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抗疫、成功預測新基建,投資 280 家企業的光學博士到底是誰?

紅外光抗疫、成功預測新基建,投資 280 家企業的光學博士到底是誰?

受訪者 | 米磊

記者 |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我不希望她未來再生病的時候還要這麼痛苦。”

回憶起八年前女兒輸液扎針難的一幕,電話那頭米磊的聲音突然柔軟起來。

2015年,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在TED演講中提到了女兒。

醫生讓孩子輸液,護士扎針的時候,總是找不到血管,紮了好多次,都扎不進去。

孩子疼得哇哇哭,後來只好勉強紮在頭上。

作為父親的米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但又不能怪護士,因為人家真的盡力了。

回去後,光學科班出身的他,開始陷入思考。

既然有些血管,不能被肉眼看到,那麼能否藉助外力,來找到血管?

答案很快就被找到——紅外光。這種光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它甚至可以看到藏在皮膚底下的血管。

確定理論基礎後,米磊和同事立項,開發出來一款血管成像儀。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血管成像儀

血管成像儀的原理是:由於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對紅外光的吸收率較高,當把紅外光打到皮膚上,血管就會吸收部分紅外光。

這時,通過血管成像儀中的攝像頭,就能看到血管吸收紅外光之後,呈現出的和皮膚其他部分的顏色差異。

這款儀器,就好比護士的另一雙眼睛,通過這雙“機器之眼”,護士可以更輕鬆地找到血管,也能讓患者免遭多次扎針之苦。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讓血管清晰可見

多年後,女兒長大,在聽聞爸爸因為自己做了一款產品時,雖然感覺它是個奇奇怪怪的東西,但很是為米磊感到驕傲。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今,隸屬於中科微影的這款血管成像儀,已經飛到世界各地。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發時,中國醫療隊就攜帶兩臺血管成像儀抗擊疫情。

由於外國護士的扎針水平普遍不如中國護士,也因此,血管成像儀在國外的用戶,比在中國的用戶還多。

而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米磊帶領中科創星及相關企業,共向一線醫療隊捐贈56臺、價值672萬元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定向支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武漢市漢口醫院、西安市第八醫院、西安市中心醫院等多家定點醫院,以及陝西省援助湖北醫療隊、河北省援助湖北醫療隊兩支醫療隊。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他說,疫情期間的護士,更加需要血管成像儀。

因為護士在戴上護目鏡後,鏡片起霧會影響視線,而戴上手套後、找血管的手感也會降低。

有了血管成像儀,就會為護士帶來一束光、一束找血管的光。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本次疫情中,正在使用血管成像儀的醫護人員

英國軍事理論家託·富勒曾說,“光是上帝的長女。”

作為投資人的米磊,一定意義上也是一位鑿光者。

2012年,米磊開始關注激光雷達,這是一種無人駕駛汽車配件。

但在當時,一個激光雷達動輒幾十萬塊,昂貴程度堪比一輛高檔汽車。

米磊意識到,如果激光雷達不能降到幾千塊,無人駕駛就無法真正走向老百姓。

那時,Google是全球無人駕駛研發的領頭羊,米磊還和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的創始元老之一朱佳俊做過交流。

彼時的國內,雖然有機構在做無人駕駛,但跟美國還有較大距離。

不同於幾年前自己動手做血管成像儀,這時的米磊,希望支持一個最有能力的團隊。

恰好這時,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打算出來創業做無人駕駛。

米磊很感興趣,通過朋友約了吳甘沙,看完吳甘沙公司的進展,他感覺,時候到了。

2016年,馭勢科技天使投資方名單上,赫然出現米磊公司中科創星的名字。

2020年,馭勢科技拿到德國博世集團的戰略投資,科研出身的米磊果然沒有選錯種子。

對於最近的米磊來說,更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年他一直強調的硬科技基礎設施光電芯片支撐的5G和物聯網,成為2020年新基建概念的重點領域。

2019年,米磊曾做過一場名為《光電芯片引領5G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演講。

演講中,他提到,5G是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光電芯片是5G的基礎設施,沒有5G時代的萬物互聯,就沒有人工智能。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米磊做出這樣的預判,正是基於他對歷史有這樣的研究。

19世紀60年代,美國開啟了第一輪基礎建設鐵路大基建,並藉此徹底超越英國。

二戰結束後,美國開搞第二輪基建——修建高速公路,讓美國經濟連續增長三十餘年。

危機,可以是危險,也可以是機會。

美國的第三輪基建,始於難保第一寶座的恐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直追美國,為穩固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於九十年代,開始建設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即修建光纖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金剛鑽準備好,美國開始攬瓷器活兒。

千禧年前夜的互聯網繁榮,正是受益於這次基建。

有一說一,美國當前的實力,之所以仍然雄踞全球第一,就是因為他很擅長打科技戰。

人類的悲歡,或許並不相通。

但是人類的進步,卻基本相似。

中國能有今天的成績,也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

在基建方面,我們最初是建鐵路、然後是建公路、再然後是建高鐵。

“鐵公高”這些傳統基建準備停當後,就得準備5G和物聯網等新基建。

而5G新基建好比一個開路先鋒,有了它,人工智能才會迎來真正的繁榮。

講起近代科技史和新基建的關係,米磊如數家珍,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輸出觀點。

2010年,他曾提出硬科技概念。他認為硬科技是一個歷史、動態和發展的概念,在當前科技與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最具代表性的硬科技主要體現在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2013年,基於硬科技,米磊發起了專注於硬科技領域項目投資的天使基金,目前平臺基金規模53億元,已投資孵化280餘家硬科技企業。

而這一切,還遠未結束。

認識一個人,可以從他的產品切入、可以從他的公司切入、可以從他的觀點切入。

米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成就是否可以複製?

答案是,規律可以複製,經歷無法複製。

初中時的米磊,成績優秀,但到了高中開始貪玩。

高二暑假時,突然開竅,心想再這樣下去不就廢了嗎?

由是開始奮發圖強,不到一年從年級600多名升至前二十名,最終考上西北工業大學。

那時,很多專業都在名字上加一個“自動化”,當年遠居小城、信息閉塞的高中生米磊,看到機械專業後面也加了個“自動化”,就以為這個專業很時髦,誤打誤撞學了機械。

本科畢業後,最熱門的是計算機相關的工作。這次米磊慎重考慮要換一個有長遠前景的方向,他聽人說,21世紀是光的時代。

嗯,這次“聽說”聽得很對,幾年後,西安光機所多了一位米磊博士。

後來,他留在光機所做產業化,從工程師做到總經理,跑通了整個產業,甚至遠赴硅谷去學習產業化。

而中科微影血管成像儀和馭勢科技等產品和公司,正是米磊交出的成績單上的小明星。

其實,中國並不缺創業者,中國也不缺投資人,中國缺的是像米磊這樣願意站在前人肩膀上學習的創業者。

歷史,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你踩的坑,前人早已踩過;你懸而未解的問題,前人多數已經找到答案。

聰明的人,總是善於在做事前,去捋一捋先輩的錯題簿。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红外光抗疫、成功预测新基建,投资 280 家企业的光学博士到底是谁?

作為“百萬人學AI”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 AIProCon 開發者萬人大會將於6月26日通過線上直播形式,讓開發者們一站式學習瞭解當下 AI 的前沿技術研究、核心技術與應用以及企業案例的實踐經驗,同時還可以在線參加精彩多樣的開發者沙龍與編程項目。參與前瞻系列活動、在線直播互動,不僅可以與上萬名開發者們一起交流,還有機會贏取直播專屬好禮,與技術大咖連麥。

評論區留言入選,可獲得價值299元的「2020 AI開發者萬人大會」在線直播門票一張。 快來動動手指,寫下你想說的話吧!

熱 文 推 薦

☞編程基礎知識真的是九陽神功嗎?

☞在家辦公的我,砍需求砍得更狠了

☞科技公司都是如何應對 COVID-19?

☞瑞幸咖啡自曝虛假交易 22 億,App 反衝 TOP 1

☞在Kubernetes上部署一個簡單的、類PaaS的平臺,原來這麼容易!

☞曠視提雙邊分支網絡BBN:攻堅長尾分佈的現實世界任務 | CVPR 2020 Oral

☞2020年,這20個大家都認識的加密交易所過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