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首先,高谭市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贫富差距极大,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又缺失,上下层人民缺乏沟通与理解。富人歌舞升平地沉浸在卓别林的搞笑世界,穷人受尽压制,在满是垃圾和老鼠的街道里苟延残喘。正是这样的高压与混乱的环境中才会催生出小丑这样的怪物,甚至可以解释为某种附体论,小丑是某种宗教上的最高地位的领导人,降临在亚瑟的身上成为宿主,这样恶永不消失小丑就永远存在,只要环境还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小丑。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其次,男主亚瑟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善良的人。虽然他患有病理性的癫笑症,在剧烈的情绪中只有狂笑这一种表达,饱受周围人怪异的目光和歧视。但他在公车上会逗孩子笑。他在家认真照顾卧病的母亲。他有幻想中暗恋的情人。他有成为脱口秀演员的理想。影片前小半部分展现了亚瑟的家庭亲情、社会中所处的境遇、幻想中的亲密关系和人生梦想。而这些在后面的剧情中又一一破碎。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亚瑟发现他病理性癫笑来自于童年养母和养母男友的虐待,养母也是人才辈出阿卡姆的一员。他对暗恋的女人幻想破灭。被自己的偶像公开羞辱他的表演。家庭友情爱情等等社会层次上的诉求全部熄灭,惨绝人寰,这个小丑变疯狂完全合情合理。再者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小丑》中扭曲,融合,他们被社会所抛弃,由于身份、地位、金钱、爱情,甚至是可笑的梦想,“我想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而他只能躺在冰冷的大地上,任人踩踏生活的种种压力,同事的陷害,他面临失业。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在地铁上,面对三个流氓对女孩的挑衅,他的病笑又发作了。三个流氓开始对亚瑟展开侮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他选择了爆发他拿起了危险武器,射死了那三个流氓,甚至用光所有的子弹在最后一人身上泄愤。阴冷的地铁站空无一人,他开始跑,一边带着亚瑟的负罪感,一边带着小丑的罪恶的快感。他躲到了一处阴冷的厕所,幽冷的绿光、幽森的小提琴声,这是属于他们的舞台,他跳起了灵魂的探戈。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这一刻,自由得到了解放,我没有错,是这个社会错了。我会找回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会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付出代价。在地铁上看到女孩被男人调戏,亚瑟的笑声给他招来了一顿毒打;在搞清楚自己误认父亲的事实,极度痛苦的时候一阵狂笑,迎接他的是“父亲”的重重一拳。很多人接受了他无法控制笑的设定后,觉得亚瑟是站在弱势群体的地位,即使后面完全黑化,对他也抱有同情。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一个人的恶不是无缘无故的,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你了解从前的他,你会理解现在的他。当他被现实中身世的真相打击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女友”的房间,他仔细的触摸周遭的一切物品去满足自己对真实感的渴求,可惜现实是极其残酷的,他内心的最后一丝温暖也被夺走了,他对自己和世界彻底绝望了,他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就是一个笑话。

《小丑》中,亚瑟和小丑两个人格,在不断的扭曲、融合

亚瑟最终变成哥谭市的精神图腾给亚瑟带来了一些安慰,透过警车的车窗,那些混乱的场景让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存在深信不疑。可是造成这一切的最直接原因还是托马斯-韦恩在电视上对底层人民的嘲讽,亚瑟最终也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电影中一个特别讽刺的场景:富人们在影院看着卓别林的电影哈哈大笑,一墙之隔的穷人们在举着牌子痛诉富人的罪恶,一个城市的人仿佛活在两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