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清明節就要到了,想念父親由心而生。他老人家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二十多年了,但卻恍如昨天一樣,聽母親講起父親辛苦的一生,心裡隨之隱隱作痛,動情處,眼淚潸然而下。

父親生於1923年,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爸爸媽媽,三四歲的時候就跟著他的舅舅過著缺吃少穿的生活。到了八九歲,村裡有條件人家孩子就去村裡的私塾上學,他和大多數人家的孩子一樣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只好給村裡的財主劉東洋家割草、放羊,這樣即省得在家閒著淘氣,又給他舅舅家帶出了一張嘴。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能掙幾塊錢,他就去了鄰村地主王老仔家裡打短工、做長工,經過幾年的苦苦掙扎,父親從一個柔弱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飯量也增大了。

但王財主對長、短工們很不友善,非常苛刻。幾年裡,在他家中幾乎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有一句順口溜,形象地刻畫了當時在他家扛活的情況:王老仔、心不好,僱了個長工起大早。新粥不給吃,冷粥不給飽。夥計太辛苦,實在受不了。沒辦法,父親只好離開了他家,又回到了本村財主劉家來扛長活。

父親勤懇、能吃苦,下地幹活從不偷懶。且犁、鋤、耙、碾、揚場等樣樣拿得起,也深愔莊稼的耕作和管理。很快就贏得了東家的賞識,不到兩年就升了“打頭的”。所謂打頭的,就如現在的生產隊長,每天帶領長、短工們起早貪黑到地裡幹活。哪塊地裡需要拔草、哪塊地裡需要間苗、哪塊地裡需要施肥,都在他心裡裝著,根本不用東家操心。他的“勞薪”也隨之逐年增長。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由於父親幹活總愛“逞能”,就累得“過力”了,落下了一身的毛病。聽說喝生豬血能治胃病,父親就多次步行三十多里到湯家河鎮一個殺豬的熟人哪裡買豬血喝。但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時間不長,就被劉家辭退了。

身體不好,重活幹不了,為了生活怎麼辦?聽說做點小買賣或許能掙幾個錢,就想做點,可是別人說: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做買賣會算賬,能掙錢嗎?

可父親就是任性,硬是白手起家,學著別人,做起了小買賣。從賣“洋火”,賣“餎餷”,賣小魚小蝦,到去臨縣倒動菸葉、粉條兒等等,不到幾年,還真掙了幾個辛苦錢。期間,串房簷,趴小廟,風餐露宿,還遇上劫道的,不知遭了多少罪。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莊裡人看父親勤快,能吃苦,腦瓜靈,就把母親介紹給了父親。1948年2月,他們結婚了,那一年,父親25歲,母親19歲。婚後,他們沒有“新房”,只能借宿他家。父母共生育了七個子女,可是我前面的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都不幸夭折了。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父親對我非常疼愛,有了前面兩個孩子夭折的教訓,他恨不得把我含在嘴裡。我兒時的一舉一動,一會兒都離不開他的視線。剛剛蓄髮,就給我留了一個小辮子,恐怕我不成人兒,到了上小學時,同學們笑我,我哭著鬧著,才把它剪掉。

記得有一次我生麻疹,父親放下手裡所有的活兒計,尋醫問藥,幾天幾夜不睡覺,一直候在我身邊,眼睛不停地流淚,直到病情好轉。為了不讓我寂寞,進城買了好幾本小人書讓我翻看,還給我講故事。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我家人口多,負擔重,兄妹五人穿衣戴帽、上學唸書等各項開支全靠父母土裡刨食。小時候,當我們還在被窩裡熟睡的時候,父親早就起炕,趕在生產隊出工前,就割來一大筐青草,然後曬乾賣錢,秋後拾的柴禾垛了好大一個垛。

父親對子女即疼愛又非常嚴厲,從小就教育我們節約每一粒糧食,不許有丁點浪費,從不許我們剩碗底子。吃飯時,他常常注意我們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否有發出有失禮貌的咀嚼聲。平時做什麼,吃什麼、玩什麼不能有任何逾越。我們哥幾個在他面前從來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任性。只是在他出去時才敢盡情嬉鬧,大聲說話。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父親從未進過學校的大門,但他對子女的學習極為重視。因為我家離學校近,每天都是看著我們背起書包到校後他才離去,睡覺前總是過問作業寫完了沒有。他對我們的嚴格要求,使我們一輩子受益,終生不忘。

1972年12月,我從學校應徵入伍,收到的第一封來信,是父親口述著,讓大隊會計代寫的。至今還記得信中的話:在部隊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聽共產黨的話。要不是毛主席、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部隊一定不要給貧下中農丟臉,一定要聽首長的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刻苦訓練,練好本領,保衛祖國。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父親樂於助人,行善好施,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生活困難、為難找窄,他都前往,無私幫忙。村民劉雙元、毛君武家裡人口多,口糧少,父親都設法給予資助。當他們條件好轉,要進行償還時,父親總是淡然一笑了之。

記得有一年冬天的夜晚,一個外鄉人趕著大馬車,車上拉著糧食,車壞在了我家門前,父親看到後,二話沒說,親自敲開了村裡會修車的師傅的家門,陪著他們,一直把車修好。當得知他還沒有吃飯時,父親又讓我母親給趕車人烙了幾張大餅,熬了白菜湯。看到他身著單薄,又把自己的皮襖給他穿在身上,望著他在凌冽的寒風中揮鞭而去。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哥幾個都相繼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年齡,父母克服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困難,給我們都蓋上了新房。我們成家立業後,他幾乎天天都到各家走走看看。

不能忘記,當我們有誰出門上店,還沒有按時回家時,他都去村口張望,直到平安回來才放心;不能忘記,當他的孫子、孫女誰上火有病,他都是到各家去看看,一天跑好幾趟;不能忘記,當我們有誰和他人有點小矛盾、小摩擦,他都是先讓我們找原因,做檢查,對別人禮讓三分…….父親就像一座山,嚴肅巍峨,一家人的苦與樂都系在他的身上。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就在我們兄妹五人生活條件逐漸幸福美滿的時候,父親卻於1997冬離開了我們,那一年,他還不到74歲。在最後的日子裡,父親幾乎說不出話來,只能用口型和我們交流,用手和我們比劃著,我們感受到了他老人家對兒女的依依不捨和對母親的深情眷戀。我們無助地抓住了父親的手,淚流滿面。

父親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是嘔心瀝血的一生,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吃苦耐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精神卻永遠伴隨我們前行。

站在靈堂父親的骨灰盒旁,淚水順著臉頰流在地上,心隨著心酸的記憶不斷地遊歷。願父親在天之靈有知,你的兒女沒有把你忘記。

清明之際,思念我的父親,淚潸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