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79 米隆與《擲鐵餅者》

「藝術日課」美崙讀書會

短閱讀欄目,

旨在讓您用最短的時間,

瞭解一件藝術品,

或一小段藝術史

每天都得到一點新知識吧~

今天,帶給大家的這件藝術品是

【米隆與《擲鐵餅者》】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米隆,擲鐵餅者,意大利羅馬埃斯奎林山出土,約公元前 450 年。青銅原作的羅馬複製品,大理石,高 154.9 釐米,羅馬國家博物館,意大利羅馬。米隆的青銅雕像原作已佚,但是這尊大理石複製品仍然保留了雕塑家獨特的處理方式,如何凝固扔鐵餅這一動作,如何佈置裸體運動員的軀幹與四肢,使其形成兩條相交的弧,都在此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著名的《擲鐵餅者》與阿耳忒彌辛海角的宙斯神像十分相似,它出自古典早期大師米隆之手。但是這尊銅像的原作已佚,現在我們只能通過古羅馬時期製作的大理石複製品來了解它。在當時,對希臘雕塑的需求遠大於供給。為了滿足羅馬在公共場所與私人別墅中陳列希臘雕像的強烈需要,一個新的行業——複製品生產,由此應運而生。大多數的複製品是以相對較廉價的大理石製成,材質的變化導致了雕像原先樣貌的改變。很多時候,複製者必須加上一條彆扭的樹幹來支撐大理石雕像的巨大重量;還要在兩臂與軀幹之間加上支柱,來加固薄弱的地方。複製品很少能夠達到原作的高度,並且,雕塑家為了迎合羅馬人自身的品位和需要,有時還會進行自由發揮。當然,如今這些複製品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想要重構古風時期之後的希臘雕塑史,沒有它們是不可能的。

和阿耳忒彌辛海角的宙斯神像一樣,米隆的《擲鐵餅者》是一尊充滿力量感的動態雕塑。它的造型是近乎古風式的,側面的四肢和幾近正面的胸部,就像一隻被扭轉的彈簧那樣充滿張力。它的右臂就像鐘擺一樣,運動到了其軌跡的最頂端,但還沒有開始向下運動。米隆凝固了這一時刻,調整軀幹與四肢的位置,使其構成了兩條交叉的弧線——創造了一種箭在弦上,滿弓待發的感覺。但是,這種緊張感卻沒有反映在運動員的臉上,他的臉依然漠無表情,頭部避開觀眾的視線,就像埃伊納島神廟山牆上的那尊武士像一樣。與古風時期的運動員雕像不同,這尊古典時期的《擲鐵餅者》並不是在為觀眾表演——他十分專注於手上的任務。

註釋:

①米隆:希臘雕刻家,生於伊柳塞拉,長期在雅典活動,是希臘古典時期名家之一。他擅長作青銅像,作品突破了古風時期雕刻的拘謹形式,把希臘雕刻藝術推向新的高峰。他善於把握人體的準確結構及其在運動中的變化關係,並達到精神和肉體的平衡和諧。被認為是希臘藝術黃金時期——古典時期的開創者。

——本課內容源自《加德納藝術通史》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圖書介紹

《加德納藝術通史:15版》

藝術史到底是什麼,或許不同的藝術史家、甚至是藝術愛好者都有著各自的見解。但是,在大家作出各自的結論之前,他們或許都讀過這樣一本蜚聲全球的著作——《加德納藝術通史》。

這本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便是海倫·加德納。

差不多100年前,20世紀早期,美國的藝術史書中只記載了西方藝術,並沒有人來研究全球藝術史,即使是現在家喻戶曉的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也是如此。20世紀20年代,海倫·加德納在芝加哥很有名的藝術機構任職,但是由於當時身處男性主導的社會,她從未被授予教授等職位。可是,這不妨礙她以滿腔地熱情投身到藝術史研究領域當中。與此同時,1926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全球藝術史——《加德納藝術通史》,她創造性地開拓了世界藝術史研究領域最原初的全球視野,同時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史教材類型。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她完成了《加德納藝術通史》的第二版、第三版。在海倫·加德納去世之後,這本藝術史著作迎來了更多學者的參與,他們將書中的內容不斷更新和修訂。幾十年裡《加德納藝術通史》始終持續暢銷,經久不衰。

艺术日课 | NO.079 米隆与《掷铁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