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你家有個“吃飯困難戶”嗎?不誇張的說,從孩子降生那天起,吃飯問題就一直牽動著家長的心。

但這看似最簡單的小事,卻往往並不讓人省心。一項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在3~11歲的孩子裡,有39%的比例都是吃飯困難戶。2歲左右是孩子最挑食的階段,而不專心吃飯的狀態會一直延續到6歲以後。

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

都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動物最基礎的本能。那為什麼孩子卻表現出不愛吃飯,要爺爺、奶奶追著喂才吃呢?

不吃的表現雖然一樣,但背後的原因可各不相同。

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確實對食物沒興趣,所以吃飯時用消極怠工來抵抗;另一種是總惦記著玩,把吃飯當成玩耍的籌碼。

我們來分別說明一下背後的原因。

先說第1類,孩子確實對食物沒興趣。

首先,這可能是生物層面的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就對食物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從出生起就表現出各種挑食,那很可能這就是孩子天生的體質。

他們天生對食物的味道和質地非常敏感。有時候甚至只是聞到氣味就會牴觸一些食物。

這種情況在成人身上也並不少見,有些人對芹菜啊、韭菜啊就是保持著高於常人的敏感狀態。

教養這類孩子,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敏感體質。因為有些食物確實是他們沒法接受的,並不能多嘗試幾次就會習慣。所以,我們得接受孩子身體上的差異。

第2個原因來自生理方面。

不喜歡一些食物與孩子的口味偏好和成人不同有關。

成年人都懂得健康最重要,所以會均衡著吃各種食物。哪怕是像苦瓜這樣的食物,只要對身體有好處,成人就會食用。

而孩子卻不同,他們對食物的好惡全憑口味,而他們的口味更接近原始的人類。

比如,孩子通常喜歡甜食和高熱量的食物。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食物匱乏,糖和高熱量食物是所有動物的首選。

如果孩子在正餐外攝入過多的飲料、糖果,高脂肪的蛋糕、餅乾等食物,自然會對正餐失去興趣。

第3個原因來自心理層面。

不愛吃飯還可能與陌生的食材有關。有的孩子會只喜歡吃兩到三種經常吃到的食物,如果餐桌上出現了陌生的食材,孩子就會拒絕。

這是因為,對於成人來說,大部分食物我們都品嚐過,可是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天然會害怕嘗試陌生的食物。

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蠶豆的特寫和麵包棒


以上是孩子確實對食物不感興趣。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第2種類型,有些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因為總惦記著玩。

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由於家人的配合。

比如,孩子可能某一天因為不餓,或者是玩興正濃,或者是沒有食慾而飯量減少。

但是在高度重視孩子長身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眼裡,即便是一頓飯,也不能允許孩子不吃飽。

為了讓孩子把飯吃完,大人們會各顯神通,說學逗唱,許以獎勵,甚至會追著孩子把飯喂完。

這就讓小孩子得到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原來吃飯也可以這麼好玩啊。所以以後當他感到無聊了,就會故技重施。長此以往,玩耍就變成了孩子繼續吃飯的獎勵,孩子也因此養成了不玩耍就不吃的壞毛病。

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呢?

知道了背後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囿於口味不愛吃飯的孩子,可以通過改變烹製食物的方法來去除或者綜合掉孩子接受不了的味道。

也可以領著孩子去廚房一起烹製食物,讓他幫忙處理下食材,增加他的參與感。當孩子參與到做飯這個過程中後,會對食物感到更加親切,也更願意吃。

對於害怕嘗新的孩子,我們可以把食物做成孩子感興趣的形狀,增加孩子的接受程度。

不過,通過觀察發現,讓孩子喜歡上新的食物,平均要嘗試10到15次左右,這跟生活中我們普遍讓孩子嘗試3~5次的做法差距比較大。

如果你認為這種食物確實有必要讓孩子接受,從經驗上看,最多20次的嘗試,孩子是能夠接受新食物的。

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而對於那些並非食物本身的原因,而是惦記玩的孩子,我們可以採用下面的方法:

1.簡化吃飯環境、縮短吃飯的時間。

邊吃邊玩的孩子一般的節奏都是,剛開始時還能好好吃,越到後來越分心。

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環境和時間入手。吃飯時將能玩的東西遠離孩子,告訴孩子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避免孩子有走神的機會。

這樣做,開始時孩子可能到時間了還沒有吃完,家長一定要頂住壓力。孩子一頓兩頓沒吃好餓不壞,比較而言,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更重要。先從吃的規範入手,慢慢再過渡到吃得飽、吃得好上來。

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2.改變獎勵機制。

既然邊吃飯邊玩耍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方式。我們就需要打破這種習慣,用新的習慣來代替舊的習慣。

比如,之前孩子不吃飯會獲得玩耍的機會,現在可以改變做法,告訴孩子,如果能專心吃飯,吃完飯爸爸媽媽會抽出專門的時間陪他做最喜歡的遊戲。

通過正向的激勵,改變原來孩子建立的錯誤連接。慢慢打破孩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這裡提醒一下大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習慣也不是一天能養成的。習慣之所以能建立,是因為大腦已經形成了一個自動化的過程。

想要用一個習慣代替另一個習慣,也就是要打破這種自動化。這必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精力。

因此,家長不能寄希望於孩子幾天之內就能改變,需要做好長期的準備,甚至要做好接受反彈的準備。

改變孩子吃飯難,先分清他是“不愛吃”還是“惦記玩”

總結

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生理方面的不能接受食物的味道,也有些是在吃飯和玩耍中間建立了錯誤的鏈接。

相信爸媽們只要是下定狠心,合理引導。孩子都有獨立吃飯的能力,所有的孩子也都能成為好好吃飯的乖小孩。

關於我:​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親子教育研究會成員,用通俗語言普及育兒知識,定期介紹好書。歡迎關注,一起和孩子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