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逆天"

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

未来对历史的偏见总是很深,后来者对先行者的误解往往很大,如今的时代瞬息万变,我们对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触手可及,这种优越感使我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古人:不是流连于诗书笔墨,就是埋身于栗收耕种。然而事实上,古人的生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丰富的多,古人的创造力更是会令我们目瞪口呆。

明代距今已去五百年,艺术成就虽不如唐宋风月般耀眼,但也留下了不少令人惊叹的精品。明代中早期著名宫廷画师商喜所绘的《明宣宗行乐图》,描绘了明宣宗射猎游乐的场景,其构图严谨,色彩浓丽,主题突出,是传世宫廷画中仅见的一幅巨作,是后世了解明代宫廷文娱活动的重要素材,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

《明宣宗行乐图》横353厘米,纵211厘米,描绘了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御花园观赏和参与各种竞技活动的场面,画面上从右至左分别是:射箭、蹴鞠、打马球、捶丸、投壶,最后一屏为起驾回宫。这些活动之中,就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穿越"。比如"打马球",又称马上曲棍球,至今在世界各国仍是风靡不已。

今天我们重点说的是另一项运动:"捶丸"。何为捶丸?就是用球杖将球击入穴的运动。将《明宣宗行乐图》中"捶丸"一幕放大,可以发现皇帝以及同伴手中均持一杆,如果再将此杆放大,又可以观察到它的构造:握杆细长光滑,一头弯折突出,与握杆呈90度,突出部分呈椭圆状。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

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

眼尖的人定会脱口而出:这不就是高尔夫球杆嘛!没错,当今世界的一项高端运动高尔夫,早在几百年前就是被咱们古人玩剩下的。而且,捶丸运动发展至明代几近消亡,也就是说没人愿意玩了,玩厌了。据元代古籍《丸经》载:"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由此可知,捶丸出现的最晚年代不会晚于宋徽宗!

捶丸在宋元时代的流行程度超乎想象,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捶丸的忠实爱好者,这在元曲、杂剧中多有提及。这一时期的捶丸游戏规则已经臻于完善,与当代高尔夫运动规则非常相似,其严苛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技术层面上说,高尔夫运动可以视作是捶丸的翻版。

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

二者的游戏规则、工具类型、设施要求等都十分相近:捶丸的球杆有杓棒、扑棒、单手、鹰嘴等十余种,高尔夫则有木杆、铁杆、长杆、短杆辅助等,功能类似;场地选择上,二者都须有凸、凹、峻、仰、阻、妨、迎等不同地貌;规则上,发球点、捶球次数、获胜方式都是相同的。据此有专家怀疑,捶丸是否是蒙古大军于13世纪西进欧洲时带过去的。

而更神奇的是,捶丸其实是唐代的步打球演变而来的,只不过步打球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而捶丸则显得更为温和。也就是说,"高尔夫"已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上千年!而现代高尔夫一般认为起源于12世纪的苏格兰人,不过他们的运动叫"巴卡尼克",而且欧洲高尔夫球竞赛规则的确定时间比中国晚472年,捶丸的竞赛规则确定于元朝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282年。

一幅普通的明代皇帝行乐图,放大皇帝手上拿的东西,堪称

综上所述,捶丸很有可能是跟随着蒙元大军一起进入欧洲的,蒙古铁骑将闭塞已久的欧亚大陆踏开后,东方文化也随之缓缓流入西方文明。虽然已经清楚了来龙去脉,可仍然被中国古代的"高尔夫"所深深震撼。想象一下,早在千年前,中国古人就设计出了与高尔夫球杆极其类似的器械,如今外国人所崇拜的高尚运动竟是我们祖先的杰作!

不得不再次呼喊出那一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明宣宗行乐图》中另外的蹴鞠、打马球等,与捶丸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令人追捧的运动,正体现出了这一点,也值得我们骄傲。细细品味这奇妙的历史瞬间,小解震撼不已,甚至是震惊,只能以"逆天"来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