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藝術文玩趣事


導語:大家好,我是小編趣事,聊起收藏教父馬未都,不不得不說他哪些不重樣的藏品了,他的藏品真是多種多樣,兵器、瓷器、金銀器、青銅器等等,實在是太多了,這些瓷器都是他早年全國各地古玩市場淘來的。在他的收藏中,喜歡的都存起來,不喜歡的多是在琉璃廠賣掉了,現如今他重金打造了觀復博物館,真實收藏界中的傳說存在。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馬未都收藏的“反清復明”罐子

眾所周知,文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它記錄了它的出生年代的某種文化,馬未都的收藏品中就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可以說燒製這種瓷器的匠人在古代是很有可能被殺掉的,但是由於康熙的仁慈,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非常漂亮的珍品。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罐子上遍佈著掛稜紋,但是有三個圓形的地方,分別畫著一尾鯉魚,一條龍和一堆字,他所表現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鯉魚躍龍門,這是古人望子成龍的意思。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除了這些,這個罐字用手摸著是有稜的,藍色的線不是畫出來的,藍釉的沉積,所以看著像一條一條藍色的線,實際是有一種凹凸感的。小罐做得非常飽滿,除了3個字畫,還有底下的是雲紋,火珠,雲陽板,上面畫的是雙錢紋,方勝,都是傳統的雜寶紋。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特別是畫面文字的內容是“長月書於青雲居雅玩——偶墨”,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以看出這個罐子是一個把玩件,但是這種把玩件有什麼可玩的那?

這個罐子的用途馬未都也沒有搞清楚,這個罐子口徑太小也裝不了東西,所以這種很有可能是文人案頭觀賞用的。可能是當時古人看慣了各種花瓶,突然看到罐子也感到非常的美。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瓷器非常獨特,有兩種藍釉,這種製作工藝叫做藍上藍。要想製作這樣的罐子,首先要在上面畫青花,畫完之後重新在罩一層藍釉,然後燒製完成才能出現這種藍上藍的瓷器。由於當時滿族人推翻明朝入駐中原,很多文人都不願意為清朝效力,這種釉色的製作也符合這時文人內斂的心態,因此很受歡迎。

罐底為什麼寫前朝年號,不怕文字獄嗎

眾所周知,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從順治開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為什麼工匠會在罐子的底款寫的是著“大明嘉靖年制”,難道他要“反清復明”嗎?眾所周知,清政府非常怕“反清復明”,為此實施了文字獄,像這樣在清朝燒一個鯉魚跳龍門的罐子,落上前朝大明嘉靖年制的款,這不是典型的反清復明嗎?

馬未都:我有一個“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仁慈,後世看不到

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清初的漢人十分懷念明朝,康熙皇帝非常仁慈,然後就網開一面,允許漢人在瓷器寫前朝款,以此寄託懷念對明朝的情思,那時候寫的最多的是大明成化,大明嘉靖,大明萬曆,大明宣德款式。這也就是所謂的寄託款。後來慢慢發展成為了對前朝人們制瓷工藝水平的崇敬和讚賞。

結語

所以說這種寄託款的罐子,還是因為康熙皇帝仁慈,要不這種“反清復明”的款式我們現在根本就看不到。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