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一錢太守

[原文]

劉寵任會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徵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間出,人齎百錢以送寵,曰:“山谷鄙人,未嘗識朝政。他守時,吏索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值聖明,今聞當見棄去,故相扶而送。”寵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錢,寵不能辭,遂各選一錢受之。

[廉政故事]一錢太守


[典故]

東漢劉寵,字祖榮,今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官至司徒、太尉。劉寵在任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市)太守時,政績卓著,操守廉政,朝廷調他為將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設的官員)。在他離任前,會稽郡山陰縣若耶山谷五六位鬢髮斑白的老人各帶了一百文錢(即一百個銅板),想送給他,可劉寵不肯受。老人們流著淚對劉寵說:“我們是山谷小民。前任郡守屢屢擾民,夜晚也不放過,有時狗竟然整夜叫吠不止,民不得安。可自從您上任以來,夜晚狗都不叫吠了,官吏也不抓捕老百姓了。現在我們聽說您要離任了,故奉送這點兒小錢,聊表心意。”劉寵說:“我的政績遠遠不及幾位老者說的那樣好,倒是辛苦父老了!”老人們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難卻,劉寵只好收下幾位老人各一文錢。他出了山陰縣界,就把錢投到了江裡。後人將該江改名為“錢清江”(在今紹興市境內),還建了“一錢亭”、“一錢太守廟”。從此,“一錢太守”的美稱便在當地傳開了。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就更為清澈了。把這一段江取名為“錢清江”,在岸邊蓋了一座“一錢亭”,在紹興還蓋了“一錢太守劉寵廟”以作為紀念。“一錢太守”的美名自此傳開。

[廉政故事]一錢太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