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大家都知道,高血脂是富貴病的一種,主要是吃出來的。所以一旦查出血脂異常,很多人就“因噎廢食”,拒絕吃肉,恨不得每天清湯寡水,來彌補之前飲食上的肆無忌憚。

其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長期不吃肉容易得脂肪肝!

可能很多人會大吃一驚,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嗎?的確,大魚大肉導致的營養過剩確實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但是,臨床上體檢查出有脂肪肝的患者,很大一部分人不僅不胖,反而非常瘦,形同“紙片人”。這些人大部分是素食主義者,常年不沾葷腥,似乎違背了脂肪肝患病機制。高血脂患者可以適當的吃點肉,但是儘量不要吃肥肉,肥肉中的膽固醇會很高,傷身體。

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高血脂是什麼?

高血脂,在學術上稱做血脂異常,據權威機構統計,目前成人的血脂異常率高達40%,也就是說,每十個人裡面就有四個人血脂異常,這個數據恐怕也是超出很多人想象吧。那麼,拿著體檢報告,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血脂呢?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血脂並不是血液中的油脂,而是血液中所有脂類的總稱,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適當的血脂是生命細胞基礎代謝的必需物質。但如果血脂水平偏高,就可能成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會引起血壓、血糖等指標異常。早期的血脂異常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當身體出現了相應的不適感,很可能意味著血脂異常已經到了中晚期。

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高血脂分為原發性高血脂症和繼發性高血脂症。

1、原發性高血脂症

(1)遺傳因素

遺傳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高脂血症,可能發生在細胞水平上,也可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於基因缺陷引起,導致血脂代謝異常,出現高血脂。

(2)飲食因素

飲食因素是目前導致高血脂異常最主要因素。

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2、繼發性高血脂症

繼發性高血脂症是由於其他中間原發疾病所引起者,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積病、痛風、阿狄森病、柯興綜合症、異常球蛋白血癥等。

3、可控因素:

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甲減、庫欣綜合徵、腎病、多囊卵巢綜合症等,飲酒過量,高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飲食,體力運動不足,吸菸,藥物引起:避孕藥、雌激素、糖皮質激素、抗焦慮藥、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

4、不可控因素:

遺傳性因素,家族型脂蛋白異常血脂;年齡和性別。

大家看到肥胖只是高血脂的一個因素,比如糖尿病人很多都很瘦,但很多人都有高血脂;還有很多遺傳因素導致的高血脂,不管你胖瘦的。

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如何預防高血脂?


控制高血脂,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1、合理飲食

(1)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膳食指南推薦每天12種,每週25種以上食材;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增加全穀物比如燕麥小米玉米等攝入量,可以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 保證蔬菜水果攝入量

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化學物。

建議每天一斤左右的蔬菜,其中保證1/2的深色蔬菜;半斤左右的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高血脂不能吃肉?醫生提醒:大錯特錯,真正降血脂的是這2件事

其次高血脂患者要牢記這2點:

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

魚蝦肉蛋奶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建議選擇脂肪含量低的瘦肉、白肉,少吃加工肉類。

每天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

大豆、堅果不忘記

研究顯示,大豆及製品的攝入,有利於降低血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堅果適量攝入也可以改善血脂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