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肖申克救赎里面那个同性恋吗?

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经典的电影。

你还记得肖申克救赎里面那个同性恋吗?


对于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们,每当我问他们,你有哪些比较喜欢的电影时,“肖申克的救赎”总是会在他们的记忆列表里。

我正式对这部电影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在大二时期,但我听过或者偶尔瞥见电影片段的情景,在初高中就有过。总感觉,那个时候看这种电影很没意思,也许是因为青春期的血气方刚,亦或是被当中单一的中学课程安排而屏蔽了其他欣赏细胞。

而在大学时期,我也开始装模作样的去探寻更高层次的美,不再完全像未成年的那样只会探索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好人坏人的结局如何,主演的演员最近又在闹什么绯闻……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希望可以把豆瓣Top榜上的电影看个遍,祈求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徒劳,但好的电影终究是好的电影,不会因为个人的不懂品味就贬低其价值。

说回电影,安迪无疑是魅力最大的一角,也许是因为他是主角,但和我之前看过的所有电影不一样,安迪的光环不在于他的帅,也不在于他的智慧。而在电影的情节发展中一步一步凸显他的魅力以及思想的转变,瑞德也是如此。他们在电影中的演绎,仿佛可以映射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们希望有安迪那样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平凡的智慧,能够将“监狱”生活改造的翻天覆地,或者说我们本来就有,只是没有体现出来。

安迪的19年生活,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样给其他狱友的生活带来的不错的改善,建造图书馆,帮助他人报税,给身边遇见的所有人带来正面的影响。当然,除了那一个人。

他是个同性恋,根据电影的设定,一看就不是好人。可是在监狱里,有几个算的上是好人?

监狱本身就不是正常人的生活,著名的心理学家,前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津巴多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态度,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在我看来,肖申克可能算得上是一家非常温馨的监狱了。瑞德,安迪,海伍德还能在一起互相合作,构建商业体系。但和那个同性恋伯格斯类似的,应该才是大部分监狱正常的情景。


你还记得肖申克救赎里面那个同性恋吗?


而肖申克的设定,不同于我们接触到的警匪、监狱情景的片段,里面仅有少许的打架斗殴,甚至所谓的枪林弹雨都也没有,情节里有点印象的只有两个枪声情景——典狱长暗示哈德利开枪射杀朋克,以及最后的典狱长的自戕。

这应该才是真正的监狱一部分,然而电影里这类描述很少,更多演绎的是人性的一面,然而以至于我们观众可以忽略肖申克的设定,直接将人性的一面映射到我们生活中。

确实,能够引起很多人共鸣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几位角色体现出来的人性品质,还有环境+情景的作用,让我们感觉,似乎自己也在某个维度的“肖申克”里面,同样需要类似的品质来完成自我救赎。

如果再少一点暴力和血腥,或许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环境,可能真的就像一个肖申克,而类似伯格斯的一类人,因为本身就不招人喜欢,他们也许不会让你印象深刻,但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身影。

如果把电影里面的情节改一改,伯格斯骚扰了安迪很久,但是始终没有给安迪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终于有一天,伯格斯有一个很重要的忙需要安迪来帮,情节会如何?

或者还有一个情节,安迪发现了伯格斯的一个痛点,主动找到伯格斯,和他进行交易谈判,并且解决了他的痛点,最终他们还成为瑞德、海伍德一帮人的成员,这样的情节是否很出彩?

首先导演和编剧不会允许,观众更不会接受,因为肖申克本来就有点不像正常的监狱,安迪的到来又把肖申克进行了颠覆,如果伯格斯还能如此变通,那么电影的不会那么经典了。以恶制恶是人们在肖申克情景中最容易接受的,这样的设定反而让情节更加真实。

我们可以把生活的一部分想象成肖申克,然后去“救赎自我”。但是很难把整个社会等同于肖申克,毕竟当前生活的时代无论怎么比较,都要丰富许多。但对于这些“伯格斯”们,他们是否是环境的受益者呢?

他们算不上无恶不作的人,但总有那么一点令人讨厌,很少有人愿意去接近他们。在多数人上学时期,也许会有这样的“伯格斯”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群体,但喜欢恣意妄为,害怕更强大的群体,专门欺负弱势群体,只为满足心中片刻的兴奋。剧中的伯格斯惧怕哈德利,也许对瑞德曾经骚扰过,但瑞德选择了侧面避开,也可能选择了用另外一种方式处理,总之,我们没有看到他和瑞德、海伍德以及布鲁斯有过纠纷,他似乎喜欢欺负新来的,对环境不熟悉的弱势群体。只不过,安迪选择了反抗,进而让伯格斯更加兴奋,可以说,他是肖申克中唯一没有被安迪救赎的人,被牺牲掉的朋克多多少少有点受安迪的教导……

“每个婴儿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像一个天使来到人间。”这句话很让我释怀,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样也希望是美好的。

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伯格斯”们,我们也希望能以恶制恶,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做到以善制恶,甚至以善改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