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龍地村:一個省級貧困村的“蝶變”


自來水通了,村民再也不愁沒水喝;道路重建並安裝路燈,出行方便多了;開展培訓班,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下大力氣發展教育,全面修繕學校……西坪鎮龍地村是革命老區,也是省審計廳幫扶貧困村,如今,隨著一個個項目的順利推進,村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這個省級貧困村實現了“華麗轉身”,曾經的國定26戶、省定5戶、市定8戶貧困戶也已全部脫貧。

西坪龍地村:一個省級貧困村的“蝶變”


西坪龍地村:一個省級貧困村的“蝶變”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林勁峰/攝

改善設施 建設飲水工程

“通了自來水之後,再也不用擔心乾旱季節沒有水用,而且衛生有保證。”在村民鄭清常家裡,他一邊泡著茶,一邊說,以前村民都是自己到附近山裡找水源,水量、水質都沒保障,如今這些煩惱沒有了。

省派安溪駐村工作隊隊長、西坪鎮龍地村第一書記蔡奮山表示,“用水”是他到龍地村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因為村民大部分居住在半山坡,秋冬季常遇乾旱,常年飲山泉水的老百姓陷入“沒水喝、取水難”的困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迫在眉睫。他同時發現,當地的山頭光禿禿的。

蔡奮山當即和村幹部引導村民種了200多畝的樹,把原來被破壞的植被修復起來,這樣山體涵養水分就有保障。2017年年底飲水工程開工,他們從深山裡引水過來,在村裡修建6個引水點,進行淨化過濾,讓村民就近引水。同時,村裡還將水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測,現今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同步建設的還有全長2.8公里的西坪鎮龍福公路龍地至龍坪段。據介紹,這段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村民的生產生活都受到極大影響。2018年11月,該路段重建並裝上了路燈,不僅給本村村民帶來出行便利,更帶動了茶產業的發展,輻射周邊村落。

西坪龍地村:一個省級貧困村的“蝶變”


特色養殖助脫貧 林勁峰/攝

技術扶貧 開展技能培訓

村民林玉華今年44歲,她的月嫂單已排到5月份。而這一切變化,源於2018年的一次培訓。2018年年初,在村幹部的動員下,她和幾個村民參加了安溪縣育嬰月嫂培訓班。參加完培訓拿到證後,她到一家月子中心上班,並很快開始接單,“每個月下來都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林玉華坦言,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之前她大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幫忙做茶葉,偶爾打打工。

今年39歲的村民林更仕,父親在縣城打小工,母親身體不好,之前他基本都在家裡製茶,閒暇時打小工,早年他家被定為國定貧困戶。去年9月,他在村幹部的動員下參加了電工培訓,並取得了“特種作業操作證”,“今年除了製茶,我還可以從事電工工作,收入也將增加。”

該村把技能扶貧作為工作重點。經過市場調研,蔡奮山聯合在安溪的其他14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研究了各村男勞力情況,開辦育嬰月嫂、電工焊工、藤鐵工藝等培訓班。龍地村先後有近20名婦女參加育嬰月嫂培訓班,四五位村民參加電工焊工班。

發展教育 改善辦學條件

村子的面貌一點點改變,但龍地村村兩委覺得發展教育才能真正斬斷“窮”根。近日上午,記者在龍地小學看到,整所學校外牆粉刷一新,校園內到處張貼著各種各樣的宣傳標語,文化氛圍濃厚。據介紹,去年3月,龍地小學舊綜合樓啟動全面修繕,此外還籌資新建一棟,建起了食堂、餐廳和教師宿舍。

說起一年多來學校環境發生的變化,在該校任教了8年的林藝章老師感觸頗深。他說,以前老師的宿舍是用教室隔成的,一個教室隔成兩間,有的一間要住兩個老師,如今每個老師都有獨立的宿舍。同步改善的還有師生的就餐環境,以前沒有餐廳,學生打完飯後經常要露天站著吃,如今有食堂,還有餐廳餐桌。

綜合樓一樓有一間審計書屋。走進書屋,記者見到,桌子上堆放著不少剛到的新書。據介紹,目前通過購買或者接受捐贈,書屋裡已有一萬多冊書,“原來學校只有100多冊圖書。”

此外,龍地村還成立教育促進會,鼓勵更多人參與發展教育工作,組織孩子們參加夏令營和戶外活動,並號召社會上的志願者前來關愛村中的留守兒童,讓愛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幫助他們更加積極陽光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