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是誰?這個你一定猜不到。他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個人是”黃袍加身"故事的主角,也是“杯酒釋兵權”的主人公。通過作秀,以一種被逼無奈的形象坐上帝位,隨機把旗下將領的兵權解除。可以說是陰險至極。

大家都知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據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歷史上的陰謀與作秀呢,那麼"陳橋兵變”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就來一次歷 史陰謀的大揭秘!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之所以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且,一 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皇帝病逝。由他的七歲幼子柴宗訓即位。當時的實際軍權其實已經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政事則基本由符太后和宰相範質等人操縱。後周王朝隨即出現"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面。

趙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父趙弘殷後來遷居洛陽。趙匡胤公元(927年)出生在洛陽夾馬營。父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為能征慣戰而得到了郭威的賞識。後又因為參與了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提升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即位後,他又因戰功顯赫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由此掌握了後周的兵權。

趙匡胤不僅手握重權,而且還在軍隊中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將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渼米信、張瓊、王升等自己麾下的“心腹”愛將安插在殿前司諸軍裡面任中基層將領,同時又主動與其他中高級將領結交,與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勳、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等高級將領結拜為異姓十兄弟,形成一個以趙匡胤為核心的強大勢力集團。實在發動"陳橋兵變”之前,朝廷的兵權已經被架空。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陳橋兵變”發生在(公元960年),也就是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正當朝野下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慶氛圍之中的時候。突然河北鎮、定二州傳來,契丹勾結北漢率軍大舉入侵的急報。頓時朝野上下一片惶恐,大臣範質,王溥等人倉忙之間也沒有來得及辨別真偽,就匆忙派遣趙匡胤率軍迎敵。

正月初二,大將慕容延釗率領的先鋒部隊先行出發,正月初三,趙匡胤率大隊人馬出征。小皇帝、符太后、宰相範質還親自為趙匡胤把酒送行。到了正月初三下午,因為行動緩慢,趙匡胤率領的主力軍隊才到達距汴梁城僅四十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因為天將傍晚趙匡胤的部隊只好在陳橋驛夜宿,陳橋驛是汴京往北走第一個大驛站, 自漢、周以來,這個驛站不僅是接待南、北使節的所在,也是大軍經常歇宿之處,所以規模很大,供士卒紮營的空場也十分開闊。

就在趙匡胤大隊人馬駐紮陳橋驛的當天傍晚,據很多野史記載,有這樣一個傳說。 傳說趙匡胤軍中有個喚做楚昭輔的文官,他當天辦完了公務,獨自一人走出營門閒逛。這時候看見前軍散騎指揮苗訓,一個人獨立於營外仰望天空,好像發現了什麼,這個苗訓是趙匡胤軍營中一位半仙式的人物,傳說他能掐會算,善於占卜之術。軍營之中都稱他為苗先生。

楚昭輔走近苗訓問苗先生你在看什麼呢?苗訓手指著太陽對楚昭輔說你沒發現嗎?今天是日重光,日重光就是天上有兩個太陽。楚昭輔順著苗訓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是在一個小太陽下面好像隱約著還有一個大的太陽,且兩個太陽在空中相博。楚昭輔問苗訓,天生如此異相是什麼徵兆呢?苗訓說兩日相博必有王者興。這個小太陽代表的就是小皇帝世宗柴,大太陽代表的就是我們的點檢趙匡胤。這就是天意所歸,應該擁立我們的點檢為天子。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當然據野史記載還有很多版本。比如說當天是日全食之類,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是真是假呢?我認為日重光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是日重光,不可能只有苗訓和楚昭輔兩人發現。當時的解釋是,軍營之內正在埋鍋造飯,沒有人理睬這件事情。但是,即使軍營之內沒人發現,京師乃至全國的百姓也應該有人發現,尤其是這樣罕見的天文現象,怎麼會沒有相關記載呢?

雖然,傳說中的天同時出現兩個太陽是荒誕不羈和滑稽可笑的。但是當時軍中傳出日重光,或者其他什麼天文奇觀,還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古往今來有很多起義之前,都編制出這種天生異相的謊言。這類說法無疑就是給改朝換代增加點神秘色彩而已,主要目的無非是想宣揚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是天命所歸,天意所為。趙匡胤當然也不能例外,總得給自己的"謀反”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我懷疑這個傳說有可能是在兵變成功以後安上去的。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當時,楚昭輔和苗訓談完話各自回營,當晚通過楚昭輔添油加醋的宣傳工作,日重光的傳說迅速在軍營傳開。一時間議論紛紛,於是在某些人適當的引導下,大家的議論很快就達到了高度的一致。形成了"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若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的共識。

而且,很快達到群情激奮的程度!當晚叫喊之聲傳的幾公里之外都能聽得到。唯獨趙匡胤的寢帳鴉雀無聲。據史料記載趙匡胤當晚酒醉而臥,喝多了酒睡著了。那麼這些叫喊聲他到底聽沒聽到呢?也許只有趙匡胤自己知道了。

這些群情激奮的士兵,第二天一早便在趙普 (後來的宋朝丞相)和趙匡義的授意下,闖進了趙匡胤的寢帳,趙匡胤剛穿好衣服走出寢帳,便被譁變的兵團團圍住。士兵個個手持兵器,高聲呼喊: "諸將無主, 願策點檢為天子!”。趙匡胤頓時面現難色,頗有推託之意,此時趙普不失時機的走上來說:”主帥素來愛兵如子,此次擁立如不應允,這些將校兵士將會落個大逆不道的罪名,死無葬身之地,主帥還是應允了吧!”

這時混亂之中,有人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強行披在趙匡胤身上。趙匡胤此時表現的非常勉為其難,信誓旦旦的言到: "汝輩自貪富貴,強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令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也”。趙匡胤當即“約法三章”。第一:回到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擾。第二:對後周的公卿不得隨意冒犯。第三:對朝市府庫不得搶掠。腫兵士一聽齊聲允諾,都表示願唯命是從!見大家如此有誠意,趙匡胤這才"迫不得己”的調轉馬頭揮師回京。

史上最無恥的皇帝竟是他:黃袍加身還在作秀


趙匡胤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回到京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將,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到兵變成功的消息後便迅速打開城門放趙匡胤入城。此時的京城中,只有一個侍衛司副帥韓通,想組織人馬進行抵抗。然而趙國胤沒有給他留有任何機會。一進城門趙匡胤手下的一名親信,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便率領一隊騎兵快馬趕奔韓府。據當年二月二日韓通下葬時的墓誌記載,這位殺手抵達韓府便立即動手,被殺的是韓通夫婦及三個已經成年的兒子,韓家三歲的幼子和四個女兒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後有一些史學研究者認為,王彥升對韓通父子乃至女眷們的面目年紀有如此清楚的認識,這場殺戮甚至有可能是在軍隊出征之前就已經安排好的。

趙匡胤就這樣幾乎兵不血刃的控制了整個京城。而此時的宮中早朝還未退,文武百官就被闖入宮中的士兵強行押解到趙匡胤面前。當宰相範質、王溥等人被帶到趙匡胤眼前時,趙匡胤卻涕淚交加的言到:“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宰相範質雖心有不,但見大勢已去,只得率百官臣服。這時翰林學士陶谷卻突然拿出一份事先早已準備好的禪位詔書,正式宣佈周恭帝柴宗訓退位。

趙匡胤換上了龍袍,接受群臣朝賀,正式登基為帝。於其所領歸德軍在宋州(河南商丘),於是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河南開封),趙匡胤便是宋太祖。太祖即位後,封柴宗訓為鄭王,母符太后為周太后,遷居西京,終生奉養,趙匡胤就這樣成功的發動了這場陳橋兵變,並一舉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據宋史記載"陳橋兵變”完全是事發突然,趙匡胤本無稱帝之意。是那些士兵貪圖富貴,強立趙匡胤為天子,也就是所謂的"黃袍加身”。趙匡胤稱帝是迫於無奈而臨脆受命!那麼"陳橋兵變”真的像宋史記載的那樣純潔無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