幅油畫作品,運用顏料的自有屬性來創作,強調藝術家本人與材料所發生的關係問題,而非自然,或是社會。畫中表現手法多樣,用平塗方式使畫面構成大面積的色塊,尚且未乾時,分層次分區域地使用勾染與滴染方式,在色彩混合後而使畫面產生色暈的視覺效果。畫中顏色輕薄,至邊緣處產生虛化效果,整體呈現出靈動虛靜的氛圍。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植覺甦醒》|155.0x12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何洋

1986年生於陝西,

2008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

師從陳國勇,王保安等名家,

現為職業畫家。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煙雲供養圖》(此作品被西哈莫尼國王收藏)|34.0x180.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青花水墨已成為何洋繪畫的標誌性作品,自成一派的用色風格清冷雅緻。《煙雲供養圖》長卷軸式的畫面構圖別具一格,賦有形式感的同時亦豐富了作品的閱讀性。嫋嫋雲間,松柏正盛,仙鶴婷立臺前,一位長者雙手合十,獨坐亭間。遠觀,點點硃紅瓦片坐落於一片青花之間,別有意趣。藝術家通過對仙者之境的細膩呈現映射出內心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近聽水無聲》|120.0x35.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任穎欣

生於廣東佛山

2013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

2016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

師從導師姚鳴京教授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山色——謐境》|205.0x33.0cm|綜合材料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任穎欣對傳統山水畫以及山水畫於現當代以後的演變與發展,都有深刻的理解。在她的作品中,傳統山水畫的審美內涵,即玄妙而空靈的意境,仍得以保留與發展,但造景方式卻有了很大不同。她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的程式,完全以自我視覺感受來處理山水景物的遠近、上下、俯仰等不同關係;其次,她將結構主義因素引進畫面,使她筆下的山水畫具有了某種現代視覺設計的意味。任穎欣的山水畫,透著藍天碧野的想象與夢幻山林的詩意,在帶給人無限遐想的同時,又與當代生活緊密地聯繫了起來。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川》|169.0x33.4cm|綜合材料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孫勇

1988年生,江蘇太倉人

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現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丘挺教授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臨其境》|83.0x167.0cm|絹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孫勇在中央美院本科的學習中體會到“中國畫是講究功力的,一線一點沒有幾十年的功夫是很難達到一定高度的。對於創新我覺得要以生活為源泉,以傳統為立足點。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在積累生活和積學傳統兩方面下功夫。中國畫講究筆墨,筆墨不應該被孤立的看待,應該指用筆和用墨還包括經營、畫格、氣韻。筆墨還應該符合畫理、物理和情理。筆墨當隨時代。我現在的研究方向是園林山水畫造境,如何在園林山水畫中體現時代特徵是我要做的”。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何園1》|70.0x50.0cm|絹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肖飛

1964年生於江西南昌,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漆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和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副院長。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琅岐島系列-8》|70.0x3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屈原在《橘頌》中寫道:“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遠離世俗獨來獨往,敢於橫渡而不隨波逐流。誠然想要“卓爾不群”,必要的孤獨是不可少的,除了堅持“閉目塞聽”以外,更需要:“關起門來弄自己的精神”。在豎長構圖的畫面中,肖飛在畫中加入山石,雖然寥寥幾筆,就將文人氣息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琅岐島系列-6》|70.0x3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周儒松

1992年生於山東濟南

2010年—2014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2014年至今就讀於本工作室研究生,師從胡建成老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棋局》|60.0x9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張畫是一次油畫中國風的實驗,把清代嬪妃的形象與文藝復興式的古典油畫畫風結合,又借鑑了很多清代仕女圖的構圖,我考究了一些當時的服飾,比如領口的押襟,還有清初“小兩把頭”“一耳三鉗”等細節,畫中少女斜坐在板凳上,目光中帶著複雜的感情,穿越回幾百年前的過去,我總能從他們的詩詞和古畫中體會到那個時代的詩意,這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以及西方文化體系下沒有的,,他的作品是中國古典詩意的繼承。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只是留戀窗外好風景》|60.0x8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沈子堯

1985年生於江蘇省南通市

2009年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

2014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

現為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生活居住於北京。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山水屏風之二》|65.0x65.0cm|綜合材料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是一幅新水墨畫,畫面中運用了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多個畫面的元素擱在同一個畫面中,通過將做出肌理效果的紙相拼貼的綜合技法,使畫面自然而然產生空間交錯效果,並以橫塗豎抹的線條變化進一步豐富畫面,然後在畫面適合的空間中加入山水畫的元素,樹、石、房子、草、蟲等,使畫面層層遞進,步步推遠。佳作一幅,值得收藏。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焰》|67.0x67.0cm|紙本水墨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梁崴

1969 出生於臺灣彰化縣秀水鄉

1997 敦煌藝術中心新竹分館 業務經理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嬉光遊影》|91.0x65.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是一幅抽象油畫作品。畫面由幾個大的色塊和幾何形體構成,整幅作品構圖簡潔,用色清新自然,畫面採用厚塗法,為作品增加了濃重感。透過畫面的色彩和線條似乎讓觀賞者置身於一種似有似無的臆想空間之中。作品屬於典型的古典簡約風格。極具藝術觀賞性和裝飾性。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典藏美的交替》|91.0x65.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羅旭平

1990年生於陝西洛南,現居陝西西安

2014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服裝系紡織品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

2017年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攻讀花鳥畫專業研究生並取得碩士學位,師從著名畫家劉英教授。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reflector no.4》|45.0x50.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羅旭平作為一名立足當代探索中國工筆花鳥畫新語言的畫者,他就如同宋徽宗詩句中迷走於花徑之中的蝴蝶一般,對悠久的傳統花鳥畫有著割捨不去的眷戀,如同數百年前宋代的畫家們一樣。在他的這幅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彷彿對自然世界的一花一鳥,一草一木有著用不完的深情。這幅紙本設色工筆國畫小品,採用傳統的構圖方式與筆墨技法,花鳥造型嚴謹準確,畫面設色講究,圖中綻放的花兒,鸚鵡,象徵著春天氣息的撲面而來。花鳥形象,畫家用細筆進行雙勾,下筆有力,設色均勻,在蒼勁感中蘊含著幾分堅韌性。注重每一個細節的刻畫,筆觸盡顯細膩柔和,一遍遍的輕柔敷色,中鋒細筆進行勾勒,使其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reflector no.2》|45.0x90.0cm|紙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梁桂鋒

1983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200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本科學士學位

2008年結業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巖彩高級研修班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雙馬肖像》|130.0x50.0cm|絹本工筆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件作品是一件絹本工筆作品,兩匹馬動態姿勢各不相同,刻畫特別精細。單純的顏色使其顯得更加潔白無瑕、高貴,讓整個畫面看上去具有一種沉穩的氣質。作者用工筆的畫法往細寫皮毛,輕輕暈染,富有神韻。在對馬形體的刻畫上多用中鋒細筆,進行細緻入微地勾畫,筆觸穩定、紮實,線條非常的流暢。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四鹿肖像》|190.0x60.0cm|絹本工筆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陳逸青

1963年生於青海西寧

1984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翻越崑崙山的青藏線》|60.0x5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自陳逸青的《出青海》在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獲銀獎後,三十年過去了,他依然執著的畫著青海,青海已成為他靈魂的聖地!他的作品有一種超越現實景象的美,他不入俗流的抉擇與堅定,用心靈與自然進行對話。作為一位在風景畫領域有著卓越成就的成熟藝術家,陳逸青還在不斷的嘗試與突破,《翻越崑崙山的青藏線》中崑崙山高聳入雲,河流蜿蜒而來,青藏線上的火車如箭般穿行其間。自然風景的雄壯大美與人類的生生不息在畫中得以完美體現。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僅是描繪自然風景,更是對人類文明以及深愛的故鄉的讚頌。這件作品是陳逸青2016年創作的精品組畫之一,藝術家十分喜愛,評論家們也多有評述。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晨曲》|80.0x60.0cm|布面油畫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楊澤瀚

1993年生於河北邯鄲,邯鄲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院山水畫專業,並獲學士學位

2016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部現代山水畫研究專業,師從陳福春教授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雲吞系列二》|81.0x33.0cm|絹本設色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這件作品是一件絹本設色作品,描繪出雲漫山澗的景象,黑白的色塊相間有連綿不斷之感,畫中各種筆法和墨法互用,勁健粗放,墨氣淋漓,山石雲霧都有潤溼之感,繁而不亂,展現出廣闊的空間。整幅作品富有意境,給觀者一種詩情畫意的審美感受,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


共度詩意的藝術生活丨原創藝術上新特輯vol.17


《杉林系列一》|19.0x25.0cm|絹本設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