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乔布斯没有从原东家雅达利辞职会怎样?

试想,如果20世纪80年代雅达利(Atari)能够留住史蒂夫·乔布斯,让他参与开发首台面向大众的个人计算机,雅达利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如果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留在百事可乐,而不是孤注一掷创办美国在线,那他会为百事可乐做出什么贡献?如果约翰-保罗-米切尔系统公司(简称JPMS)的联合创始人约翰·保罗·德乔里亚没有因为不同寻常的销售风格遭到解雇,丽得康(Redken)会不会已经成为首个引爆美发沙龙行业的护发品牌了?

但是,如果这些能够创造巨额价值的人才决定留在原来的公司追求他们的理想,他们原来的雇主会变成什么样?换句话说,为什么现有公司不能像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那样创造巨额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大公司是有能力创造出巨额财富的,毕竟这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都曾经是它们的员工。如今,很多聪明优秀、经验丰富的领导者眼看着自己的公司被急剧的外部变化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个问题成了他们首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关于创造、维持价值的所有基本假设都处于不断变化中:什么能造就有效规模?竞争对手是谁?顾客是谁?他们想要什么?谁又拥有什么?风险在哪里?普华永道最近针对CEO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需要逐步或大规模调整战略以应对变化。将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关心人才问题;25%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在过去一年因为缺乏善于掌控机遇的人才而错失商机。但很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在创业前都曾在大公司里担任中层管理者的事实表明,调查中的受访者并没有正确认识人才问题。实际上,他们拥有人才,只不过没有用心识别人才、培养人才。

总之,这份调查表明,领导者不知道在当今环境下如何应对持续创造价值的挑战。这些领导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留心培养、提拔拥有正确判断力的管理者。正确的判断力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能让人看到世界原本的样子,并根据现实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如果游戏规则确定、可变因素已知,判断力确实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当今世界不断变化,可变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你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仔细研究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持续蓬勃发展的领导者和企业。尽管如今挑战重重,可用技能和巨大机遇之间明显不匹配,但依旧有一批人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巨额财富,这些人就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2012年,全世界共有800多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占所有亿万富翁总数的比例超过2/3。总体来讲,亿万富翁的财富增速比世界经济的增速更快,1987年到2012年间,其财富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涨到了7%,增长了3倍多。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因为创造超过10亿美元财富是一项惊人的壮举。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努力工作,可能会成为一名一流的会计或律师。多年努力再加上一点儿运气,你有可能成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或某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有可能进入《财富》500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坐上这个位置的你很可能成为千万富翁,但变成亿万富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获取财富有明确的方法,但是获取巨额财富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获得亿万财富,就必须得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好运可以帮忙,但只能将一个价值百万的想法变成百万财富。想要成为亿万富翁,你不仅需要运气,还需要其他很多东西。

大公司有标准的流程,曾经在这些企业的亿万富翁就是要按照流程来做,不允许超出流程的操作,如果不按照流程做甚至出了差错,就只能离开。

所以创新不是流程促成的,大公司的流程都是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流程造就的就是听话照做的复制,不需要出现“节外生枝”,向上面的乔布斯,他的性格是很独立独行的,甚至有一些别人无法接受的习惯,例如:光脚上班,开会坐在地上或者桌子上,等等,这些按照企业流程是无法接受的,还有史蒂夫·凯斯、马克·库班、约翰·保罗·德乔里亚,等等在创业前都在大公司工作过,他们有些人创业是为了逃离公司的约束,有的人是被迫离开,但都是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所以创新的源头是“价值观”,是这一不竭动力促进亿万富翁不断前行,然而达到一定的规模,他们的流程也有可能成为阻碍创新的障碍,所以一个企业要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如果乔布斯没有从原东家雅达利辞职会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