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地球的南極點有個名字: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站點。1911年底,挪威科考隊和英國科考隊,為了“爭取國家的榮譽”,在南極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征服人類從未見過的南極點。最終,阿蒙森為首的挪威隊捷足先登,順利班師。斯科特為首的英國隊只晚了5個星期,卻要替阿蒙森帶回信件,向世人證明挪威隊的勝利。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根據斯科特科考隊留下的底片、日記遺書、電影膠捲等物品創作出了《偉大的悲劇》這部傳記,真實還原了斯科特一行從探險準備到出發南極,從絕望而歸到悲壯毀滅的全過程。

歷史總是銘記第一名,遺忘第二名。斯科特一行雖然沒能拿到第一,卻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堅守夢想、為民族榮譽而戰的華章,這份民族氣節穿越國家的界限、歷史的長河,深深打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悲劇

信守諾言,作證對手完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無果的事業,最後長眠於皚皚白雪中

  • 失敗之悲:自己追求的一生的偉大事業,對手偏偏就比自己早完成幾個星期

千萬年來人跡未至,從未被世人看見過的南極點,竟然在短短一個月內兩次被人發現,這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事情就是這麼湊巧,斯科特隊偏偏就是第二批到達的人,他們僅僅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5個星期。

“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 ——斯科特日記

5個星期,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一層漣漪,但現在遲到的5個星期,卻顯得太晚太晚。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都不是。原先充滿希望的旅程瞬間失去了所有意義。當他們看到南極點,並沒有像原先設想的那樣歡呼著衝過去,在那裡充滿驕傲地插上英國的國旗。斯科特在日記中對南極點的描寫只有一句話:

“這裡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

曾經讓斯科特熱血沸騰、魂牽夢縈的南極點,現在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斯科特追求了一生的夢想,最終以一個“失敗”畫上了句號。

  • 作證之悲:拼命走出冰雪,只為兌現諾言,幫對手向世人證明豐功偉績

洋洋得意的挪威國旗旁邊,挪威隊還留下了一封信,等待著不相識的第二名到來,把這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向世人宣告他們偉大的勝利。軍人出身的斯科特平靜地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人面前為另一個人的成功作證,而這個成功正是他熱烈追求一生的。

後來,人們在斯科特的遺物中找到了這封保存得完好的信件。即使到了生命最後一息,這位英國海軍上校也在遵守著自己的諾言:保護好這封信。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 死亡之悲:英雄末路,在返程的暴風雪中一一等待死神的降臨

返程的路途兇險增加了十倍。在前往南極點的過程中,只要遵照羅盤指引即可,返程卻必須找到自己原來的足跡,不能偏離。因為他們事先設置好了貯藏點,那裡儲存著讓他們得以活下去的食物、衣服和熱煤油。

不幸的是,那一年南極罕見的暴風雪提前到來了,漫天大雪讓他們寸步難行。零下40度的低溫讓他們儲存的煤油也莫名其妙少了很多。刺骨的寒冷不斷吞噬著他們本就疲憊不堪的身體。最終,英雄們還是沒能躲過這場劫難,全部葬身於南極的皚皚白雪之中。

斯科特在最後的日記中哆哆嗦嗦地寫下自己最後的願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隨後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幾個字,寫上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 世人之悲:國王下跪,世人默哀,英雄的名字終被載入史冊

後來,基地派出的營救隊找到了他們的屍體與遺物,在堆滿白雪的墓頂上為他們豎上黑色的十字架,他們永遠留在了最深愛的南極冰雪世界中。在英國國家主教堂裡,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世人為他們默哀,為了紀念他們,第一次通過用兩個人名命名一個站點,儘管斯科特的名字放在了阿蒙森之後。

一場早已被宣判失敗的比賽,卻還要拼盡全力陪著對手跑完整個比賽,最後再向世人證明對手的勝利。這項任務有多麼高尚,就有多麼殘忍。斯科特一行用最寶貴的生命完成了整個使命,證明了英國民族的氣節,給世界人民交上一份悲壯的答卷。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偉大

心中萬般的絕望與不甘,都化作對國家和人民恪守職責,直到生命最後一息

斯科特一行在南極點看到挪威國旗和那封信時,沒有一個人提出過能否有拒絕完成這個任務的可能性。軍人的高度責任感讓五位隊員身處何種困境都絕不會違背自己的信仰。

他們深知,從踏上這段征程的那一刻開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對國家和人民負責。沒有一絲猶豫,他們接受了為對手作證的任務。他們也確實做到了,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也不忘兌現承諾,這是整個英國民族對挪威民族的承諾。

歸程途中,人類的勇氣終於漸漸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銷蝕,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渺小地不值一提。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在繼續進行科學考察,本就負重難行的雪橇上還拖著16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

面對失敗的陰雲籠罩與死神的時刻威脅,威爾遜博士依舊不忘開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寒風刺骨也無法熄滅內心對科學考察的追求和對國家科學事業的奉獻。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死神不斷向他們逼近。海軍軍士埃文斯精神失常,第一個離開五人的隊伍。接著,騎兵上尉奧茨凍掉了腳趾,他意識到自己嚴重拖慢了隊伍行進速度。為了將剩下為數不多的糧食留給活著的隊友,讓他們多一分生還的希望,他像一位英雄似的獨自走向了雪地深處,驕傲地走向了死神。

零下40度的暴風雪,燃料告罄,食物不足,剩下三人也已經不再抱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不再邁步,鑽進睡袋,驕傲地在帳篷裡等待死神的來臨。後來,人們找到他們時,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一樣摟著威爾遜。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的精神和忍耐力量。” ——斯科特寫給國家的信

在日記中,他們沒有留下一句抱怨,也沒有一句後悔,坦然迎接死神的宣判。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們心中記掛的依舊是隊友的安危,親人的思念和國家的榮譽、民族的氣節。

人類的本能是膽怯,本質是不甘心。當你戰勝了內心的膽怯,勇敢去迎接挑戰,將內心的不甘化作前進的動力,你就已經成為了一位偉大的人。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真正應被世人銘記的,不是事業的成功,而是帶給人類的精神震撼與啟示

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斯科特是懷著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那個冰冷的世界。斯科特一行用生命證明,悲劇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力量。

茨威格:“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斯科特一行雖然沒能這場比賽中拿到第一,但他們留給後人的是一個關於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動人故事。

他和隊友們面對自然的大無畏精神,為集體榮譽敢於獻身的非凡意志,永遠都是人類最寶貴最閃亮的精神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和勝利者。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斯科特在日記中表示他希望以後會有人在他的屍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民族勇氣的日記,也正是這種希望支撐著他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寫到最後一刻。不論在哪個時代,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魯迅:“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泱泱華夏,前有康梁公車上書,為民請命,譚嗣同以身赴死,捨身求法。後有國人八年抗戰,浴血拼搏,趕走外敵。今有不計其數醫生護士和志願者奔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在距離死神最近的地方,學著前人的樣子,與死神搶人。

時代在不停地變化,然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必定是一個民族的氣節,這也是所有民族得以屹立世界之林的根基,面對一切艱難挑戰的堅強後盾。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場疫情,既讓我們的民族遭受了深重打擊,卻也讓曾飽受詬病的8090後在抗擊疫情中開始挑起大梁,奔赴前線。

這些奮鬥在一線的8090後,就像斯科特一行的其他四人,只是參與這場偉大冒險的成員之一,即使贏了這場比賽,被世人銘記的也是斯科特的名字。但他們仍然堅守信仰,履行職責,在生命的最後一息,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這種民族氣節的薪火相傳,讓每一代在長輩眼裡永遠長不大的晚輩,都已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就像曾飽受詬病的8090後,如今早已思慮周全,殺伐果斷,鐵肩擔道義,敢為天下先。

儘管我們與斯科特一行的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但我們對於祖國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相同的。就像斯科特一行為英國榮譽而戰,堅信征服南極事業一定會成功;我們也在為祖國存亡而戰,堅信抗擊疫情這場戰役一定會勝利!

《偉大的悲劇》:比成功更應被銘記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

總結一下:

現實的標準有時很殘酷,必須分出第一和第二,然後世人銘記第一名,遺忘第二名。其實世上沒有那麼多出類拔萃的第一名,你我,更多都只是平凡人。然而,不論我們多麼平凡和渺小,都請不要忘記我們身上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比成功更應該被銘記的,是帶有整個民族印記的寶貴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