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导语:有的人表面上是个诗人,其实内心中隐藏着不小的野心。就如同唐朝中期时候的郑愔,诗写的不错,《全唐诗》中共录入了他的二十九首诗。要说这位仁兄,要是全心写诗的话,搞不好也可以名流诗坛,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最后加入了谯王李重福的造反集团,兵败后被诛杀。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下,这位唐朝大诗人郑愔,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深渊。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十七岁中进士的唐朝诗人-郑愔

一、先来说郑愔其人: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他十七岁中进士;

1️⃣、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头上顶着进士光环,登堂入仕;

郑愔是唐时河北沧县人,十七岁中进士,在当时唐朝官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唐朝,科举实行的是“明经科”“进士科”并行制度。

通俗一点,“明经科”就是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四书五经的熟练度,但凡是勤快一点的,多背一背,想要考上不难。

“进士科”就不一样了,进士科是需要考生利用所掌握知识,来完成涉及诗赋、历史、时政等个方面的时务类文章,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文字表现能力。所以,

“进士科”相对较难。

故而,才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说从成人开始,一般人三十岁能够考中一个“明经科”也是不错的了,到了五十岁还考不上“进士科”的也大有人在。

当时郑愔以十七岁的年龄,考中进士,一时间风光无限,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唐朝科举中的“明经科”和“进士科”

2️⃣、不思正道,投机钻营,但所依仗靠山是靠一个倒一个;

在入朝为官后,郑愔结识了当时的红人来俊臣,在他的举荐下,郑愔逐步从一名小官吏升为了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朝臣。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来俊臣过于残酷,最后被大臣们联合诛杀。此时的郑愔急忙撇清和来俊臣的关系,转而投靠了武周皇帝的两位宠臣,即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历史上称为“二张”。在他们俩的举荐下,郑愔很快便升任了殿中侍御史。

只是,这两座靠山他还没靠多久,“二张”兄弟因为得罪朝中众臣,也被诛杀了。这一次,他受到了牵连,被贬为了地方小吏,一时间抑郁不已。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影视剧中的来俊臣

3️⃣、最后一搏,借助同样不得志的谯王李重福,一展抱负;

经过仕途上的连番受挫后,郑愔也曾消极一段时间,不过天生的野心,促使他又开始物色一座大山来依靠。这一次,他看中了谯王李重福,虽然李重福是唐中宗的庶长子,但很显然已离帝位越来越远,且不断受到韦后打压甚至软禁。

所以,郑愔最终决定将自己最后的赌注押宝到这位谯王身上,通过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二、再谈李重福其人:唐中宗庶长子,望穿秋水,最后也没盼来一个太子位;

1️⃣、身为庶子,李重福原本对于皇位并没有抱太大的期盼;

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按照古代封建制度执行的太子选任原则,他本就不应该觊觎皇位,就是轮也轮不到他。因为韦后生有一子李重润,他是唐中宗的嫡长子,按照皇位继承制将来大唐的皇帝应该由他来当。

2️⃣、中宗驾崩,韦后当权,又让他看到了二分之一的希望;

不过,由于李重润在背后议论了一些武则天不雅事情,最后在十九岁时被诛杀。这样一来,嫡长子就没了。之后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韦后开始当权,只是她没了自己的亲儿子,所以需要另选皇帝。

这样一来,唐中宗的子嗣中,活着的能继承皇位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谯王李重福,另一个是温王李重茂。说起来,这谯王李重福还比温王李重茂还年长几岁,一时间李重福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决定自己有了希望,再差也是二者选一的概率,为此他还开心了一阵。

3️⃣、李重茂即位,韦后摄政,李重福再也没有机会登皇位;

不过好景不长,谯王李重福很快便得知温王李重茂在韦后的支持下,已经登基成为大唐新的皇帝,即唐少帝。由此,李重福心中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他只好熄灭自己的野心,做一个封王。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影视剧中的谯王-李重福


三、失落者与失落者的结合,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结为联盟,密谋叛乱;

所谓英雄可以惜英雄,那么失落者也是可以互相吸引的。郑愔在被贬后,还发生了贪污军饷的丑事,导致他的仕途之路完全被堵死了。于是他找到同样落寞的谯王李重福,两个人进行了一番深聊,之后便一拍即合,决定干一番大事业,即直接起兵造反。

他们俩结为了联盟,又陆续收纳了一些人,这个叛乱集团也逐步扩大。看着手下人马越来越多,他们俩深信不久的将来,整个唐朝都是他们的。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郑愔幻想着兵临洛阳城下后,成功就在眼前


四、叛乱还没开始,就被唐隆政变打乱,最后决意兵行险着,攻打东都洛阳。

不过接下来唐朝宫廷中的变化,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因为还没等他俩积攒好叛乱的资本,唐朝便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这就是“唐隆政变”

当时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联手,依靠着禁军的支持,瞬间攻入了皇宫,诛杀了韦后,迫使才登基一个多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最后,相王李旦复辟成为唐睿宗,李隆基自己顺其自然做了太子。

这转眼间的局势变化,打了准备起兵的郑愔和谯王李重福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他们俩觉得弓已拉满,不得不发,于是还是决定起兵叛乱,直接攻打东都洛阳。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唐隆政变”后相王李旦当上皇位


五、兵败身亡,事实证明,历史的投机者终将自取灭亡。

不过郑愔和谯王李重福,把整个叛变想的过于简单了。他们认为只要突然发动兵变,通过占领东都洛阳的左右禁军,再全力攻打皇宫,只要拿下了皇宫,天下就到手了。

可是,他们既没有军队支持,也没有百姓支持,整个队伍在到达东都洛阳的时候才几百个人。或许这过程中私下里有人答应过出兵支持他,但实际最终抵达洛阳城外的依然是他们自己的亲兵和几百位临时加入的普通百姓。

而洛阳守军早已得知了消息,做好了防御准备,待郑愔和李重福的叛军到来时,直接绕后从叛军背面袭击了叛军。本就是乌合之众组成的叛军,在职业军人面前不堪一击,瞬间被击溃。最后,谯王李重福在躲避追击的过程中,投河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投机者的郑愔,看着叛乱失败了,一度企图逃出包围圈,不过最后还是被捕,当天即被诛杀。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在职业军人面前郑愔和李重福的叛军不堪一击


总结:

所以,纵观郑愔的一生,本来是十七岁就中进士的青年才俊,如果安心走正途,靠着他的聪明才华,也是可以在唐朝官场闯出一番天地的。可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终究是一个投机分子,喜欢走近道,想通过依靠皇帝的宠臣快速升迁。不过他命不好,几番投靠的靠山都陆续倒下,自己也被贬。

后来他和谯王李重福的结合,更是他投机性格的极端体现。他在赌,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做一次最后的投机,一旦叛变成功,自己便可以拜将封侯,位极人臣。可惜,愿景很美好,实力却不济,最后他自己也落得个兵败身亡的结局。

所以,唐朝诗人郑愔的一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做一个投机者,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成功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越是想通过捷径,去投机取巧的人,最终大多数都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我想说,能有二十九首诗被纳入《全唐诗》的诗人郑愔,为何你就不能学习下同为唐朝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诗坛大家。这些诗人虽然人已故去,但他们在诗坛上留下的作品却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更是给予了他们“诗仙”、“诗圣”这样至高的美誉。

好好写诗,做一个诗人不香吗,为什么就非得参与打打杀杀的帝王争斗,最后也没在历史上留下个好名声。现在提到郑愔,更多的是

“李重福政变”的某个参与者,实在是不值得。

唐朝郑愔为何要跟着谯王李重福造反,好好当个诗人不香吗?

收录了郑愔二十九首诗的《全唐诗》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1️⃣《新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