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一、和平時期最怕突發災難:糧食是決

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定世界人口的基石!
我們睜眼下臺階通常不會摔倒,讓我們摔跤的都是不太引入注意的坑窪之地。
預期之內的風險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應對,以便讓風險的管理降到最低。預期之外的風險才是導致我們馬失前蹄的主要原因。
所以,預期管理很重要,舉個例子,美國說新冠病毒可能導致220萬人死亡,但是經過政府的控制,如果死亡人數少於10萬人,就是個很大的成就,這就是預期管理。

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有點跑題,拉回來。
我們的歷史很長,但一直到清朝之前,整個華夏民族的人口都一直沒有超過一個億,哪怕是盛唐時期,人口最多也不過5300萬。到了清朝末期,突然就成了四萬萬同胞了。這麼長的歷史,貞觀之治,文景之治的盛世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在清朝人口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是要感恩於康乾盛世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其實,是康乾盛世摘了國內農業大發展的果子。明朝時期,農業高產的土地、玉米等農作物從國外傳入國內,在清朝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種植。正是因為糧食的翻倍增長,才有了人口翻倍增長的基礎。
糧食才是覺得人口的基石,皇帝的馭世之術在人口增長方面的作用可以忽略。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1年,這70來年世界上雖然局部衝突摩擦一直沒有間斷,但一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所以,我們經歷了對外和平的70年。
我們一直認為和平是常態,戰爭是非常態,這是一種錯覺。

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二、世界的糧食狀態並不樂觀:國家糧食交易市場被寡頭壟斷!
根據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全球二百零六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三十三個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不足16%!只有六個國家有對外援助能力,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與新西蘭。
也就是說,即使在和平年代,目前的糧食產養活現存的77億人口已經算是負重前行了。要知道,在發達國家上天入地的今天,還有很多非洲居民在吃觀音土。
從國際糧食市場來看,世界糧食出口高度集中。俄羅斯、歐盟、美國、加拿大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量佔全球的75%。而大米市場75%的出口來自最大的5個出口國,僅印度就佔近1/4。
更讓人擔憂的是,國際四大糧商美國ADM、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達孚控制了全世界的80%糧食交易量,而我們的本土大糧商中糧集團,也僅僅排在世界第五位。
從國內來看,託18億畝耕地紅線的福,我國已經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


2017年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889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國每年還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大豆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80%。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9500多萬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年度進口量佔全球總量的60%左右。
最近隨著疫情的影響已經有國家採取了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根據越南越通社的消息,越南頒佈大米出口禁令的原因是:“在當前氣候變化及疫情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政府總理要求工貿部、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財政部負責確保大米供應穩定”。
主要小麥麵粉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禁止出口小麥麵粉等農產品;俄羅斯也表示將每週評估情況,再決定是否實施出口禁令。
其他國家是否會繼續跟進、如何跟進尚待觀察。


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三、雪上加霜動了糧食根基:糧食主產地今年前景不樂觀!
2020年一過,糧食主產地紛紛收到各種災難的影響。
澳大利亞,持續4個月的大火致使5億動物喪生,澳大利亞這個重要的糧倉產量大幅下降已成為事實,畜牧業的影響損失難以估計。
美國和加拿大是兩個全球糧食重要產地,這兩個國家的糧食產量佔全球產量的近30%!但是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程度尚待評估。美國農業部預測2019-2020年度玉米、小麥將分別減產12%和11%。
阿根廷則因為旱災和農業政策導致大豆減產。
我們本身也是受新冠病毒影響,停工封路,很多農資採購不暢,對農業春耕造成的影響目前還難以量化。
北非、中東地區,受沙漠蝗災影響,糧食減產至少達到三成以上。
總之一句話,2020開局不順,目前各家對於秋糧的供給普遍不樂觀:新冠病毒有可能讓人死,但沒有糧食人一定死。
糧食生產週期長達四個月。一旦糧食出現危機,如果世界糧食市場供應建設或者直接關閉,這個剛需所產生的世界性恐慌將遠遠大於一次疫情所產生的衝擊。


這方面我們並非沒有前車之鑑,2007~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一些國家為了穩定國內糧食價格而採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這非但沒有抑制價格上漲,反而使世界糧食市場價格飆升。
雖然危機在即,但顯然我們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3月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目前我國穀物庫存保持較高水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如果糧食發生危機哪個群體最先受到影響?恐怕是窮人和弱勢群體


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糧食困局:但我們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