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告訴我沒有手機玩就不想讀書了,怎麼辦?

美蛙英語


多引導,講道理,講例子。可制定對策,如做完事情,可適當玩一下。


農村教育新亮點


孩子告訴我沒有手機玩就不想讀書了,怎麼辦?


我會肯定的告訴他,可以的,你回家來仍然沒有手機玩,上學是你的事情,然後你該做事了,不勞動怎麼會有飯吃呢?

拿學習威脅家長達到各種條件,然後最後各種條件滿足了,家長也沒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孩子成績一塌糊塗,家長又各種操碎了心,孩子沒有任何擔當,養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有何意義呢?


孩子為何會生出這樣的想法呢?

1.父母的各種包辦代替,從來沒有讓孩子承擔過,特別是在學習上,逼著孩子學,逼著孩子做作業,所以給孩子一種誤解,學習不是我的事情,好像是我在替媽媽完成任務,所以學的苦大仇深

2.過度的溺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通常用這樣的手段能夠達成目的,那麼我何樂而不為呢?

3.經常和孩子拿好好學習交換其它的條件,屢試不爽,每次都成功

4.一提不學習了,家長往往過度的反應,緊張的不行,然後開始想盡辦法的去克服,所以……


孩子說沒有手機不想讀書了,作為家長,你要怎麼辦?

先涼拌著唄,然後細細的敲敲你的內心,為何發展到今天這樣了,這個養育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你做了哪些不良動作,導致今天的結果的。

首先:我認為家長要跟孩子界定清楚一件事:學習到底是誰的事情?學習是孩子的任務,最起碼在當下的階段,家長的任務是什麼?家長對孩子作業,讀書這件事起什麼作用?

作為家長,有養育孩子成年和監護的義務,包括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輔助,監督孩子完成義務教育等等,作業是家長盡責的義務之一。

其次:我欣賞從古至今的一些大家族旺盛的家規:每個人都承擔責任,從孩子懂事起,就必須出力:學習,家族等,一句話,不勞作沒有資格吃飯,不養懶人。這個也是一個家族能夠傳承下去的原因。

過度溺愛,孩子不承擔,自然推脫和講條件。從現在開始讓孩子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例如: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開始有付出。

再次:停止和孩子的一切以學習為目的的交換行為,分清獎勵和交換的行為,這樣和孩子劃清楚以後,堅持原則,沒有了可能孩子自然就不會做這樣的一個行為。

當然:最重要的是無論孩子讀不讀書都絕對不提供手機,如果孩子大了,要回來,可以,那麼就自己勞動養活自己,嚐嚐苦,才會努力的學習。

總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表情。不要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就過激的反應,學會保持平靜,堅持原則,劃清責任和界限,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自然就會有改善。不說教,不交換,也不退讓。


教大育小


孩子的目的很明顯,絕對不能讓他得逞。

題主完全可以反問他:你想好了嗎?做了決定告訴我。

但是必須和孩子談這幾點要求:

1、不讀書也不會買手機,如果自己勞動掙錢,自己消費父母不會干涉。

2、不讀書可以,但是不能在家吃白飯,得想好自己怎麼生存。

3、目前他還是上學年齡,沒有工作機會,沒有單位敢非法收留他。

4、生存需要技能,不讀書也要先想好自己將來依靠什麼技能生存。

孩子和你鬥智鬥勇,家長既不能輸陣,也不能輸智,更不能妥協。

你的妥協會讓孩子逼得你將來無路可退。


媽咪老師


對於此問題我的答案是:父母立場堅定,孩子慢慢會好。

題主您好。當我看到您提出的問題時,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孩子曾經因為手機和我們鬧得不愉快的事情來。在此想和您一起分享一下這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發生在孩子上初二時的事情了。雖然已經過去三年多的時間,卻依然記憶猶新。

孩子上初二時的國慶節假期,孩子姑姑家的兒子,在本市上職高的侄兒來家裡玩了幾天。

那幾天,明顯感覺到孩子被他表哥影響了。因因為剛剛初中畢業上職高的侄兒,國慶節基本上沒有多少作業。而侄兒來我們家時,除了一套換洗衣服,就是一部某名牌手機了。

那些天,侄兒一天到晚除了吃飯以外,眼睛幾乎不離開手機。好像手機就是他身體的一部分。他電視和電腦都不感興趣, 和我們基本上也沒有什麼交流。聽孩子說晚上,侄兒晚上很晚才休息。(他們晚上睡在一起。)

而孩子正在上初二,是本市初中階段課程最多(共八門課程)、最辛苦的時光。國慶節假期孩子各科都有作業,加上生物地理要參加會考,試卷和習題尤其多。

感覺第一天還好,我孩子還在儘量努力做著作業。開始時沒有注意到,後面我發現孩子做作業時,侄兒很認真地在房間裡玩著手機,還時不時發出笑聲。

到了第二天以及後面幾天,我明顯感覺到孩子被表哥影響了。做作業不安心了,後面甚至不想做作業了。無奈,我只好客氣地小心翼翼地把侄兒請到客廳來,以讓孩子安心做作業。可是後面發現效果還是不好:孩子沒有心思做作業,也想玩手機。這在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感覺到了事情比較嚴重了,後來跟侄兒聊天中說到:建議他做做其他事情,比如看看書啊,有時間也可以和我們打打球下下棋什麼的。

不過侄兒沒有什麼反應,說他對那些並不感興趣。後來侄兒收到幾個同學一起去玩的活動的邀請,提前一天離開了我們家。

就在那之後,我孩子在學習方面和生活習慣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習成績也看著慢慢下降了。並開始跟我們試探著提出來有時候溝通不方便,要買手機。尤其是在初二快結束時表現得更為突出。成績幾乎一落千丈。讓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狀態怎麼上高中啊?

說了這麼多貌似是題外話,其實也是看到手機對侄兒的影響非常大 。侄兒上初中時就喜歡玩手機,中考成績非常非常一般。

回到題主的問題,孩子說沒有手機玩就不想讀書了。建議父母或其它監督人的態度要堅決一些:書肯定要繼續讀。中小學學生階段,手機最好不玩,即使在家,也應該 有個時間觀念,適可而止。

當時對孩子提出的買手機的事情,我和孩子爸爸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們覺得需要查找學習資料或用於學習方面操作其他程序,電腦基本上都可以決絕了。實在需要用手機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使用我們手機。

記得那時為此事,我們和孩子進行了多次耐心溝通和引導,態度很堅決。還好,孩子最終沒有糾結要買手機。學習方面也收心了,並在初三一年中不斷努力拼搏,進入了自己心儀的高中學校。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為人父母的我們,需要在孩子自控力不夠時,對自己的要求不夠高時多方面引導,多給予理解和幫助。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以身作則,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們。

相信問題中的提到的孩子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雪落無聲HN


孩子說沒有手機就不學習了?

我是笑狼生。兩個孩子的父親,兒子初一女兒小一,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

做為家長的你,是怎麼想的?

是否想孩子學習?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是否學習無關重要。

那麼繼續給他玩手機,就是順其自然的選擇。

如果家長認為給孩子學習非常重要。

那麼我們繼續說出我們的解決辦法和建議。

第一,對症下藥,重症需用猛藥。

既然孩子已經說出了沒有手機就不學習了這樣的話。

那麼首先我們可以肯定,這是重症。

沉迷手機的重症。

第二,休克療法,甚至包括嚴厲體罰都是猛藥。

可以非常明確的一點,針對於類似的重症,靠溫情的說教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孩子能夠突然醒悟,也是完全不現實的。


所以,重症要下猛藥。

休克療法的內容包括:

斷掉家中所有網絡;

打10086,打10000,告知客服停止電話卡的網絡服務。

任何人都不會喜歡一部無法上網的手機,那樣的手機將變成磚頭。

現在很多手機都加入了青少年模式;

比如華為手機可以通過限制屏幕時間的方式,限制孩子對手機的使用。

如果休克療法無法起到作用,

那麼嚴厲的體罰也是需要的。

留出足夠的時間,

讓孩子去哭,

讓孩子去鬧。

一天不夠兩天,兩天不夠三天,三天不夠一週。

一般情況下,我們非常反對體罰孩子。


但是話又說回來,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法。


笑狼生


遇到這樣問題,很多家長都屈服於孩子,感覺不要小題大做,小孩只是玩玩手機,玩玩遊戲,就當他閒暇休息。

真的如此?真的是小題大做嗎?我們來分析這件事的性質,“不給手機玩,不上學”這明明是威脅嗎?你給他玩,不就是妥協了嗎?屈服了嗎?那下次他再要求什麼,你再妥協,長此下去,他的無理要求你都會一一滿足嗎?神童

張炘煬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之事,如果是你,你真的去做嗎?當有一天你砸鍋賣鐵也滿足不了孩子慾望的時候你怎麼辦?

現實中往往很多家長不在意這些小事,孩子的一次次無理取鬧的要求,總感覺小事,他還沒有長大,等長大懂事就明白,不會了。真的嗎?中國每年有多少年輕人因啃老和父母大鬧的,有部分人甚至還喪盡天良,對把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父母拳腳相加,而這些就是源於父母對孩子不當行為的妥協,屈服。

有人就會講,你太誇張了,不就是給他玩玩手機,沒必要就這事誇大吧!上升如此高度。好的,我們就說近的,近幾年手機上網,玩的花樣百出,每年夏天很多出門打工的家長都要把小孩接到身邊,由於家長忙於上班,小孩又沒有玩的,這樣就把手機給小孩玩,這樣就出現了小孩看直播,花光父母銀行卡情況出現,還有小孩被微信裡的人花言巧語騙得離家出走。這類情況多如牛毛,原因在哪裡—手機。

再說剛才我們分析了這不是手機問題,是孩子威脅父母,這個事情本質就有問題,再看看上面手機給孩子玩也會有問題。哪家長遇到這樣問題怎麼辦?

首先直接給孩子說不!你拿讀書威脅父母,不可能,然後你再問他,是不是不去讀書,他肯定要說是,很簡單,拉著他到學校。 “我們去給老師講你自願不讀書了,同時也到派出所去備案,為什麼呢?義務教育!不送你讀書是我們違法,備案說明你自己要求放棄,就和我們父母沒有關係了,同時備案後,由於你不讀書,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在供你。需要你自己明天出去打工,你掙多少錢花多少錢,在家裡住,不要你花錢,但吃飯,你每個月拿到工資要交伙食費。” 小孩聽到這裡心裡肯定害怕了,但嘴裡還犟著回答你“好啊”,你馬上拉著他的手出門,他肯定要死死攥著你的手。這時候就需要你把控了,對於已經傻眼的孩子,你可以用平緩語氣給他講訴,他這個行為錯誤在哪裡,讓他知道怎麼改正。

對於嘴裡還死犟的孩子!必須強硬,當你再次表達你的態度行為後,他百分百哭著求你,這個時候你才引導他,讓他說說他的錯誤在哪裡,說完後,叫他寫保證書。

至於怎麼讓孩子使用手機這個問題,就需要在父母的監督管理下讓孩子使用,引導他們如何看待網絡,什麼情況下可以玩手機遊戲,要讓孩子使用手機過程在父母的管控下!不能強制孩子不用,因為孩子都有好奇心,你越不讓,他越要去做,這樣就會出現偏離讓孩子成長的方向,也會付出代價!

家長們,孩子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分析!關注!只有這樣,才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書中良緣


目前,手機功能非常多,而網上信息良莠不齊,一句話,要毀一個孩子,只要一部手機。遊戲,聊天,甚至可以網貸網戀,潛移默化侵蝕一個孩子心靈,人,是唯一可以接受心理暗示的高級動物。再者,藍光對眼睛👀危害性非常大,無論從哪方面,控制手機使用時間是必要的。

親身經歷,父母在孩子面前,首先,自律性要強,不沉迷手機,多閱讀多溝通,親子事情可以非常多種類,那麼孩子自然會遠離手機。

癮是可以戒的,28天形成一個好習慣!


939滄海一粟


首先告訴家長們一個習慣養成規律:堅持一種行為一個月可以培養成一個習慣!

知道了,我想接下來大家就知道怎麼培養孩子了吧?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才能真正的成為棟樑之材。

孩子告訴你說,不玩手機就不想學習,說明他喜歡玩手機。那麼,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處理呢?

我認為,可以讓孩子玩。不過要把這個作為對他完成每天學習任務的一種獎勵。同時限定時間。

可以和他一起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如果他按時保質的完成了,那麼就可以給他玩十幾二十分鐘!寓教於樂麼!

也可以給他買個平板電腦,讓他玩平板電腦。因為手機屏幕畢竟太小,時間長了對孩子視力不好!

當然,有的家長主張完全不讓玩。這個我倒覺得不用因噎廢食。因為我們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最新的知識都是從手機來的。讓孩子接觸接觸最新的知識,也未必就全是壞事!

所以,我的建議是,把玩手機作為對他完成學習任務的獎勵,同時嚴格限制時間。



育兒師紅姐


走出手機的世界,才能欣賞到更美的世界。

沒有手機就不想讀書,從表面看,是一個孩子玩手機成癮的問題,事實上,這是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教養不當而引起的問題集中爆發。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在網絡世界呢?歸根結底是因為現實世界裡受到的關注太少了,想逃避現實。而當孩子玩遊戲時,玩的好的時候,遊戲會誇讚玩家;玩的不好的時候,也會鼓勵下一次一定能贏,刷手機時更不會有人在旁邊嘮嘮叨叨,這些不是家長能做到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增加與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提高親密度。當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了足夠的關愛,就不會去網絡世界尋找寄託。



漢語中有一個詞叫捨得,顧名思義,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到必須捨棄些什麼,也就是願意付出。而現在的孩子得到東西都太容易了,家長都是有求必應,並沒有要求他們去捨棄什麼,孩子也不會拿自己的努力去做交換,他也因此喪失了努力和上進的動力。因為他發現,他不努力也能得到。



能影響孩子的,從來是父母的處理態度。

1.讓孩子放下手機,陪伴是最好的解藥。

2.建立專屬的手機時間。 孩子越是被限制反而越容易沉迷於手機。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適使用手機的時間,讓孩子多一扇看世界的窗戶。

3.家長以身作則。家長以身作則,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時間可以帶著孩子讀書,旅遊,運動。糾正一個行為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個可以被接受的行為取代原有的壞行為。

改變一個行為比建立一個行為辛苦十倍,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月光瀲灩瀾飛


想問一下你的孩子多大年齡?如果在小學甚至以下階段(12歲及以下)正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把孩子的習慣問題糾正過來!如果孩子處於青春期階段,不能採用強制執行的方法,可以給孩子買一個老年機,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避免孩子玩遊戲聊天看視頻分散注意力。希望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