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摆放着一件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物,有无数观众都曾来观赏过这件3000多年前的国宝,这件青铜器几乎被认为是商代文物中最炫目的作品,它就是商龙虎纹青铜尊。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1957年5月26日,雨过天晴,安徽省阜南县徐海孜村,32岁的农民徐庭兰正在离家五里远的小润河捕鱼。

这时,东方渐白,他在上游不远的河床内忽然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水中时隐时现。他以为是一条大鱼在戏水,于是凭着捕鱼多年的娴熟网技与气力,把网撒圆抛远。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但在收网时,却怎么也拉不动,似乎有重物挂在网上。徐庭兰只好下到水里,想解开渔网。他用手摸到水底,触碰到一个圆形口沿状,像铁盆的物品。

大物件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上岸到附近常白庄借了一把铁锹,经过许久终于挖出了一件半米多高、喇叭口状、四面皆有焊接黄色龙虎柱以及周边青黄色花纹状的物品。

经搜寻,在周边还发现四小件物品。徐庭兰总共从水里挖出大小不等的八件东西,其中包含龙虎尊1件,饕餮尊1件,铜斝1对,铜觚1对,铜爵1对。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喜事传千里,很快四邻八乡的农民听说徐庭兰撒鱼得宝,前来看稀奇。很快,阜南县文化馆、安徽省博物馆都知道了这里出土文物的事情,纷纷前来察看。在逐件对宝物作出鉴定后,八件文物都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这件龙虎尊,它的珍贵之处,在于铸造工序十分复杂,它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却毫无拼接痕迹,浑然一体。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程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整个器物,纹饰精美,绚丽多彩。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

农民徐庭兰怎么也不会想到,到河边捕鱼的自己,竟然捞出轰动全国的文物,是引起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价值连城的稀世国宝!

图为1958年毛主席在安徽博物馆参观,并对阜阳出土这批的青铜器赞不绝口。

如果你以为故事在这里已经结束了,那你就错了。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徐庭兰将8件文物上交国家之后,这些文物分别被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和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然而在当时,由于当时博物馆体系不够成熟,安保措施有限,我国博物馆文物被盗情况时有发生,80年代初期,安徽省博物馆就曾遭遇窃贼,当年小润河里出水的两件青铜器文物没了踪影。

到了1987年,一个英国人在香港的古玩市场买了两件青铜器,但在拿到手之后发现上面有博物馆的馆藏编号,便觉得此物可能来路不正,不敢继续收藏,于是他直接找到内地的文物部门,说明了这一情况。

村民捞出国宝,上交国家意外被盗,重现人间后,专家以名画换回

经过对比,这正是几年前从安徽博物馆里被盗走的小润河出水文物的青铜觚和青铜爵。这个英国人得知这真的是博物馆丢失的文物后,倒也很精明地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他对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大师仰慕已久,希望能用两位的画作交换这两件青铜器。

考虑到商代文物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经过一段时间讨论,文物部门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调来两位大师每人一幅画作,交换了这两件青铜器,之后它们被送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永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