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昨天又读了一遍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篇小说是茨威格的名篇,故事线特别简单,但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慨。

小说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特别细腻,浓烈的情感常常让人忍不住产生共鸣,这个女人,从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直至生命的终结,用一生的时间,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暗恋,一场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的独角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相遇:因着一个人,改变了一生

有些人的生命,是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有些人,是在遇到某个人之后,才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存在。

小说里的女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父亲亡故,母亲生性懦弱,她的童年,是在困顿、凄苦和自卑中度过的。

一个不快乐的人,会选择遗忘那段不快乐的回忆。因此她十三岁之前的时光,被深深埋在时间的长河里,默默无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但时间并不是毫无痕迹的,她不愿回忆的童年生活,早已融进她的生命里,割舍不开。缺失的父爱,无人教导的成长,荒芜暗淡的人生,都让这个女孩在默默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孤僻和自卑。

女人的心中,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作家的出现,因为在女人的心里,那才是自己生命的起始。

从房子的装修开始,直到家具和行李,一件件搬上楼,那些新奇的物品和整箱整箱的书,像一道光,刺激着女孩的神经,打开了从未见识过的新世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作家很年轻,朝气蓬勃,潇洒阳光,比女孩想象的更加完美温柔。作家的出现,瞬间俘虏了一个少女不谙世事的内心,也点亮了一个少女凄苦暗淡的生活,“我一下栽进了我的命运之中,就像跌入万丈深渊。”

从此以后,女孩的人生似乎有了全新的意义。

也因为作家的存在,女孩从此像变了一个人。

她开始认真学习,大量读书,开始努力练习钢琴,也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她希望自己成为优秀闪亮的姑娘,更希望有一天能引起作家的注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可事实上,作家并不认识她,甚至并不知道她的存在。他们本是两个世界的人,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交集。但对女孩来说,作家的存在不仅仅是个向往,更像是一个灯塔,指引着女孩的方向,女孩固执地认为,“你就是一切,是我整个生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分别,又重逢:为了一个人,沉沦了一生

​青春期的懵懂少女,有大把的时间沉迷在自己的情绪里,做梦和幻想,那些流淌的心事,把所有的时光填的满满当当。

她们常常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她们渴望快一点长大,她们以为,只有长大了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

小说里的少女,被作家的一举一动吸引,更被作家的一点一滴左右着情绪。她以作家为榜样,让自己朝着更优秀的方向走去,原本该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可惜所有的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当她一心扑在作家的身上,只在乎别人的喜怒哀乐,就注定了她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尤其是一个孤独、自卑、心里藏着秘密的女孩,她的成长、快乐和忧伤,都只是她在乎的人投射给她的一面镜子。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她要跟随母亲离开时,她惶恐不安,如世界末日般无助,她不知道,离开作家后她的生活该怎样继续,她甚至幻想在离开之前对作家坦白一切,期待作家会收留她。

可分别未能避免,她却更加孤独,也完全关闭了通往外界的心门。

她不愿意快乐生活,因为远离作家的快乐是没有意义的。她不接受别人的殷勤,她不肯恋爱,她用一种病态的忠诚坚守内心的秘密和情感,她独自忍受着爱情的煎熬。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年轻的时候读这篇小说,会感动于女主的痴情,会幻想着有那么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一段感情,以为“整个世界,只是和你有关。”可年纪越大,越觉得女主的执念,只是一种不成熟。

女孩的新生活,原本是充满希望的。继父家财力不错,对她也很好,她有机会拥有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终只为了心里的那个人而活。

为了回到曾经的城市,她甚至放弃了读大学,放弃了更好的未来。或许在她做出这个决定时,结局已经注定了。

张爱玲说:所有的女人,终有栖息之地,不是他人,唯有自己。

女孩如愿回到过去的城市,回到曾经住过的地方,每晚都在楼下虔诚地望着作家的房间。她一心等待着作家的偶遇,一心盼望着作家能认出自己,可是,作家从来不曾记得她。

女孩有很多次机会醒悟,可女孩宁愿沉沦在自己的情感里,不愿面对真实的世界。甚至在委身于作家之后被抛弃、被遗忘,依旧坚持着生下了孩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死亡:最大的悲哀,是从未被记得

对于未婚妈妈来说,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应该都是很艰难的吧。女人也描述了自己后来的生活,为了养育孩子,为了得到富足的生活,她周旋在阔气的男人之间,周旋在灯红酒绿的热闹中间。

她给了孩子很好的物质生活,很好的教育环境,虽然这些都是她通过特殊方式得来的,她却并不排斥,因为她觉得这是在养育“他们的孩子”,孩子就是他们之间爱的见证。

我总是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女人始终保守这个秘密,这个从十三岁开始就沉沦在命运里的女人,即使有了作家的孩子,依然守口如瓶,真的是因为爱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小说里,女人在信中说,是担心作家不相信她的忠诚,怀疑她只是看上了作家的钱财,她希望在作家的心里,她永远是最初的模样,是独一无二的。

可我觉得,女人的沉默隐忍,或许并不完全是因为爱。

一个从小到大就缺少父爱的女孩,在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个男人身上后,似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她固执地以为,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就代表着永远只有她一个人,独享这段“爱情”。

可是,直到生命的终结,她牵挂了这么多年的作家,其实并不记得她,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当她在风月场里再一次与作家偶遇,她依然期待着作家能一眼认出她来,可惜,作家看她的眼神,与其他任何女人并无不同。她再一次失望了,却依然再一次走进作家的房子,度过一个晚上。

对于她来说,作家的冷漠是心痛的,失望是真实的,可只要男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依然奋不顾身地投进作家的怀抱,再一次共度夜晚。

在她心里,那是她的爱情,但在作家的心里,那不过是个惯常的日子罢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小说里有一个场景特别让人心酸。当女人早上从房子里离开时,遇到了作家的仆人,那个忠实沉默的老仆人,只看了一眼,就认出了女人。女人从老仆人惊讶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狼狈和卑微。

爱了一生,想了一生,等了一生,每一次,她都渴望作家能够认出自己,每一次,她都在作家的冷漠中失望至极,可每一次,她依然不能控制地走向作家,再一次沉沦。

作家最终得以知晓,这个爱了自己一辈子的女人,因为孩子死去了,女人也即将死去,所有的痕迹都被岁月抹去,只有这封信,诉说了一个让人感慨的故事。

“我不敢看一下,不敢动一动,因为烛光一晃,他脸上和紧闭的嘴上就影影绰绰的,看起来就仿佛他的面颊在动,我就会以为他没有死,以为他还会醒来,还会用他银铃似的声音对我说些甜蜜而稚气的话语。”

一个母亲面对自己刚刚死去的孩子,回忆自己的一生都与作家相关。这个影响了她一生的男人,会想些什么呢?

死亡并不是终结,遗忘才是。

可是对于女人来说,悲哀的不是被遗忘,而是从来不曾被记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的爱,只是一场独角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