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說到魏文帝曹丕,儘管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曹”成員,但一般人瞭解並不多,而且對他也沒什麼好印象。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曹丕畫像


這種壞印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立場鮮明,不折不扣地擁劉反曹,與劉皇叔為敵奪江山的曹丕自然是反派人物,更何況他比老爸曹操還猛,親自下手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如果讓讀者列個《三國演義》亂臣賊子排行榜,他應該能入選。

二是七步詩。七步詩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故事的立場也很鮮明,大家對那位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有多同情,有多喜歡,對這位手足相殘的哥哥曹丕就會有多憎恨,有多討厭。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啟功書曹植詩


今天,筆者卻要以抗擊瘟疫的名義為這位帝王說點好話,讓大家認識其人生的另一面。

疫情期間,每天悶在家裡,看著不斷增長的確診病例數字以及五花八門的各類新聞,難免有些焦躁。既然足不出戶,有的是閒時間,不如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

讀書也許可以讓內心平靜下來,為此筆者前幾天專門寫了一篇小文《閉門正是開卷時 人間最樂是讀書》,提倡在家讀書。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三曹詩選》


其實防疫期間讀書的這個想法並不新鮮,一千多年前就有人想到了,這個人正是曹丕。

說起來歷史上真有驚人相似的一幕,曹丕的這個念頭就是在瘟疫肆行的時候產生的。

這個話題還得先從曹丕寫給王朗的一封書信談起: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癘數起,士人凋落,餘獨何人,能全其壽?

故論撰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於肅城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落葉半床書:書香小品賞讀》

當初讀這封書信時很是感動,就把它收在自己所編的《落葉半床書——書香小品賞讀》一書中,並且列為首篇。

但裡面有個問題,這封書信引自《三國志》注所引《魏書》,其中“故論撰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於肅城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這一段話到底是書信的內容,還是《魏書》的記載,學界的理解不同,各種整理本的處理也不一樣。

筆者在小書中是作為書信內容的,但在寫這篇小文時,反覆揣摩語氣,似乎又不是。猶豫不定,暫且把問題放在這裡,期待高明。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齊燕銘書曹丕《月重輪行》

說完基本文獻問題,再說一千多年前那場可怕的大瘟疫。

東漢末年的幾十年間是瘟疫的高發期,數年間多次爆發瘟疫,曹丕書信裡所說的“疫癘數起”指的是建安二十二年(217)的那場大瘟疫。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建安七子集》

當時有許多文士因此而喪命,比如人們所熟知的“建安七子”,其中有五位即徐幹、劉楨、陳琳、應瑒、王粲都是死於這場瘟疫,由此不難想見當時疫情之嚴重。說瘟疫曾經改變過中國文學史,這一點都不誇張。

對這場瘟疫的情況,曹丕在寫給吳質的書信中是這樣說的:“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耶!”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高毓浵書曹丕《與吳質書》

他的弟弟曹植寫過一篇《說疫氣》,說得更為具體:“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真是一幅悽慘的人間地獄圖。那個年代醫學遠沒有現在發達,哪知道什麼是病毒,更不懂得要隔離的道理,經常是一死死一家,一滅滅一族。人的生死,完全聽天由命。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趙雍繪《建安七子度關圖》

兄弟倆的話並非文人慣用的誇張筆法,而是殘酷現實的真實寫照。筆者手頭有一本趙文林、謝淑君寫的《中國人口史》,翻閱之下,很是震驚。

據兩位作者依據相關史料進行的估算,公元188年,東漢王朝的總人口為五千九百多萬。到公元221年,魏蜀吳三國的總人口為一千一百多萬。

短短三十多年間,人口竟然減少了四千八百萬。儘管難以區分減少的人口哪些是死於戰亂,哪些是死於瘟疫,但可以想象,三十多年間被瘟疫奪走的生命應該不是幾萬或幾十萬級,而是百萬級乃至千萬級。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清管念慈繪《魏文帝娶親》

在異常嚴酷的瘟疫面前,剛剛戰勝弟弟曹植被封為世子的曹丕並沒有什麼特權,病毒並不會因為他是王子就高抬貴手,網開一面。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被病魔奪去生命,曹丕心裡很明白,自己很可能也會有這一天。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清鄭簠書魏文帝《善哉行》

這篇書信很真實也很生動的寫出了他當時的想法,篇幅不長,即便是把最後一段算上,也只有幾十個字,但內涵相當豐富,給人印象深刻。

字裡行間,曹丕談到兩件事:

一是如何看待生死問題。

大災大難面前,每個人離死神的距離都不遙遠。生命真的太脆弱了,“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看起來是個活蹦亂跳的七尺男兒,轉眼間就躺在棺材裡成為一具屍體。

每個人都在追求不朽,夢想長生不老,但那是不可能的,人類已經嘗試了幾千年了,此路不通。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清刻本《魏文帝集》

既然生命不能做到不朽,那就通過別的方式來延續。曹丕想到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另一個是“莫如著篇籍”,前一個有些泛,他真正想說的是後一個。

身為帝王,曹丕看重的不是權力和財富,而是著書立說,以此追求不朽,在其《典論·論文》中,他也有類似的說法:“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歐豪年書曹丕語

比起那些將心思用在修仙成道以求長生的帝王來說,曹丕的境界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從古至今,每個人都在追求不朽,到底何為不朽,如何才能做到不朽,曹丕用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話雖不多,但耐人深思。

二是如何面對災難。

作者面對死亡的那份從容和淡定讓人感動。當時醫學知識有限,醫療技術不發達,面對肆虐的瘟疫,曹丕雖然貴為王子,同樣束手無策,能做的事情不多,只能是聽天由命,靠體質免疫力加運氣來對抗瘟疫。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曹丕集校注》

在如此嚴酷的形勢下,還能如此從容淡定,沉下心來著書立說,談文論道,樂此不疲,這本身就是一種境界。

並不是對親友的去世漠然,這是面對殘酷人生的一種務實態度和方式。你終日以淚洗面,病魔不會有絲毫憐憫;你恐懼萬分,死神不會因此而卻步。與其在煎熬中坐以待斃,不如微笑面對,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三曹塑像

讓自己健康且有意義的度過災難,有尊嚴的活下來,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就像我們現在這樣,一方面為奮戰在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加油,祝福他們,另一方面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自己和家人健康,每個人都平平安安,不給社會添亂,這就是在為抗疫所做的切實貢獻。

面對那場大瘟疫,這位帝王的選擇如此出人意料

曹丕墓


從曹丕的身上,後人能學到很多東西。如果說要上課的話,曹丕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給我們上了一堂極為生動深刻的生命課。

幸運的是,曹丕挺過了這場可怕的瘟疫,斯文未喪,天佑讀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