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說起李世民,那就一定完要來說說他的父親和母親,因為他的父親是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而他父親的母親就是元貞皇后獨孤曼陀,是當時朝代位高權重獨孤信的二女兒。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一)相關人物

其實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在21世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繁重的工作之後,我們需要看一場電影,或者看看自己喜歡的明星,追一場電視劇來緩解我們自己的心情,俗話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好好生活,才能更好工作,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樣一部電視劇,叫《獨孤天下》,裡面就講了元貞皇后的一生。

獨孤信有3個女兒,姿色容貌,堪稱一絕,其中大女兒獨孤般若嫁給了宇文毓成為了當時的明敬皇后,而二女兒則嫁給了李昞成為了元貞皇后,而最小的女兒獨孤伽羅則嫁給了楊堅成為了文獻皇后,可是李昞對孤獨曼陀並不好,身邊妻妾成群,獨孤曼陀生下來的一個女兒,也被僕人殺害,自己悲痛欲絕,隨後生下了兒子李淵,自己悉心教導,可是獨孤曼陀的願望也是做皇后,在她生前沒有做到,到死的鬱鬱而終,她的兒子李淵追封她為元貞皇后。

隨後李淵創建了唐朝,做了大唐的第一個皇帝,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李淵當皇帝的時候就已經53歲了,李世民作為他的第二個孩子,從小就善於騎射,年少的時候就已經從軍,在軍營摸打滾爬,看兵書,練兵法,在他少年時就隨他的父親李淵出兵打仗,在軍營中結識了,程咬金,羅成,李元霸,單雄信,等英雄豪傑。

(二)逐步強大

李世民自幼熟讀兵書,他登上歷史舞臺是因為他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從此大唐盛世拉開帷幕,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是太子,但沒有真才實學,武功和謀略都不如他的二弟李世民,心胸狹小,沒有做為一點臣子的本分,他忘了,忘了君臣之分,即使你位居東宮,可是你的父親是皇帝,不是普通的百姓之家,他竟然染指自己父皇的女人,這件事被李世民發展現,李世民曾勸他,讓他及時懸崖勒馬,可他的大哥和三弟卻時時刻刻算計他,認為他的威望和戰功威脅到自己,於是便和自己的三弟聯手想要除掉李世民,三個人一直在明爭暗鬥。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後來在李淵的幫助下,李建成稍占上風,控制局面,李世民為了活命,不甘願做為別人刀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於是奮起反抗,成敗在此一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奮力一搏,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後來李世民讓李淵傳位給自己,封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位,封自己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始大興農業,減輕賦稅,改善民生,把道家思想作為治國根本,還大力平定外患,所謂除憂必先攘內,百姓才能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很好發展,李世民很好的做到了這點,關心民生。愛護人民。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不行奢靡之風,厲行節儉,吸取經驗,揚長避短,聽取百姓意見,減少階級鬥爭,努力發展經濟,李世民在外交上,也打開國門,吸取別的國家有點,在政治上勵精圖治,在西域國家上管理更加嚴密,無別的國家友好往來,對別的國家人民就像自己的子民一樣,愛民如一,總之,李世民在貞觀年間,版圖空前擴大,人民更加幸福,經濟也突飛猛進。

李世民不僅有卓越的文治才能,還造就了歷史上空前繁榮昌盛的貞觀之治,雖然他已經是皇帝,但他還是皇太子時,就與其他的兄弟姐妹不同,他自幼打仗,瞭解戰場是什麼樣子,看到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也聽過戰場的廝殺和打贏仗時,自己和士兵那種歡呼雀躍的心情,作為男兒,都有騎上戰馬,馳騁沙場,奮勇殺敵,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經地義,可現在他作為皇帝,他並不滿足於現在的領土,哪一個統治者不希望自己的國家,領土能夠變得更加遼闊,所以他就有向漠北進擊的偉大報復和雄心壯志,而他的這種精神在後代的歷屆君王中都是很少見的,不過他與他的父親李淵不同的是李淵只是提出了打天下的口號並沒有付出實際行動,而李世民則是想打出更遼闊的土地,河山,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曾說過自幼打仗行軍的當屬李世民,是也。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三)政治貢獻

李世民28歲登基,他創造出來的貞觀之治,也使商業得到了發展,要知道在當時,商業的發展有很大程度的限制,特別是在封建王朝,商業根本發展不起來,百姓從事商業的很少,而李世民並沒有如此而丟棄商業,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有卓越的眼光,他鼓勵百姓發展商業,為了給商業發展提供便利的通道,他興修水路,陸路等,這極大的給了商業發展的便利,從此唐朝經濟有了迅速和長久的發展,正如政治課本所說,經濟制度決定上層建築,各地新興的酒樓,茶館,飯店啊一時間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芽來,探出頭來,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就在中國,這都要感謝李世民的長遠目光,一個好的統治者不僅僅需要有頭腦,他的眼光和頭腦一樣重要。商業發展,就能帶動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就能帶動國家的發展,國家發展越好,百姓越幸福,國家越安定。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當時唐朝發展繁榮昌盛,就免不了有別的國家來向你學習,就拿日本而言,當時日本就派遣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學習服裝,學習經濟,學習文化,李世民對於這種行為是自豪的,因為只有你的國家繁榮,別的國家才可能來學習借鑑,所以李世民大力推廣,既宣傳了自己國家的文化,有讓別的國家見識到泱泱大中國的魅力。

最後,李世民不僅是治理國家的奇才,而且自己也是一個愛好書法的人,他寫的最好的就是隸書,並且自己最喜歡的就是《蘭亭序》,在當時《蘭亭序》可是著作,在他治理的貞觀14年中,他把自己寫的真草書拿給自己的臣子觀看,欣賞,他的臣子無一不感嘆到他的才華,從他的書既裡,他的臣子看到了自己的君王對國家的熱愛,對百姓的愛護,感受到他字裡行間的灑脫之氣,李世民能治理好國家,也是一個詩人。

李世民28歲登基,享年51歲,他治理國家的23中,開創的貞觀之治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家經濟發達,百姓沒有沉重的賦稅,自給自足,還帶動了當時商業的發展,使中國經濟位於領先地位,這都是李世民的功勞。

要說李世民一點缺點也沒有也不可能,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但對於唐朝來說,李世民做到了關心愛護百姓,努力發展經濟,沒有重用宦官,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做到了政治清明,有人說李世民逼父禪位,歷史說法不一,但他創造了貞觀之治無可厚非,他是中國的農業和商業發展得到空前絕後的水平,總的來說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成功的一位皇帝。

李世民原來是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參考文獻:

《貞觀政要》

《舊唐書》

《起居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