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3月31日,华为刚刚公布了自己在 2019 年全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华为2019年取得营业收入85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公司全年净利润6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净利润率为7.3%。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发布会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


我们在 2020 要力争活下来,力争明年还能发表年报。


去年最后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新年致辞中提出:


“加快对平庸干部淘汰,坚决把不思进取、靠混关系、做报告坐上管理岗位、历史上挖过坑的干部撤下来。干部队伍要保持10%的淘汰率。”


按照这个说法,前段时间刷屏的“华为宁愿赔偿10个亿也要辞退7000名员工”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如果说华为末尾淘汰普通员工尚可理解,但是如此狠心对干部“动刀”又是为何?


要知道华为培养一名干部要花费大量的资源,甚至在18年专门成立总干部部负责干部的“选用育留”。


对于外界的这个疑问,其实早年任正非就给过答案:


要想公司活下去,只有让那些阻碍公司发展的人下去。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为什么中层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这两年对中高层“动刀子”越来越频繁,互联网行业尤甚,不裁一波中高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厂。


去年2月,刘强东宣布,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高管。指责他们“拉帮结派,人浮于事”,话音刚落,京东的CTO张晨、CHO隆雨、CPO蓝烨先后离职;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紧随其后腾讯在3月宣布裁撤10%的中干,而根据最新媒体报道,留下来的一些中干聘任期从原来的至少3年降至1年;


这一年百度为加速干部年轻化,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总裁张亚勤、HRVP刘辉、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等大佬都以不同的方式离职;


还有一条传的沸沸扬扬的“谣言”:阿里蒋凡要求公司内部P8级别尽快实现全员35周岁。


中层管理干部被视为公司的中流砥柱,也是很多职场小白的第一个小目标。为什么现在中层干部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经济增长放缓和转型升级的产物。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很多公司借着市场红利走上了巅峰,为了扩张大肆招兵买马,免不了出现人员冗余。


很多中层管理者们做些上传下达的活儿,只要不出错,日子也能活得很好。


然而当GDP增速放缓,市场开始进入到了“零和博弈”,企业业务增长和盈利变得越来越难。


于是,企业会做两件事:一是产品创新,加大在技术上投入,他们会把资源向那些技术人才倾斜;


二是为了提升内部效率,把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重构为垂直的平台型组织,省掉了高层触达基层的所有环节,传话筒式的中层不再被需要,甚至阻碍了效率提升。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不妨问问自己:我为公司创造效益了吗?帮助公司提升效率了吗?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任正非:不要想着躺在床上数钱


2017年,一则华为开始清退部分34岁以上的老员工的消息引发热议。

任正非随后在内网发文:“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任总批判的这些“想躺在床上数钱”的员工曾经也是华为推崇的奋斗者,那10%的干部更是这些奋斗者中间的佼佼者。


这些人也曾在驻外过死亡随时降临的战乱国家;

也曾为了打开严防死守的欧洲市场磨破了嘴皮子;

也曾在春节的时候,因为客户需要毅然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那现在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奋斗了?


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我们的辛苦打拼哪会有华为的今天?现在公司发展好了,也该我们这些老人歇一歇了。


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听起来没毛病,打完江山就该坐江山,付出了就该有回报。


任正非却再次打脸这种想法,他说“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在阿富汗战乱时,任正非去看望过员工;

利比亚开战前两天,他在利比亚;

在伊拉克封路开展前一天,他才坐上最后一架飞机离开。


有媒体统计,76岁高龄的任正非在去年说了比过去30年都多的话,承受了比其他企业家多得多的高光、重压与流言。


老板还还在一线拼命,你有什么理由坐江山!


分享《奇葩说》辩手傅首尔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奥运会,我们生下来就长在跑道上,一生都要全力奔跑。


职场就是个江湖,我们就像一个个侠客,一边想着逃离江湖,一边却拼命厮杀。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仇家会追上来,在你手无寸铁的时候打得你措手不及。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卡伦说了句经典的话:“避免战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强大到令对手绝望”,职场亦是如此。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与其抱怨时代残酷

不如让你的时间更值钱

最近罗振宇跨年演讲再次刷屏,他本人其实就是中年男人成功逆袭的例子,35年那年辞去央视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的职业者。


而踩到知识付费的风口纯属无心插柳,当年罗胖单干出来讲课的价格是2万—5万,为了把这个价格提高一点,他尝试在优酷开设自己的节目,让自己的知名度更高一些。


罗胖一个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的初心,把公司做到了估值100亿。


华为说2020我们要力争活下来: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一句话: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越是优秀的人,越意识到如何让自己的时间价值更大化,提升技能也好、做副业也罢都是如此。


一、多进行底层逻辑的思考


今年甲骨文裁员,很多大厂HR闻风而动甚至在公司门口设点招人,但后续让人很失望:

通过面试发现,这些技术人才掌握的技术早已落伍。


跟不上时代才是中年人失业的罪魁祸首,一切都在变,但总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底层的本质。


字节跳动张一鸣用短短7年打造了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爆款产品,人说这就是他就是批量生产APP,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已。


实际并非如此,擅长深度思考的张一鸣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切能够让分发效率变得更⾼的内容缝隙都应该成为今⽇头条应该覆盖的领域。”


底层逻辑上对了,怎么跑都不会跑偏。


这年头,我见过很多中年人跳槽跳坑了,然后又跳进了一个更大的坑。


原因很简单,这家公司底层商业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只是你没细想而已。


二、让你的单位时间更值钱


年轻人靠体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取胜,中年人靠什么?专业深度和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概念来自于《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一书,作者是全球复杂网络领域奠基人巴拉巴西。


他认为,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大多数工作只需要在能力表现和社会网络两者做出权衡。


当你的专业深度碰到天花板时,不妨在行业社会网络精进一步。


当别人在泡枸杞、侃大山的时候,你不妨走出去进入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网络,如果你能成为这个网络的核心节点,你的单位时间价值会有大幅提升。


观察员接触过不少华为出来的人,转型都非常成功。他们要么是收费很高的咨询顾问,要么是哪家公司高薪挖过去做高管。


三、让你的时间得到复用


有人说,打工是把同一份时间全部卖给了老板,而是现在那些自由职业者们是把同一份时间多次出售,对象可以是多家公司,也可能是素不相识的网友。


这就是为什么罗振宇可以吸收到这么多大牛在得到上讲课,薛兆丰甚至辞掉北大的工作全职做这个事情,同一份时间被复用了几万次。


把一个人的时间多次售卖将会是未来工作的主流模式,不妨思考下这个问题。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要和年轻人拼体力,拼效率和价值才是聪明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