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太阳光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英媒拆解迷思谬误

新冠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病毒大流行令多国民众急急抢购消毒用品自保,市场随即涌现各种声称具消毒功效的用品,当中不少以紫外线消毒招徕,甚至指出能有效杀灭新冠肺炎病毒。《BBC》日前访问任职紫外线科技(UV Light Technology)公司的专家,拆解有关紫外线消毒功能的常见问题及谬误。

紫外线、太阳光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英媒拆解迷思谬误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分为3种,包括紫外线A(UVA)、紫外线B(UVB)及紫外线C(UVC)。照射到地球表面上的紫外线大部分为UVA,能穿透皮肤,造成老化,令表面出现皱纹和斑点;而UVB会破坏皮肤的DNA,导致晒伤,更可能会引发皮肤癌;UVC则能杀死人体和病毒分子的基因物质,但它被地球臭氧层阻隔在外,不会照射到地球表面或人体。

人类自1878年起就找到方法制造UVC用作消毒,过往有研究显示UVC的辐射能破坏部分冠状病毒分子的基因物质,使病毒无法增生,惟目前并无任何研究证明UVC对新型冠状病毒会产生的作用。

至于将UVC用于人体更是非常危险,阿诺德指,UVC只要数秒钟就对人体造成伤害,“你知道肉眼直视太阳的刺痛感吗?紫外线C的威力是10倍以上”。虽然如此,近日有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紫外线C,名为远紫外线C(Far-UVC),有实验显示它不会破坏人体皮肤细胞的DNA,并能杀死悬浮于空气中的流感病毒,但其杀菌消毒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杀灭新冠肺炎病毒效能成疑。

不少人都相信太阳光具一定杀菌作用,事实上照射阳光的确能消毒物体表面,但没有研究证实晒多久的太阳才足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而且长期曝露于日光下亦有晒伤风险,甚至会增加患皮肤癌的机会,故晒太阳抗疫并非可靠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