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明代散曲家——“劉效祖”


被遺忘的明代散曲家——“劉效祖”


說到劉效祖,就要想到他編纂的《四鎮三關志》,這是一部明朝萬曆初年編寫的環京畿地區邊境防務的一部志書,對後世研究明代薊州鎮、遼東鎮、真保鎮、昌平鎮四鎮,以及居庸關、紫荊關、山海關三關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考史料。

後世的人們出版發行了這部志書,人們對這部書的瞭解甚至超過了對作者本人。當我們到知識儲備囊括無邊的“百度”查詢明代作者“劉效祖”時,得出的內容如下:

其一、“劉效祖家世不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進士第,歷衛輝知府推官、戶部主事,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坐內計免官。他早年志在經世致用,報效國家,然卻負才不遇,與時齟齬,終致政治失意。於是退居故里,寄情詞曲,以抒寫其鬱抑憤懣的情懷。”

其二、“劉效祖(生卒年不詳),字仲修,號念庵,明代散曲家。原籍濱州(今山東惠民),寓居北京,故又稱宛平(今屬北京)人,生卒年不詳。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任衛輝府推官、戶部主事,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因負才不偶,與時齟齬,因故罷官。於是退居林泉,寄情詞曲,以抒其悒鬱憤懣的愁思。後因不滿於嚴嵩父子專權,憤而辭官,卒年僅40歲”

年前臘月,我偶然讀到劉效祖的墓誌銘,用了幾個晚上解讀成白話句子,感到“百度”對“劉效祖”詞條的介紹是不完全的,有些內容和他的墓誌銘記錄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就想抓時間簡單的寫下來,供百度參考補充,給研究者提供一個簡潔的資料。春天來了,疫情也將退去,今天抓時間寫一下。

劉效祖。字仲修,別號念蓭,生於嘉靖壬午年七月,嘉靖一年(公元1522年8月),去世於萬曆十七年二月(公元1589年3月),享年六十八歲。他的先祖是山東濱州人。如今網絡“抖音”上有個網絡歌手叫“小辮兒”就是他的山東濱州老鄉。

劉效祖的始祖叫劉四,在明成祖朱棣時,遷移到北京附近,入籍定居在武驤左衛,是皇帝親軍的二十六衛之一。劉四生了兒子劉八,劉八生兒子劉能,劉能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劉通,次子叫劉達,劉通生子劉寓,劉寓娶了彭氏家族的妻子,生三子,劉效祖就是他的長子。從他的始祖和次祖名諱分析,他家祖上並不是有文化的讀書人,而是隨軍征伐的武人。

劉效祖幼、少時期聰明懂事,他跟隨在做御史大夫的叔叔身邊學習功課,很早就學會了寫文章。十二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十六歲時遞補為府學生員,嘉靖庚子年(1540年),十九歲考取順天府舉人,過了不久,他的做御史大夫的叔叔去世,家道中落。劉效祖侍養他的父親,盡心竭力,養老送終,被家鄉人所稱讚。


被遺忘的明代散曲家——“劉效祖”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劉效祖考中進士,被朝廷派往河南衛輝府做掌管獄訟的推事。他上任後平反了前任的錯案、冤案;協助管理衛輝府的政事,給百姓一個便利的生活環境;閒暇的時候,和當地生員談論寫詩作文之道,受到他的指教,學業功名有長進的生員們都非常高興。

他扶危濟困、樂於助人。束鹿縣令趙誥讀書時,有才學卻家境貧困,劉效祖對他的上學費用,婚娶花費都給了很大幫助。祥符縣的縣丞王某因病請假,後來病逝,效祖給買棺收斂,並用船護送遺體回到家鄉。

他清正廉潔,拒絕賄賂。磁州的知州周某,有貪汙行為,恐怕洩露被查,夜裡拿著銀子送給他,劉效祖堅辭不受;後來,周某又用箱子裝著銀兩,悄悄放在劉效祖的行李裡。效祖公發現後,趕快派人悄悄還給了他。

因為這些事情,中丞直接指名上書推薦劉效祖,幾次向浦侍御史打聽有沒有朝廷對劉效祖的新任命,效祖公更因為聲望高被上司舉薦。

嘉靖癸丑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劉效祖得到皇帝的召見,準備有新的任命。朝中一位掌握實權的大臣因為私心,怕劉效祖進入朝廷做事妨礙他們的私利,暗中阻止。由於浦侍御史的積極進言,劉效祖被授予戶部廣東省主事,由於怕時間長了有變故,當即在京城九門公佈了任命。

不久,劉效祖奉旨到河南、山東一帶,購買糧食,用車運到督亢,作為朝廷儲備糧以應付緩急。儲備糧食的任務將要完成了,又奉命督收百姓、商家沒來得及繳納的賦稅,按次序收繳,給商民提供了方便。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年(1566年),朝廷給予了他逝去父親封典,去世的母親封贈安人。

過了一段時間,劉效祖又負責天津漕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戶部廣西司員外郎,很快又升為戶部雲南司員外郎。

在廣西司員外郎任上,劉效祖盡心謀劃,通盤考慮物資供應,把多餘的物資調劑給不夠用的地方,在職權範圍內,剔除那些不合理的規定。戶部根據他的做法,請示朝廷,命令各地按照這樣的方法調劑物資的盈缺。

近年來,由於邊境和平,沒有戰事,各軍營儲存的草料快要變質了。經過多次商議,劉效祖主張清倉售出,各營有儲存草料時間久的,按照合適的價錢賣給商人,大家都贊成這個辦法好。

蘭州主管開支用度的蘇郎中,因為沒有提前支付倉儲,被誣陷,遭彈劾。效祖瞭解清楚事情原委,還了蘇郎中一個清白,沒有被朝廷處分。已經過世的楚地方公、閩中的馬公都幾次稱讚效祖公。清苑的高公,把署衙的許多公事都委派給他去做。負責起草公文的分宜縣父子,每次見到劉效祖寫的公文,很是佩服,憑著私心,想把他拉到自己的小圈子裡,效祖婉言謝絕。

後來,劉效祖升為陝西固原兵備副使,兵備副使也稱兵備道、兵憲,掌監督軍事,並可直接參與作戰行動。

他臨行前,既不向上級辭謝送禮,也不接受同事的饋贈,自律的幾乎有點另類了。

固原到平涼太僕寺,兩地相距很近。太僕寺卿某某上面有人事關係做靠山,每天私下裡讓士兵為私人放牧。每當有上級和同事問其原因,就用言語威脅別人。效祖到任後毫不懼怕,直接逮來依法處理。

郭宗皋被貶到原州戍守,請假回家葬母,各位官長不置可否,模稜兩可。效祖公大聲說:“郭宗皋因為失去了權臣的喜歡,才被貶官到邊塞,我輩想限制郭公以取悅上司嗎?況且郭宗皋被貶,並不是犯了限制行動自由的大錯,如今因為母親去世而請求批假,為什麼讓人失去孝子的心意呢!我同意郭公回家奔喪,如果因此事我遭到處分,我立刻走人,不需要各位的講情、憐憫。


被遺忘的明代散曲家——“劉效祖”


一天,胡虜大規模入侵花馬池城下,主將率兵出城迎擊,沒有守城的兵士。效祖公首先登上城牆,鼓勵城中老幼準備弓箭和石頭,胡虜發現城中有準備,最後就撤走了。

從以上這些記載,讓我們瞭解了編寫《四鎮三關志》的劉效祖是怎樣的一個人物:清正廉潔,能力出眾,對上不阿,勇於任事,對下不壓,攜手相助,不結朋黨,做事磊落,才學超群,剛正無私,賢孝良善,扶危濟困,這些品德綜合起來,真不愧是世之典範,國之俊秀,是一個教科書式的正能量的典範人物。

可惜的是,墓誌銘的下面記載,讓善良的人們感到當時社會對正能量人物的吝嗇。

癸亥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對官員進行每三年一次的大考核,效祖被嫉妒的人所中傷,被考核為不合格,罷官免職回鄉。臨走那天,固原人扶老攜幼送別效祖公,車前哭泣的聲音傳出四十里。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老百姓的相送惜別是對免官後的劉效祖最大的褒獎,這一年他虛歲42歲。

劉效祖的正式的官場生活結束了。

以後開始了他作詩、寫曲、填詞的文人生活,他寫的詞讓當朝的隆慶皇帝欣賞。留下了多卷詞曲詩章。也正是他的閒下來,以他的才氣,又被薊遼總督劉應節、巡撫楊兆返聘,利用國家資源編寫了後世著名的《四鎮三關志》,他親自考察遊歷了薊鎮等地邊關,解識了後世著名的戚繼光等等。

筆者在下篇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