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的崛起之路

看到遍地起義的狼煙,沛縣縣令有點坐不住了,他覺得自己要是“下海”起義,說不定也能撈一票,於是找來自己的“親密戰友”、兩個手下蕭何、曹參,共商大計,沒想到蕭何和曹參早不跟縣令穿一條褲子了,這二人說,大人你是秦朝的命官,你帶頭起義,說服性不強,應該把劉邦請回來,他有號召力。縣令確實是豬腦子,居然同意了。於是劉邦的連襟樊噲高高興興去芒碭山找劉邦去了。

就在一切都看起來很順利的時候,沛縣縣令終於睡醒了,他想,不對啊,他媽的,我這忙了半天,都是為劉邦做嫁衣啊,蕭何、曹參,你們也太不厚道了吧,吃裡扒外,是準備挖坑把我埋了。

縣令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遲了,劉邦殺回來了,手底下還有百十號人。縣令準備抓住蕭何曹參殺掉,蕭何曹參多聰明的人啊,兩人跳城牆直接歸順劉邦,這下縣令傻眼了 。

劉邦把沛縣包圍起來,向城裡射一支箭,箭上帶著傳單,鼓勵沛縣人殺掉縣令,開城門迎義軍。在內外夾擊之下,縣令被殺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劉邦進了沛縣成了城主,蕭何曹參等人說,這下大家都跟你混了,名不正言不順,劉哥你應該也像陳勝吳廣等人一樣,稱個王稱個將軍什麼的吧,這樣出去說話有氣勢。劉邦說,要低調!再低調。幾人商議來商議去,最終決定劉邦的名號叫沛公。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劉邦絕對不是一個莽夫,他很有智慧。人只有學會低調,才能走得更遠。看看同時期起義的人,稍有勢力的都自稱王,差一點也叫將軍,只有劉邦把身段放得很低,這樣他就不會輕易成為秦王朝重點打擊對象,有利於慢慢擴充勢力。

沛公劉邦在沛縣招兵買馬,很快發展到三千人,這個規模可以乾點事了,劉邦摩拳擦掌,通過研究軍事,他決定以最快的速度打響第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