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金牌搭檔"于謙"談"動物園"之事,品人生,道人性的觀點

說起于謙,眾所周知他是德雲社裡的金牌相聲演員,郭德綱的"黃金搭檔"。人們曾評價,沒有于謙,就沒有郭德綱。因為有了于謙,郭德綱的相聲更加的有聲有色。

人們還知道于謙有三大興趣愛好"抽菸、喝酒、燙頭"。但極少人知道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玩兒家"。他對"玩"帶有極高的敬意,並且態度認真。

郭德綱金牌搭檔

面對"玩",于謙擁有一個佔地60畝的私人動物園,園內有馬場,還有50多匹珍貴的馬,幾千條條錦鯉,更有猴、鹿、狗、鴿子,貓等等大大小小的動物。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好像沒有于謙不玩的東西。

于謙始終保持"玩"的態度。他說:平日裡就是玩,說相聲是玩,唱搖滾是玩,寫書是玩。具備了這種玩的心態。為什麼什麼都是"玩"呢?我們稍後解析。

面對這種"玩"的興趣愛好,于謙把種種心態和人生觀點寫進《玩兒》和《于謙動物園》裡,今天就兩本書來談談于謙的做事態度,以及他的人生觀點帶給我們的深層影響。

郭德綱金牌搭檔


一:不怕麻煩的人生態度,最後都是贏家

于謙談養魚,"不要怕麻煩"。就像人生,怕麻煩人生就完了,怕麻煩,人生就沒有完美的故事。養魚需要精心護養,人生也需要慢慢來,最後,兩者都是贏家。

在《于謙動物園》中,于謙談養魚的過程,也闡述"不怕麻煩的過程"。養魚,首先"蹲水",一個桶裡接上自來水要先擱一天,把氯氣放出去,再把水擱在魚盆裡。關鍵,擱在魚盆裡您還不敢放魚進去。因為您買的魚肯定是您認為不錯的,並且價錢高的,所以不敢放進去,您得"破魚"。

"破魚"是一件麻煩的事。首先去市場裡裡挑選便宜的魚,再把器具消毒乾淨,再把魚放進裡頭,養半個月至一個月,如果養了半個月一個月魚沒事,還活著,說明這水沒問題。再把"上好"的魚放進去。

養魚,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極其複雜,需要耐心,永保"不怕麻煩"的態度,才能把上好的魚養好。猶如我們的寫作。

"寫作"是一件漫長的過程,也是不怕麻煩的過程。從起步到有所成就,有些作家,用一生的時間去完成,有些作家,短則用5年、8年去完成。例如:寫《人生海海》的麥家,寫這部作品,直到發表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通過一次次的修改,精心的打磨。再經過漫長的等待,最後才贏來了完美的結果。作品一經問世,就上了各大榜單排名。

做事的期間,雖然過程很痛苦,很麻煩,時間也很漫長,但結果卻令人滿意,也是值得的。

無論是于謙養魚的過程,還是麥家寫作的過程。他們都教會我們一個道理。"精雕細磨,不怕麻煩,慢慢來,始終保持良好的態度",只要有自信,事情一定會贏來好的結果。

郭德綱金牌搭檔


二:始終保持"玩"的心態,幹什麼都不累

再很多人看來,"玩"並不是長久之計,但在於謙看來,"玩"是人生重要關鍵。于謙曾言:"具備一個玩的心態,幹什麼都不累"。所以,對於謙來講,養那麼多的動物,也是"玩"。

在《于謙動物園》中,于謙玩蛐蛐,玩蟈蟈,玩小白兔,玩馬,但在這過程中,他並不覺得"累",而是"有趣"。

其中,在不瞭解"馬"的情況下,去"養馬"是件累而很苦的工程。期間的喂、洗、刷、飲、遛任何一項都不能耽誤。這些弄好之後,還得釘馬掌。釘馬掌如同人穿的鞋子,鞋子穿合腳了,走路才不打滑,並保護好腳。

這件事情做起來,或許整個過程都很累,但始終保持一種"玩"的心態,不僅增加了與馬之間感情,也使自己心情愉悅,成就了一件大事。

上述了保持"玩"的心態來做事,但其實"玩"的背後,是另一種目的。

用於謙的《玩兒》來回答這個問題:"玩兒讓我遠離寂寞,忘掉不順"。

郭德綱金牌搭檔


所謂的"玩",是透過事情的本質,透過樂觀的人生態度,去把事情往好的方向轉,達成極致,做的完美。

用陳安之導師的案例作比較。

過去,陳安之是一名汽車銷售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賣不出去一輛汽車,於是他決定辭職。在工作的最後一天。他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帶有一種"玩"的心態。心想,反正我都辭職了,賣不賣得出去汽車都無所謂。

當天,一名顧客來到陳安之所在的汽車銷售公司。通過陳安之介紹,顧客對他的解說表示懷疑,並決定去其他地方看看。陳安之一聽,反正我也不在乎今天能不能賣得出去汽車,他告訴顧客,如果你願意,我願意帶著你去其他競爭對手那裡看看,並且幫你講價還價,用最實惠的價格幫您買到最值的產品。最後陳安之成功了,顧客被陳安之樂觀的"心態"所打動,買了陳安之所在公司的汽車。

陳安之這種"玩"的心態,樂觀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事情的本質。透過"玩"的心態,放鬆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本身。不是真正的為了玩。保持這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事情顯現出更完美的一面。

三:"動物"的德行,象徵著人生重要意義

對於動物,現在的年輕人也許會問,誰沒事還養蟲子啊?在兜兒揣個蟈蟈,揣個油葫蘆,也不好看啊。沒事上歌廳唱唱歌,跳跳舞,一起喝酒,或者在家上上網,打打遊戲,不是更逍遙自嗎?

郭德綱金牌搭檔

殊不知,養"它"有"修心養靜"的作用。

過去,古人養"它",揣在上衣口袋裡,貼近心臟,揣在那蟲子的溫度合適,還有就是叫聲不大。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下,用其方法叫喚自己,產生心靈上的溝通,能達到"修心養靜"的作用。在這種共鳴下,放鬆自己的心情。

面對嘈雜的周遭環境,"修心養靜"實屬難得。

于謙捉過很多的蛐蛐、蟈蟈等,他在書裡提及,大家可以到自由市場去買下,挺有趣的、挺好玩的。再一個蛐蛐的"品德"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有品行。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曾總結了蟋蟀(小名蛐蛐)的"五德":

①:鳴不失時,信也。到了秋天,蟋蟀就開始叫,不到秋天,堅決不叫。所以,鳴,信也。準時,守信用。

②:遇敵必鬥,勇也。

蟋蟀被稱為"鬥蟲",見著別人就鬥,見著就掐,從不退縮。所以,它勇敢。

③:傷重不降,忠也。在斗的過程中,即使掐傷了,牙掉了,腿缺了,也不投降,戰死為止。叫"忠",忠心耿耿。

④:敗則不鳴,知恥也。蟋蟀鬥勝了,無處不叫,待在罐子裡頭,也拼命叫。一旦敗了,怎麼也不叫,叫知恥也,知道羞恥。

⑤:寒則歸寧,識時務也。天冷了,知道不是自己出洞的時候,躲在洞穴裡不出門,識時務。

蟋蟀的"五德",放在人們的生活中,也異常合適。它的守信用,勇敢,忠心,知恥也,識時務正是人們面對生活的重要"哲理"。

過去,人們講"一個人的修行品德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蟋蟀的修為品德,也正視一個人的成功之道。

郭德綱金牌搭檔

《于謙動物園》《玩兒》:不怕麻煩,保持"玩"的人生態度,修得一副好德行,擁好品性,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易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