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艺术日课」美仑读书会

短阅读栏目,

旨在让您用最短的时间,

了解一件艺术品,

或一小段艺术史

每天都得到一点新知识吧~

今天,带给大家的这件艺术品是

【米隆与《掷铁饼者》】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米隆,掷铁饼者,意大利罗马埃斯奎林山出土,约公元前 450 年。青铜原作的罗马复制品,大理石,高 154.9 厘米,罗马国家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米隆的青铜雕像原作已佚,但是这尊大理石复制品仍然保留了雕塑家独特的处理方式,如何凝固扔铁饼这一动作,如何布置裸体运动员的躯干与四肢,使其形成两条相交的弧,都在此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著名的《掷铁饼者》与阿耳忒弥辛海角的宙斯神像十分相似,它出自古典早期大师米隆之手。但是这尊铜像的原作已佚,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古罗马时期制作的大理石复制品来了解它。在当时,对希腊雕塑的需求远大于供给。为了满足罗马在公共场所与私人别墅中陈列希腊雕像的强烈需要,一个新的行业——复制品生产,由此应运而生。大多数的复制品是以相对较廉价的大理石制成,材质的变化导致了雕像原先样貌的改变。很多时候,复制者必须加上一条别扭的树干来支撑大理石雕像的巨大重量;还要在两臂与躯干之间加上支柱,来加固薄弱的地方。复制品很少能够达到原作的高度,并且,雕塑家为了迎合罗马人自身的品位和需要,有时还会进行自由发挥。当然,如今这些复制品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想要重构古风时期之后的希腊雕塑史,没有它们是不可能的。

和阿耳忒弥辛海角的宙斯神像一样,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一尊充满力量感的动态雕塑。它的造型是近乎古风式的,侧面的四肢和几近正面的胸部,就像一只被扭转的弹簧那样充满张力。它的右臂就像钟摆一样,运动到了其轨迹的最顶端,但还没有开始向下运动。米隆凝固了这一时刻,调整躯干与四肢的位置,使其构成了两条交叉的弧线——创造了一种箭在弦上,满弓待发的感觉。但是,这种紧张感却没有反映在运动员的脸上,他的脸依然漠无表情,头部避开观众的视线,就像埃伊纳岛神庙山墙上的那尊武士像一样。与古风时期的运动员雕像不同,这尊古典时期的《掷铁饼者》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他十分专注于手上的任务。

注释:

①米隆:希腊雕刻家,生于伊柳塞拉,长期在雅典活动,是希腊古典时期名家之一。他擅长作青铜像,作品突破了古风时期雕刻的拘谨形式,把希腊雕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他善于把握人体的准确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变化关系,并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平衡和谐。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本课内容源自《加德纳艺术通史》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图书介绍

《加德纳艺术通史:15版》

艺术史到底是什么,或许不同的艺术史家、甚至是艺术爱好者都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是,在大家作出各自的结论之前,他们或许都读过这样一本蜚声全球的著作——《加德纳艺术通史》。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便是海伦·加德纳。

差不多100年前,20世纪早期,美国的艺术史书中只记载了西方艺术,并没有人来研究全球艺术史,即使是现在家喻户晓的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也是如此。20世纪20年代,海伦·加德纳在芝加哥很有名的艺术机构任职,但是由于当时身处男性主导的社会,她从未被授予教授等职位。可是,这不妨碍她以满腔地热情投身到艺术史研究领域当中。与此同时,1926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全球艺术史——《加德纳艺术通史》,她创造性地开拓了世界艺术史研究领域最原初的全球视野,同时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史教材类型。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她完成了《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二版、第三版。在海伦·加德纳去世之后,这本艺术史著作迎来了更多学者的参与,他们将书中的内容不断更新和修订。几十年里《加德纳艺术通史》始终持续畅销,经久不衰。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