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 行走在三秦大地的中心,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真的讓匆忙的行人魂斷夢碎。既是緬懷故人舊事的時節,又是恰逢春季出遊正當時。

唐獻陵是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陵寢,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李淵駕崩,葬於獻陵。獻陵修建之初沒有陵邑,分為內外二城,規模宏大壯觀。內城四門各有石虎一對,南門外矗立著一對高大的華表和石犀,獻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鬥形,高21米,底徑東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園的周圍分佈有67座皇親重臣陪葬墓,宛如眾星棒月,將獻陵襯托得十分壯觀。獻陵石刻渾厚質樸,健壯豪放,造形剛毅沉穩,氣宇軒昂。唐獻陵(高祖李淵陵墓)

  • 四門的石虎碩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機敏,四肢強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兩端有一對體形高大的石犀。南門外立有8米高的華表,上蹲犼獸,下雕盤龍,八稜形的柱體刻滿了花紋,顯得莊嚴肅穆。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陽市30公里,距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佈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景區。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乾陵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

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合葬陵墓)

  • 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定陵

  • 唐定陵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西北15裡的鳳凰山。唐定陵是唐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唐天寶十三載二月,改諡曰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李顯的陵墓,中宗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七日死去,十一月葬於定陵。定陵是由三個墨青石巖山峰連繫而成,好像一隻飛翔的鳳凰,以此而得名“鳳凰山”。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橋陵

  • 唐橋陵位於陝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這裡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慄山和蘇愚山。當地人們依其展翅欲飛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
  • 橋陵

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稱:“伏以荊山之鼎既成,空瞻橋冢;帝所之遊不返,孰問鈞天?”橋陵以山為冢,在山腹開鑿地下宮殿,在地面上繞山築城,四面各開一門,陵園周長約13公里,因建於開元盛世,唐橋陵(睿宗李旦陵墓)

  • 各種設施十分崇厚。距今已歷經1270多年風蝕雨剝,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華表、石鴕鳥、石馬、石人、石獅等,卻依然眉目清晰,生動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

橋陵,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稱:“伏以荊山之鼎既成,空瞻橋冢;帝所之遊不返,孰問鈞天?”橋陵以山為冢,在山腹開鑿地下宮殿,在地面上繞山築城,四面各開一門,陵園周長約13公里,因建於開元盛世,唐橋陵(睿宗李旦陵墓)

  • 各種設施十分崇厚。距今已歷經1270多年風蝕雨剝,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華表、石鴕鳥、石馬、石人、石獅等,卻依然眉目清晰,生動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

-----唐泰陵

唐泰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巒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它也是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這裡長眠著曾經勵精圖治贏得開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謁橋陵至金粟山,見此山有龍盤鳳息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公里,設置分內外兩城,佈局酷似京師長安。現存石刻有:華表、天馬、鴕鳥、石翁仲、石獅等。這些石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珍品。陪葬於泰陵的有元獻皇后和內侍高力士。唐泰陵(玄宗李隆基陵墓)

  • 1971年,在此地發現了200多年前早已斷裂丟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與原已發現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唐建陵

  • 唐建陵位於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城東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將山南麓,以山為陵。東與九嵕山昭陵遙相對峙,西與梁山之乾陵隔川遙望,北面群山疊嶂,南面是層層梯田和廣闊的沃野。唐建陵是唐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的陵墓。建陵依山為陵。陵園東牆長1524米,北牆長879米,西牆長1373米,南牆長10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陵墓現存唐關中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雕鑿最細膩石刻。有汾陽王郭子儀、汧國公李懷讓等陪葬墓。

唐元陵

唐代宗元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 是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代宗李豫,肅宗長子,“安史之亂”之際跟隨其父於兵馬之間,元陵南界

  • 至德二年(757年)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率邊軍20萬與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豫。由於肅宗寵幸的張皇后,不是李豫的親生母親,而張皇后又無子,反而對李豫這個太子很不放心,千方百計地不讓李豫繼位皇帝。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崇陵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適繼位皇帝,歷史上稱為唐德宗。德宗是一個很想有作為的皇帝,代宗時他曾為兵馬元帥,討史朝義,平定河北,即位初罷免地方歲貢,釋放宮女,加強中央集權,支持楊炎推行兩稅法,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裁抑藩鎮割據勢力,唐崇陵

  • 雖急於求成,導致叛亂,但終德宗一朝,政由已出,選賢任能,未釀成全國藩鎮大亂。並採取李泌北和回紇,南通南詔,西結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計劃,使中唐政局穩定下來。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豐陵

唐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初三日,俱文珍聯合其他宦官劉光琦、薛文珍等人發動了宮廷政變,脅迫唐順宗把帝位讓給皇太子李純。806年正月,46歲的唐順宗李誦死在咸寧殿,葬於豐陵。豐陵是唐順宗李誦與莊憲皇后的合葬陵,位於今陝西富平縣唐豐陵

  • 城東北約20公里處的金甕山之陽(今曹村鄉陵村),因山為陵,陵區周圍20公里,東北距唐睿宗之橋陵26公里。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佈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宗李誦是唐代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陵園規模較小。由於歷史的變遷和自然因素的破壞,豐陵園內的建築遺蹟已所存無幾。陵園內城四門外原各置石獅1對;朱雀門外原置石人10對、石馬5對、鴕鳥1對、翼馬1對、華表1對;玄武門外原置石馬3對。今已損毀殆盡。惟朱雀門外現存殘華表1件,八稜柱狀,仰覆蓮寶珠頂,通高3。71 米,稜面寬0。38米不等。稜面陰線刻迦陵頻伽、獬豸、鳳、花卉、吹笛童子等;玄武門外現存石獅1座,高1。75米,且大部分埋入地下;仗馬2件;西門外存石獅1對,均殘。陵園內另有清代巡撫畢沅所立“唐順宗豐陵”石碑1通。據當地百姓介紹,“文革”時,豐陵玄宮隧道被掘進10餘米,石刻大部分被損毀。 史載陪葬墓一座,為莊憲皇后王氏,元和元年(806),順宗病逝。唐憲宗迫於宦官壓力將王氏遷出後宮,送到長安城東南興慶宮居住。此後猶豫成疾。元和十一年(816)病逝。根據王氏生前遺願,尊稱其為“順宗莊憲皇后”,與唐順宗葬於豐陵。
清明時節訪關中十八陵

唐景陵

  • 景陵是唐憲宗李純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李純是唐朝第十二個皇帝,生於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 年)春正月,暴崩於大明宮中和殿,終年四十三歲。景陵位於蒲城縣城西北7公里的金幟山(今三合鄉義龍、趙家、景陵村附近)。金幟山(又稱半山)屬南山山系,山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諸峰羅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衛之勢,巍峨壯麗,陽光映照,猶如懸幟,故名金幟山。

唐光陵

  • 唐穆宗光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之上,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為陵,周圍20公里。陵園南北二神門距離2900米,東西二神門距離2350米,陵園呈東西窄、南北長。現存西南角闕遺址,底徑12米、高1.5米,位於皇邊村北,南神門北20米為獻殿遺址。範圍東西300米、南北150米,遺址內有清代畢沅書的唐穆宗光陵石碑。

唐莊陵

唐敬宗莊陵,位於陝西省三原縣東北十五公里陵前鄉柴窯村東250米,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莊陵平地起冢,陵臺底方形,邊長57米、高17米。陵園東西490米、南北480米。陵臺在陵園內東西居中,陵南較陵北寬47米,陵園神牆牆基寬3米,四角闕址除西南角闕被平掉外,其餘均在。東南角闕址高1.5米、底呈方形,邊長6米;東北角闕址高3.5米,底呈曲尺形,長16米、寬14米;西北角闕址高3.2米、底長8米、寬6米。下宮離陵4公里,坐北向南。

唐章陵

章陵是唐文宗李昂的陵墓。章陵位於陝西富平縣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鄉與齊村鄉交界處的天乳山之陽。天乳山又名西嶺山,海拔783米,孤聳而立於臺塬上。章陵即修建於天乳山之陽,陵園封內22.5公里,下宮去陵1.5公里。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佈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唐端陵
  • 唐貞陵
  • 唐簡陵
  • 唐靖陵

陝西對唐18座皇帝陵墓考古勘探已完成7座。

1000多年前的中國唐代,是當時世界最強盛的文明國家之一。唐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末的兩位皇帝分別葬於河南偃師和山東菏澤外,其他皇帝則葬於陝西關中地區,又因武則天與高宗合葬,因此有18座陵墓。

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陝西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考古調查進展順利,對18座唐代皇帝陵墓的考古勘探工作已經完成7座,其中唐睿宗李旦的橋陵遺址項目日前獲得中國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的一等獎。

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在2006年正式啟動開展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考古調查工作,調查對象包括唐十八座帝陵以及永康陵、興寧陵兩座祖陵,橫跨6縣,綿延150公里。現已完成乾陵、順陵、建陵、貞陵、崇陵、橋陵、泰陵的考古勘探和前6座陵的考古調查工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勻來自網絡平臺,如有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及時聯繫作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