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晚唐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確是能傳之久遠之句,而他最為人熟稔的應還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名的“推敲”的典故即出於此詩。

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賈島詩意境

​據後蜀何光遠《鑑誡錄》載:“(賈島)忽一日於驢上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曰著‘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俄為宦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島具對尹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島並轡語笑,同入府署,共論詩道,數日不厭。”賈島在吟“秋風吹渭水”一聯時,曾在長安街上衝撞了京兆劉棲楚的儀仗隊,曾被拘留了一夜。這回又撞了韓愈的儀仗隊,幸好昌黎先生本身是個大詩人,好結交文友,當知道賈島因吟詩衝撞了他,非但不予責怪,反而為他當顧問,定奪了“”的選擇,更為後世留下了一段佳話,一個典故,一個形象生動、使用頻繁的無可替代的動詞“推敲”。

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池邊

本來,賈島推敲的結論已出,這是經大文豪韓愈認證,賈島自己認可的,即通行版本中的“僧鼓月下門”。後人也基本贊同這一選擇,在針對此聯的評語中,“鼓字妙絕”之類的話常可見到。但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有異議,他說:“‘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測,如他人之說夢,縱令形容酷似,何似毫髮關心?……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美妙,何勞擬議哉!”他的意思是據實情實景擇詞,是‘’即推,是‘’則敲,都沒什麼不好,不必憑空妄想揣測。王老夫子的話也不無道理。

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詩意境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文學·咬文嚼字》中於“推敲”也有過自己的獨特見解:“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如果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朱先生的意思是“”勝於“”,僅就此兩句詩而言,所議不無道理,但也應了王夫之的“揣測擬議”之嫌,就賈島原詩整體來看,朱先生的擬議似有所不妥。島原詩如下: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一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詩意境

李凝事蹟不詳,但基本上不會是僧人,賈島自己曾削髮為僧,與僧人多有往還,集中題贈僧人之作甚多,均以上人稱之,李凝既非僧人,則其“

幽居”也非寺院,故“僧敲月下門”就不可能是孤僧歸寺,甚至把詩中的環境設定為寺院這揣測是一種失誤,因而生髮開來的種種擬議拿朱先生的話來說就令人很懷疑是否那麼妥當了。詩題為《題李凝幽居》,詩中僧人應是與主人過從甚密的友人,可以在月下隨意上門造訪,這僧人我們甚至可設想為賈島本人,詩的旨趣是寫李凝居處之“”,而“鳥宿”一聯是最能顯出環境之幽的佳句。

詩人賈島在苦吟中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難得的佳句,細讀一下其意境

幽居

馬茂元先生於此有極為精當的評議:“從音節辨味,敲字較推字響亮,在全詩的音節組織中顯得特別突出。從詩義辨味,全詩寫一個‘幽字,推門無聲,敲門有聲。加以‘敲’字音節上的響亮,產生以有聲顯無聲的藝術效果。試想,人靜鳥宿,幽居寂寂,銀白的月色下,一個緇衣僧人抬手敲門,靜謐中迴盪著數點有節奏的篤篤之聲,聽來何等的幽邃清靜……”我們怎麼就忘了“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手法?經馬茂元先生點撥,“”比“”好,更成了鐵定之案。而且“銀白的月色下,一個緇衣僧人抬手敲門”的描繪更讓我們領略了原詩“詩中有畫”的美妙境界。我們原本腦中應該有這樣一幅畫的,只是在馬茂元先生點化下畫面顯得更清晰了。“”比“”好,“

”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