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第一章:世事維艱

毫無疑問,1932年的美國人民是絕望的,經濟糟糕透頂,股市崩盤,企業破產,到處都是失業和貧窮,農民辛苦勞作卻無法養活自己,還沒失業的工人們掙到的工資甚至難以果腹。而更令人沮喪的是,沒人知道人民為何遭受苦難。所有人都在努力,但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

今天的我們很容易知道,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生產過剩而消費不足,財富都被集中到了資本家和寡頭手中,普通勞動人民無餘錢進行消費,正如我們從小接受的政治理論課講的那樣,過剩的生產力和不足的消費力是資本主義社會里最主要的矛盾之一。然而在那時,自由市場的理念仍然深入人心,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是國家管理者們的共識,不論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還是對貧困的民眾進行救濟,這些提案都難以通過。甚至社會上也普遍認為,貧窮都是自找的,失業者們羞於告訴別人自己正在遭受著不幸,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重新找到工作,想要得到政府的救濟也十分困難,苛刻的標準把大量貧困者排出在外。不論是普通工人,還是教室、公務員,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而令人憤恨的是,當時的國家當權者卻選擇性的失明,不承認時局的糟糕,反而滿口胡鄒粉飾太平,時任胡佛總統對記者說:沒有人捱餓,流浪漢吃的比以前還要好!完全不見全體國民正在遭受的痛苦。甚至於當報紙建議設立中轉站,以便於慈善市民可以用剩菜剩飯來幫助窮人這樣的提議還被當局否決,理由是這樣可能會被誤解。

絕望中的美國人將矛頭指向了華爾街的金融家們,他們有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獲利,有的官商勾結、大肆偷稅漏稅。於是一部分金融家們被清算,破產、逃亡、自殺,這又進一步的打擊了市場信心,金融系統進一步崩潰。胡佛總統希望採取經濟措施來穩定市場,卻因效率低下而失敗,並引起了民眾更深的不滿。

羅斯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粉墨登場。1932年4月7日星期四,他在廣播裡發出了新的聲音:這些不愉快的時候,需要制定建設計劃,對被遺忘的經濟金字塔的底部的人們重拾信心。他是當時兩黨人士中唯一一個提出以改革的方式幫助國家走出困境的領導者,但這一主張在當時遭受了諸多批評和謾罵,羅斯福在民主黨內也並不佔優,甚至是靠著和各州的民主黨領導磋商、交易,才在當年6月勉強拿下了黨內提名。

儘管最初並不佔優,但羅斯福最終贏得了選舉。個人以為,一方面是其強大的個人魅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主張對於絕望中的美國人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時任的政府在各方面表現都稱得上是糟糕透頂,深受民眾厭倦。時代呼喚英雄,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中,各種思潮層出不窮,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獨裁主義都有相當數量擁躉,他會採取什麼樣的政治主張?採取什麼樣的改革行動?他該如何力挽狂瀾?他究竟能否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